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vt wrote:
事實上等到了中年時會有更高的機率必須出錢、出力去照顧上一輩,
這種事情有些人可以把眼睛蒙起來當沒看到,
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如此。
首先你已經先假設了上一代都沒存任何錢下來,我指的錢不是指退休金,而是上一代自己存下來的養老金
我們的上輩到底有存錢下來的比例多?還是沒有的多?這我沒有統計數字
但,上一代繳完20年房貸,孩子剛好成年工作,直到小孩成家的這十年,上一代是無負擔的迎向退休年齡
沒有存錢下來的問題,我想這不該問我責任在哪...
另外,你所說的中年才出現需要照顧上一輩的問題,一般來說這時孩子也同時成長到了一定的歲數,在孩子上的花費相對減低的同時,分配改為傾向長輩,我是看不出有什麼大問題
(當然,現代人晚婚在這點就可能造成問題了,但晚婚同時有沒有達成更多頭期款?這都看個人造化)
我們當然能不看別人丟出來的數字,但同時要想辦法提出一套更有參考性的標準
不然根本沒辦法討論
如果要說「感覺」,我身邊有結婚的同輩都買房了,我的上輩在這幾年間都「換房」了
但用「人民的感覺」當指標真的好嗎?或許你馬上可以反駁我你身邊的人都買不起房子
這就是「人民的感覺」當指標的問題點所在,每個人的感受的參考立足點都是不同的
最後還是數字才能當合理的參考
覺得調整過的公式還是不適合,請問你要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評估呢?還是「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