• 14

日本空屋率 13.1% 台灣 19.4% 連台北市也有13.8%

幾個大家公認口袋深或是你說有實力的投資客都借了一大堆,槓桿比率拉很高,這種不是全付現的,不能算是有實力,只能說敢借而以。接下來就看怎麼還

cazando wrote:老實說,有實力的投資客是整團行動有完整的分工和產業鏈的
房價是炒房團推高的,不是散戶推高的,你連這麼簡單的事實都能視而不見我是覺得非常訝異


台灣之前放款浮濫跟美國歐豬也不會差太多,甚至更猛,不然很多人頭戶沒收入怎麼能貸的到錢,很多估價比巿價還高,還有寬限期等等,也是放款這麼浮濫才有辦法造就台灣世界級的空屋率。

cazando wrote:
我們的政府如果跟美國和歐豬一樣放款浮濫的話,那我就建議大家該注意巨大泡沫了,但現在顯然不是這樣(恕刪)


科瑞岱爾 wrote:
幾個大家公認口袋深或是你說有實力的投資客都借了一大堆,槓桿比率拉很高,這種不是全付現的,不能算是有實力,只能說敢借而以。接下來就看怎麼還
...(恕刪)

甚麼觀念啊你,怎麼亂比一通呢?我懷疑你到底懂不懂得甚麼叫投資

我就怕你連借錢的實力都沒有.........能向銀行低利借到很多錢就是一種實力,槓桿拉得高只是他要用風險去換利潤而已,你只有一萬塊也可以把槓桿放到最大呀!問題是人家有實力借到幾千萬幾億來操作,你能借到多少呢?這就是實力啦
你想買房?先把自己的信用給做起來好不好?不需要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鴻海集團要說的話也是負債累累的,照你的標準來看鴻海就是沒有實力的囉?奇美電跟友達更是垃圾了吧?
做生意借貸是稀鬆平常,要是你借錢成本只要付兩趴利息,放到澳洲定存卻能有五趴的利息收入(當然還要考慮匯損的問題,為避免增加複雜性在此不計),你借不借?套利啊大哥,不是笨蛋應該都是有多少借多少了吧?不然你以為熱錢是怎麼來的?

科瑞岱爾 wrote:
台灣之前放款浮濫跟美國歐豬也不會差太多,甚至更猛,不然很多人頭戶沒收入怎麼能貸的到錢,很多估價比巿價還高,還有寬限期等等,也是放款這麼浮濫才有辦法造就台灣世界級的空屋率。
...(恕刪)


這可是有差別的,台灣起碼有限制,歐美是根本不限制,要比也拿個像樣一點的來比好不好?
至於人頭戶就別拿出來說嘴了,人家想盡辦法去鑽漏洞,你防得了嗎?你說個可以徹底防止人頭戶問題的可行辦法出來聽聽嘛,美國歐洲比台灣先進多了吧?他們的管制有比我們好嗎?金融海嘯還就是他們造成的呢
光看你比較的方式就知道你的程度在哪裡了嘛,照你的標準我們應該要學北韓一樣嚴格管制,那就保證沒有問題了是吧?任何事情都有個度,不用無限上綱啦

cazando wrote:
甚麼觀念啊你,怎麼亂比一通呢?我懷疑你到底懂不懂 得甚麼叫投資

我就怕你連借錢的實力都沒有.........能向銀行低利借到 很多錢就是一種實力,槓桿拉得高只是他要用風險去換 利潤而已,你只有一萬塊也可以把槓桿放到最大呀!問 題是人家有實力借到幾千萬幾億來操作,你能借到多少 呢?這就是實力啦


不就融資嗎!?

就是趨勢對爽很大,趨勢錯死很大…

cazando wrote:
甚麼觀念啊你,怎麼亂...(恕刪)


要借錢時就要借最低利,但是要賣房時又要賣最高價
當買方嫌貴時,又講自住沒差
有網友說油電雙漲時這些人怎麼不出來講自用沒差?
這些人借錢又跟銀行喊利率太高,此時怎麼不想自借沒差?
就像前些時候有部國片Kuso金庸的故事,其中有一段演到東方不敗看到葵花寶典內寫『若不自宮,也可練功』,難道這樣自宮也沒差嗎?
自由自在的獵人 wrote:
不就融資嗎!?

