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大大 wrote:
上次發表不買房老婆要...(恕刪)
大大分析的很精闢, 滿分. 台北若不是工作機會多誰願意住這裡呢.
火神大大 wrote:
上次發表不買房老婆要翻桌文章
最近她又改變心意了(女人真善變)
不過很高興的
她逐漸能了解+同意我對房子的一些想法了
我的想法還是一樣
不想因為揹了太多的房貸而拖延了財務自由的理想
對於理財規劃會有很大的傷害
居住於雙北市對我們這對小公務員夫妻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不管是房價也好,物價也好
因為我個人升遷的關係,暫時不得不在台北工作
有些同事也看了我的文章,知道我的身份了
我總是不能把話說得太死,我不知道我還要在新北市待多久
也許還要個2-3年吧
但是只要有機會
我真的不想在這邊拉第賽了
事情多,生活品質差,物價、房價也比較高
搬出去給老婆一個獨立的生活空間固然是一定要的
但既然不是住永久,租屋也是一個考量的方案
新北市租房來說一個月1.5萬,算我待三年好了也才54萬
但是我們的存款和投資增加的幅度
我相信未來房價上漲的動能(再扣除房貸本利、折舊、各種稅、管理費)會遠遠追不上
即便我買在台北市也一樣
如果揹債N千萬
如同一些大大所言
是融資再操作一個高點的投資型商品,而且是全押梭哈了
風險非常高
至於小孩,如果有,可能先交給南部的岳母帶,我非常樂意先在南部高雄置房產
因為那是耗材,而不是被炒作的投資物品
我也叫老婆開始展開南遷計畫,只要她先遷調過去,我也會盡快跟上
終於讓我落下心中一塊大石頭
未來雙北市房價是漲是跌,我可以置身事外了
最近觀察這個版
可以參考的資料越來越少
不外乎還是已經買房的希望繼續漲,還沒買房的唱衰快點崩
老實說我是好狗命
可以選擇要或不要繼續在這裡工作
很多人是不得不在北市謀生活
我不嘴砲,要不要買房都是個人意志
提供一些這兩年想在雙北市買房的大大一些客觀可行的參考方式(個人意見)
1.法拍屋的數量有沒有增加,持續增加代表房市有泡沫的危險
這部分還得要自己詳做功課了
這個網站可以查詢,不過要自己加總雙北市各地院法拍的數量
http://www.815.com.tw/
個人見解,奢侈稅以來持續增加中,有溫水煮青蛙的可能性,利率低只是延緩泡泡破掉的時間
2.成交量有沒有放大
新聞一定要看得懂,建商說2月回春30%你就信?,要和去年、前年的數據參考比較,這部分請參考
內政部營建署網站http://www.cpami.gov.tw/chinese/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4539&Itemid=54
國民住宅組>>100年第四季住宅需求動向調查
個人見解,雙北市分數低,非常不樂觀
3.成交價是否下跌?
這部分不知道是我開的先端還是怎樣,反正大家現在都知道要去這邊查了
內政部地政司查詢
http://www.land.moi.gov.tw/chhtml/property.asp?cid=830
個人見解,營建署公佈去年第四季台北市房價每坪51.3萬元,相較第三季的每坪62.2萬元,跌幅近兩成!等7月實價登錄後會更明朗,想買屋的一定要忍一忍
4.房仲展店關店和積極度
請自行去現場觀察
5.各推案現場假日實際參訪人數
請自行去現場觀察
最後提供一個臉書一個大大個人獨特的見解(老實說我也不知他分析的好壞)
財務管家
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10150401800676469
目前全球不動產的總市值高達500兆美金,是個超級大泡沫!
1)用1塊錢槓桿投資4塊錢的標的
2)期待2年後會上漲,這其實是一種典型的期貨!期貨是高風險的投資方式
3)把身家財產重押在期貨上
4)只要「投資標的」來個大空頭,
5)那肯定是場災難......
Ⅰ)有許多人用500萬元槓桿投資2000萬的不動產標的
Ⅱ)同樣是期待2年後上漲
而且估計全球600兆美元的財富中,不動產資產總市值占了500兆美元
Ⅲ)機乎8成以上的資產都重押在不動產這類「投資標的」上
繼2007年底美國、英國、歐洲、澳洲的不動產邁入空頭之後
2011年資金不斷從新興市場國家抽離
Ⅳ)新興市場國家的不動產即將邁入空頭的機率高達99%以上
V)災難是否已經在不遠的前方等待?
1)中國大陸有八仟萬戶餘屋
2)新興市場國家持續緊縮貨幣及信用
3)2007年起歐、美、英、澳不動產市場步入空頭後,許多不動產價格下跌40%-60%以上
4)新興市場國家人民持有不動產類資產,占總資產比重過高(過度投資)
5)租金收益率低於2%
6)中共地方政府隱性負債過高且開始違約
7)中共經濟數據造假
8)中國大陸房價/所得比過高
9)江系與胡系政治鬥爭
10)資金鏈斷裂
11)中國大陸中小企業出現倒閉潮......
曾經有位第一名的基金經理人,年度績效超過100%
2008年金融海嘯時,績效則出奇的難看。
該基金經理人自行分析原因為『未注意到國際情勢的變化』......
許多人都說,台灣什麼都可以進口,惟獨『不動產』不能進口
所以不僅將85%以上的資產以『不動產』持有
還勸週遭的朋友持續買入『不動產』......
1)香港藝人阿B當年投資豪宅,因理財不當破產
2)新興市場國家貨幣、信用持續緊縮,不動產邁入空頭機率極高
3)歐、美、英、澳不動產於2007年底空頭至今,已下跌30%-40%以上
4)目前全球600兆美元資產中,不動產總市值高達500兆美元
5)國人不動產持有總市值,占資產比重過高......
當我們仍把資產重壓在『不動產』之際,一定要記得
第一名的高手曾經提醒我們,『要注意國際情勢的變化』。
全世界的資金,在不動產類資產的比重,真的太高了。
有人說「在等都更」沒關係?
有人則覺得『自己的地段很好』不用擔心?
更有人說『自己的房子很便宜』買到賺到?
舉個例子,台股跌至4,000點時,再好的題材都沒用
再好的公司都會受到影響
再被低估的股價仍會持續探底。
不動產也是一樣
在不動產空頭的趨勢下,再好的不動產都會受到影響......
『財務管家』在演講時提過
『資產泡沫』破滅是『剪羊毛』的主要成因
根據『十大法則』中
1)總市值法則(市值*現存量),目前全球不動產的總市值高達500兆美金,是個超級大泡沫
2)儲蓄分配法則,能夠再降低其他類別的資產的比重,使『不動產類資產』的比例增加的機率極其有限。
3)在不動產空頭的趨勢下,再好的不動產都會受到影響,不動產資產的比重過高,
4)『自住』的人,也將因此成為屋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