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

遠見雜誌總編輯楊瑪利認為解決民怨的最好辦法是年輕人必須拿出骨氣、志氣、勇氣

san5432 wrote:
以前沒有所謂的「社會福利」,社會救濟倒還有,早期當「學徒」要三年四個月才出師,雇主只給零用錢而不是薪水,但還是很多人都是這樣熬出來的。
反觀現在,找工作待遇福利要樣樣計較,經濟景氣時,員工可以為了年終獎金跟企業抗爭,當員工計較時,企業主也會跟著計較,這就是惡性循環的開始!
...(恕刪)

別說以前..就算現在只要..三年四個月能出師(老闆願給像樣的薪水)..
雖未必所有的年輕人願意..但保證也會有一海票人願意幹..

都過10年了..足足是3個"三年四個月"..平均薪水長了嗎?
事實..都如此..還說是樣樣計較?

doudouchien wrote:
事實上 四五年級夫妻...(恕刪)


你要拿台中偏遠地帶的房價來算也不合理阿.
請用台灣平均房價來算..
且為何房貸利率是固定的..
根據我所知房貸利率是跟央行基準利率調的..
誰繳了20年10%請她出來說明..是否跟地下錢莊借的..
dennisma

地球已經是平的了
我現在的工作,已經可以影響部份人的薪水
我工作的公司,在兩岸及東北亞,及美歐都有分支單位
這幾年來,兩岸及東北亞各地的履歷表我看過絕對不下千份
很想問問這些台灣小朋友們
當你抱怨薪水,抱怨工作的時候
你有沒有看看別的地方的年輕人是怎麼寫履歷表的
在事業主顧用你之前,基本的第一印象就是履歷表
先不管你的本質實力如何
你好歹也認真編一份履歷表來“騙騙”事業主吧
中文履歷錯字連篇,語意不通,英文履歷大部份是抄的,少數自己寫的也是2266
更離譜的,我還看過連中文履歷都是抄的
小時候都住嘉義,家中剛好都有一個姊姊,小學中學甚至高中都發生一樣的事情
比對之下,發現這三份剛好都是新竹縣某“大學”,同期畢業生
如果憑履歷表來提供應徵者工作機會
我可以很現實的說,台灣小朋友的履歷表,連領基本工資的資格都沒有
換個角度想,如果你是大老闆,看到這種履歷,你願意用多少薪水雇用這個傢伙?
現實就是
就算哪個政黨執政後願意救你,也無法改變你的競爭力是倒數的這個事實
當你在上網打屁談戀愛抱怨時局的時候,你知道大陸和你同年齡的傢伙在做啥嗎?
告訴大家一個更殘酷的事實,現在在中國雇用一個國立大學的碩士生的成本,已經不會比台灣便宜到哪裡去了
當大家薪資水準差不多的時候,你要拿什麼去和別人競爭?

另外
你抱怨老闆或公司虧待你
你為何不出來自己當老闆???
當今枱面上這些電子業的老闆,可不是靠政府拉拔上來的,也不是靠抱怨活下來的
絕大部份都像郭董一樣,都是像“蟑螂”一樣活下來的
你到底是蟑螂,還是。。。。。。。。

可是在臺灣 大眾普遍認為各種社會問題 政府該負最大的責任 責任的輕重 由政府最重→人民最輕

變成由三角形的一端去支撐另外兩端(呈現倒三角狀) 這不是很荒謬嗎?

由下而上的影響力應該是要大過由上而下的影響力吧?!

=========================================================

至於這篇文章

依舊是上一代對於下一代的眾多意見中的一小節

上一代批評下一代 下一代批評下下一代

何必執著在那些字句中

普遍存在"騎驢找馬"心態的人 是事實

永不滿足的人 多得是 是事實

很多台灣企業沒有企業責任 沒有企業道德 是事實

然後雜誌又喜歡拿名人做例子

總是喜歡在簡介上加一欄"年收入" 似乎年收越多越有吸引力

政府在喜歡用GDP來吸引人

試問GDP成長 各位的荷包有變重嗎?

政府也喜歡用某某產業佔多少GDP的比例 說明這些產業很重要啥鬼的

但 試問 企業回饋給台灣什麼???

看看台塑 回饋醫院給臺灣人民??? 高耗能也高營收 汙染臺灣吸收 錢進自家人口袋

好像離題了...