就是趨勢對爽很大,趨勢錯死很大…...(恕刪)




為了避免別人被你誤導我還是提個醒,套利行為知道吧,反向避險你會吧?現貨買多我難道不能期貨做空嗎?這樣最少保證我看對了可以大賺,看錯了頂多小賠,有甚麼損失?功課做好了也是賺得多賠得少啦

誰說貸款一定要冒險?全世界的熱錢很多就是在追逐套利而已

能用更低的利息借到更多的資本進入可以套利的投資項目中,那就是穩賺不賠

你認為貸款投資在房地產上一定是在冒高風險?要不是你根本不做功課就是你根本沒有買房的條件

運用融資是沒甚麼了不起,但你連融資都沒資格用就更沒甚麼了不起了
Sunnision wrote:
要借錢時就要借最低利,但是要賣房時又要賣最高價
當買方嫌貴時,又講自住沒差
...(恕刪)


我有這本事用兩趴以內的利息貸款買屋而你沒有,這是事實
我可從來沒說賣房一定可以賣在最高價,這是你說的別賴到我頭上來

買方嫌貴就別買啊,又不是只有一個買方可以賣,房子放著租人又不會爛,反正我的持有成本又不高,價格合適遲早有識貨的買家會買

反正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幹,你如果有房子願意賠本賣你可以找我談,價錢合適我就買;如果連你都知道不要做虧本生意的話,你就別說這些連你自己都不信的東西來叫別人信好不好?

科瑞岱爾 wrote:
找了相關國家空屋率資...(恕刪)


房地產對於財富重分配, 也就是M型兩端向左走向右走的影響真的很大, 就以日本為例.

一位友人旅居日本在大阪置產, 1990年泡沫最高峰時價值一億日圓, 我前兩年問她, 她說應該只剩兩千萬日圓左右.

姑且不論兩年後2012價值, 也不論她當初買進價獲利或者損失多少, 就純粹以當時價格計算二十年之後的財富變化. 假設

1. 繼續持有(她目前的做法). 價值由一億降為兩千萬
2. 高點賣出, 改買日本公債或定存(當時都還有8%左右), 雖然前幾年已降為零, 但總結20年來也有賺到一倍. 價值由一億升為兩億.

一來一往就差了將近十倍, 更何況這20年來日圓的升值和通縮, 使得日圓購買力大幅上升, 形成有人每天樽節度日, 有人常常海外shopping. 財富重分配影響真的是大.

台灣的情形自然不同於日本, 但是房地產對於財富重分配影響一樣大. 在這個時間點上, 考量台灣未來經濟, 人口紅利, 空屋率, 人均所得, 目前房價位置, 雖然看多看空各有理由, 但出手真的要比前幾年謹慎呀!!

turnaround wrote:
房地產對於財富重分配...(恕刪)


寫得很好
我光是看到今天的新聞,標題是"存款不到1萬元 8家銀行不計息",我就覺得愈來和日本的路愈像了

台灣的產業結構和地理位置以及人的思想,很多時候和日本有幾分像
我想愈來愈像日本泡沫時期走的路,不想面對現實也無可奈何

是真是假就讓時間去證明,其實看空的大大們不用那麼急著去幫別人解套

等回頭再來檢視是套牢是持平或是獲利,或是紙上富貴南柯一夢

靜靜觀賞吧

跟銀行借一堆錢就是懂投資,想必你也借了不少,你號稱這麼會投資,不知道有賺到多少? 假如你是如你說的這麼有錢(你也諷刺我沒錢),至少也是開名車,請問你現在開什麼車? 如能POST照片更好。

我們拭目以待?別漏氣

cazando wrote:甚麼觀念啊你,怎麼亂比一通呢?我懷疑你到底懂不懂得甚麼叫投資

我就怕你連借錢的實力都沒有.........能向銀行低利借到很多錢就是一種實力,槓桿拉得高只是他要用風險去換利潤而已,你只有一萬塊也可以把槓桿放到最大呀!問題是人家有實力借到幾千萬幾億來操作,你能借到多少呢?這就是實力啦
你想買房?先把自己的信用給做起來好不好?
..(恕刪)

cazando wrote:
甚麼觀念啊你,怎麼亂比一通呢?我懷疑你到底懂不懂得甚麼叫投資

我就怕你連借錢的實力都沒有.........能向銀行低利借到很多錢就是一種實力,槓桿拉得高只是他要用風險去換利潤而已,你只有一萬塊也可以把槓桿放到最大呀!問題是人家有實力借到幾千萬幾億來操作,你能借到多少呢?這就是實力啦
你想買房?先把自己的信用給做起來好不好?不需要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鴻海集團要說的話也是負債累累的,照你的標準來看鴻海就是沒有實力的囉?奇美電跟友達更是垃圾了吧?
做生意借貸是稀鬆平常,要是你借錢成本只要付兩趴利息,放到澳洲定存卻能有五趴的利息收入(當然還要考慮匯損的問題,為避免增加複雜性在此不計),你借不借?套利啊大哥,不是笨蛋應該都是有多少借多少了吧?不然你以為熱錢是怎麼來的?




正確
懂得人就是懂 獲利基數大跟穩定就是關鍵 且風險也低
近看差距或許不大 但10年後 20年後可是天跟地的差別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