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房價將大幅下修的關鍵因素:成本

本欄房仲跟投機客反撲的力道越強就看出來他們的憂心了‧
精華地段裡面的貧民
這一句不錯 窮到只剩下千萬老公寓
1.價錢就是供應與需求決定.
2.買房幾乎是跟著工作走
3.台北市,新北市工作機會多很多,外來人口不斷湧入.
4.台北市土地已高度開發,供應有限.

總結:需求>供應=>漲價

一個房子可以賣兩千萬,誰會想賣一千五百萬,兩個兒女一人少拿兩百五十萬.
兩百五十萬我大概要存兩年,憑什麼我要把人生中兩年的積蓄送給你?
你要送我,我倒是OK!!

山海緣 wrote:
很多人說:投資客的口...(恕刪)


版主的思想真的很另類.......
實際上去觀察一下週邊的人.....根本不會這樣
1. 有錢的人不會賣房子, 即使不住....台北市大家都看漲 ..... 為何要賣
2. 20~40年的房子, 住在這的都是老一輩的人, 已經住了幾十年, 他為何沒事要賣, 然後搬到不熟析的地方......他的老鄰居/老朋友甚至怎麼搭公車路線都在現在住的這裡
3. 有點錢的年輕人成家立業 or 出外工作, 往往其他地方買房子/租房子, 現在這一棟是老爸老媽的, 根本沒權利賣.............即使他有能力例如買在林口大坪數, 要把父母接過去住.....老房子也不需要賣
4. 沒錢的年輕人要成家立業/工作......只好住家裡 or 外面租房子, 老房子給父母住 or 住在一起....不需要賣房子

非投資客會賣房子
1. 移民.....而且抱定不會回來 or 錢不夠需要賣房的, 不然也是老家丟著
2. 實在沒錢又要成家的, 只好跟父母商量賣台北市去買林口淡水等換大房子的
3. 父母過世, 子女都在其他地方有房子.....賣祖產分家的
4. 開始工作賺一些了, 賣老舊小房子去換附近大房子的

畢竟上面4點是少數, 一般人日子過得去的都不會賣老屋子......而且, 假設去年景氣高點房子值2500萬.....實在需要賣房, 開價2400萬賣, 投資客會看到2200萬有利可圖就接手了.....然後自住客還在認為會持續下探2000萬元才要買........根本被投資客先接走了


stephen02 wrote:
嗎?



那時我想

你應該不會多好過

應該也沒有空想房子的事了




好貼切,這才是真實面

真搞不懂01上怎麼那麼多人在作夢....
當你的心態與布袋戲中 黑白郎君的想法是一樣的時候
你的思維就陷入一種惡性循環中了

算的越精 就越不會買得下手
幾年前不會(還會更低)
三年前不會 (無薪假沒道理不跌 漲假的)
今年也不會 (我都買不起了 一定要跌)
真要世道景氣下行 下跌趨勢成型 更不會(回到循環一重新輪迴)

結論幾乎是永遠不會
不管您是多方或空方,冷靜思考一下

應該都會承認,奢侈稅前台北市或新北市交投熱絡,一日三市的炒房時光已經過了

接手買盤力道不強是不爭的事實

這表示許多潛在投資買方仍有疑慮,猶豫觀望所以交投冷清(桃園或中南部低基期的房子反倒因此受惠)


都更遭遇重大挫折,我認為更是重大打擊

這代表許多投入的資金(或後繼希望),有可能卡住無法獲利(原本期待是暴利),後續資金移出效應還沒發酵

(之前曾聽過光台北市卡住的資金高達五百億之多)

很多老房子都超過 30 年,如果貸款只是買來再住個 10 ~ 20 年

真是要很大的勇氣



馬政府宣稱未來要推出更多公平正義的措施

無論後續實際作法如何,至少是表態了,加上實價登錄七月上路,政府有的資訊當武器,可做的事情很多

央行彭總裁也已經開始有嚇阻的動作(縮土建融,找行庫開會...)

證所稅定案之後,應該也會影響很多有錢人資金配置

我個人對台灣今年的經濟表現持非常保留態度,同時產業的表現也不佳

,只要有個狀況(風災,內在外在問題) ,今年 GDP 持續下修不是不可能


以上種種潛在不利因素,雖然有些還在進行中,未來還有變化

不過我相信有錢的人應該更清楚,至於他們是怎麼評估,我想應該會產生漣漪效應,資金外流,找尋標的

說不定投資復甦中的美國房地產也是可能標的

當疑慮越來越深,要在此時買雙北市的房子(投資),很難相信這是好的時機




我賣過幾間房子,也快要有一間房子要賣了,再幾個月吧,等新房子裝潢好,所以我來回應樓主還算符合條件。

賣方的開價不是單看成本,我前幾年陸續賣掉幾間高雄市的5樓公寓,全部都是高於成本掛,然後低於成本賣,照樓主的說法,成本影響房價的話,那我就不用賠錢賣了,不是嗎?