雜誌 看看就好 別人的經驗、例子

不過是你生活的一個參考

照單全收不會是最好的





買雜誌不是為了看總編的"兩個故事"的,總編並不是成功企業家或理材專家,太自以為是了吧~~

年輕人看到這篇文章應該知道做什麼啦

當"老闆"阿

不想被老闆壓榨的最好辦法就是自己當老闆, 甚至去壓榨其他員工

不過奉勸各位想創業的年輕人要有賠錢的準備喔

(沒骨氣,志氣,勇氣的人大概也不敢創業, 那就當靠爸族就好啦)
xx6900 wrote:



當時500萬現在還是500萬????
至少1000萬吧...(恕刪)

也要買到台北
中南部漲幅較小…
中南部住套房應該不少人
這一篇變成自怨自艾年輕人們的取暖文了, 你們的抱怨更代表楊主編所說的是正確. 新一代的年輕人口才變好了, 對於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看法時, 卻缺乏更多深思以及反省, 使用最快的方式來把不同意見的人標籤化, 妖魔化. 7 8 年級的這2代人, 擁有的絕對比 5年級生多太多太多了, 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 把所有的一切都當成理所當然的, 應該的. 7 8 年級的這一代, 在求學階段實在太一帆風順了,像是康莊大道一般. 但是當時出社會的競爭跟現在出社會的競爭, 都是一樣的險峻艱難的上坡路. 像是現在6年級生, 已經有人變成經理階級了, 仔細想想看你自己跟上司的差異吧, 如果公司內每一個上司都是超級嘴炮, 沒有任何一點才能的話, 我想那家公司在現在的不景氣環境, 應該很快就會倒了吧. 一個總編輯若是沒有專業的話, 能夠取代她的人是很多的. 當你所做的工作是很簡單就被別人取代時, 請別埋怨, 問題出在你自己. 當別人能夠加薪升職時, 請祝福他, 因為問題出在你不懂得如何自我表現. 公司這種組織要的人需要有才能以及忠誠度的員工, 當你天天抱怨騎驢找馬時, 你已經自己把自己淘汰出局了.
Oneplus 8 Pro• Thinkpad T480s• PVE6+OMV4+NextCloud
mooncaty wrote:
當"老闆"阿
不想被老闆壓榨的最好辦法就是自己當老闆, 甚至去壓榨其他員工...(恕刪)

何必呢?
四年級的罵五年級..六年級罵七年級..
當員工被壓榨..當老闆就想壓榨人..
很難想像..台灣會進步..
julian6688 wrote:
這篇文章若真的是出自遠見雜誌的總編輯寫的,

那我可能以後再也不會去翻閱遠見雜誌了(我是偶爾會買來看的讀者)!

因為這篇文章實在是太不專業了,連數據引用也是錯誤百出!

舉例來說:文中這位楊主編說和跟小她15歲的32歲年輕人對談,也就是她目前的年齡是47歲,

然後又說他是1986年(民國75年)台大外文系畢業的,

也就是當她台大外文系畢業時當年她才21歲!

這對於求學一路順利都沒有重考的23歲大學應屆畢業生來說,

能跳級提早兩年畢業,她可真是位天才級的高材生!

大學畢業應屆的應該是22歲吧,
如果你是當屆六月之後生的,的確有可能在21歲的時候畢業呀~

julian6688 wrote:
雖說如此,但這也不是不可能啦!!

但是她的薪水說法是絕對不可能的!

我和我先生的年紀和他相仿,

我是高職畢業,我先生是專科畢業,

除了求學時工讀,月薪用鐘點計算,有可能不到一萬元外,

當年一般專科生畢業大都2萬多起薪,大學生則近3萬,

跟現今比起來,也就是現在大多數人常說的:這年代什麼都漲,只有薪水沒漲!

講白一點:現今的大學畢業生的起薪跟20多年前是沒多大差別的!

這位楊主編說她當時台大外文系畢業,第一份工作領12000,第二份15000,然後第三份18000元,

這根本是唬很大!

領15000元的月薪在當時不是沒有,但那是接線生小妹的薪水,更遑論是12000元的月薪!實在太誇張!

當年的大學聯考錄取率約僅2成多,近大學窄門不易,

聯考分為甲乙丙丁四組,乙組的全國第一志願就是台大外文系!

楊主編這麼好的學歷,當年怎可能領這種月薪,實在是太荒謬了啦!

如果她的年紀再老個十幾歲,往前再推個十來年我就相信,

可偏偏她還說她是1986年畢業的.

此外,台灣股市曾經在1989年上萬點的時候,房地產有过好些年的榮景,

但就算在榮景的高峰時台北大安區的房價一坪也才40~50萬,

內湖新推電梯大樓預售案一坪才20幾萬,台北市區舊公寓20萬的到處都是!

當時的房價約僅現在的1/3,而現在的薪水卻跟20年前差不多!

所以現在的年輕人承受的是當年三倍的房貸壓力,這又怎麼能跟當年同日而語?

你們說:這主編是不是騙很大??

如果說當時房價是現在的1/3,
那大安區平均房價就是每坪120至150萬,會不會太誇張了一點...

如果說現在的薪水跟20年前差不多,
我很好奇現在有幾個台大外文畢業的,起薪真的只有12000。

沒有特別要幫總編輯護航,我也沒有看遠見的習慣,
只是我想不管在哪個時代,買房子都不會是一件多輕鬆的事。


  • 2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