我高雄市的公寓難道不想賺錢賣嗎?
當你掛超過2年,出價的人不超過5人,你就會知道高雄市的5樓公寓真的很難賣,全部翻新過,一坪不到5萬,總價不到100萬(公告現值200萬),高雄市區喔,不是郊區,所以真的是沒有所謂的合理價,只有市場價,市場會告訴你合理價在哪裡,不過你要給他一點時間就是了。

當市價低於成本時,我當然是掛成本價以上來賣,當市價比成本高時,我當然掛市價以上來賣,未來我台北市的房子要賣時(成本低於市價5成),我要不要便宜賣?當然可以,但是我還是要高高掛,以免掛太低被投資客撿去,然後投資客再開個天價丟出來,這樣有意義嗎?只有爽到仲介而已,不如我自己丟個高價出來,不是嗎?

當初我買這間台北市的房子時,投資客裝潢好的一概不考慮,所以我要掛高價,不是我貪心,而是我不喜歡投資客,不掛高一點怎能阻止投資客,至於成交價會如何就不是我可以掌控的了,有人願意買我的高價,那我也不會戀棧,過半年沒人買單的話(是很少人出價的意思,有人出價代表有人感興趣,只是價格問題,沒有出價的話,那代表房子不受歡迎,這是不一樣的),那我就會下修目標價,以此類推。

當我台北市的房子淪落到跟我高雄市的房子一樣,掛2年無人聞問時,低於成本價賣也無不可,不過我應該會選擇不賣拿來出租吧,因為我現在不想持有的理由是租金報酬率太低,不如賣掉,把錢拿去做別的投資,假如價格大幅下修,租金報酬率自然就提高了,那就可以繼續持有。不想持有的另一個理由是,不想留給小孩,房子還是要自己打拼來的才有意義,不勞而獲的,多半不會珍惜,不想害了小孩,會留給小孩的,就高雄市那幾間賣不掉的破房子吧,不想賤賣只好留給他們囉。

所以房價要大幅下修的關鍵?只有一個,就是沒人要買!
而且推動者是投資客而非自住客,自住客對市場不熟悉,所以會掛很久才肯降價賣(像我就會這樣),投資客則不同,市場訊息多,苗頭不對比較會落袋為安。
樓上A兄的觀點我認同
奢侈稅遏止了過度的投機與炒作 回到一個相對理性的交易環境
桃竹中南部的跟上 類似淨值比的概念往上補漲 漲得其實很兇
當然也伴隨著當出大台北的情況

不可否認的 錢真的加速變薄了
但房價是否會漲 其實牽涉的公共交通建設等等因區各異
甚至資源的移轉都是

君不見M化也開始在產業間分歧
矽品台積電大幅增加資本支出 後者甚至達到80億美金的規模
從世界需求面看是上行的
但是從廠商利潤分配上 卻是高度M化的
往下分解到從業員工與價值鏈 也是一樣的狀況

不要過度神話M型右端的力量 合情合理
但也不要刻意放大M另一端的購買力下降 因為從來都不是她們造成價格波動的 以免掉入誤區

pkpkkeigo wrote:
為什麼要朔造出一種"如果房地產不行了 你們也沒好日子過"這樣的氛圍
...(恕刪)


我也無意和你筆戰

這不是朔造,而是簡單的邏輯推理

爛房子降價賣,說是因為持有者付不起,那情有可原

但如果"好房子"也"大批降價賣"

那代表的是有錢的持有者都不計代價丟出來了

到底是什麼事讓他們這樣做呢??

那當然是台灣沒有前景,經濟被大家視為長時間爬不起來了才會這樣做

我的邏輯和你的邏輯有個基本上的不同點

我的想法是由於經濟崩壞,導致大家賣房子,而後房價下殺。所以房價下殺只是經濟崩壞的表徵

也由於經濟崩壞,所以可以推論,大家不會太好過

而你的邏輯是

把我的看法想成我是在說"由於房市價格下降,導致經濟崩壞"

當然

很多人總會把別人說的 if.... then ....的關係,硬要搞成if and only if 的關係

如果你要這樣想,我也沒有辦法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