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一直搞不懂,為何自住沒差?

我有預感,不是房價上漲或是下降的預感

而是自住無差這句話

將來會成為台灣房地產史上

最具代表性的騙術話語

warror9679 wrote:
房子買貴了,一定有差;怎麼會沒差
舉例來說:中產階級30歲的夫妻自備款200萬,去買個500萬3房2廳 25坪大的房子,所需要的貸款是300萬,繳20年就是一個月大約繳不到2萬,剩下的生活費可以養小孩過生活,供小孩讀書、育樂有生活品質等...

如果變成中產階級30歲的夫妻自備款200萬,去買800萬3房2廳 25坪大的房子,所需要的貸款是600萬,繳20年就是一個月大約繳費4萬,忍住不生小孩讓生活勉強過得去,撐過20年後在來生小孩嗎!!!...(恕刪)


我只有一事不明,那為何不買自己可以負擔的?
房子是死的,人是活的
講這句話的很沒良心
股票一樣投資沒差,一直買一定漲
基金一直買一定會漲
juringson wrote:
如果買來自住後房價跌了,每個月可以少繳三千元,這是貨真價實每個月就多了三千元可以買菜吃大餐. 即使都沒把房子賣掉,怎麼會沒差呢?...(恕刪)

如果說....您買了房子時已經把所有錢投進去,
同時總收入超過五成都在繳房貸,那自然就有差,因為您該買坪數小點的房子.

所謂自住沒差,應該是指在自己能力範圍內,不影響生活品質的貸款額度及成數.
切..M01真是臥虎藏龍,上次貼駕照,這次要貼VIP卡了..
我住新北市離台北市南區只有一橋之隔,20年房價從沒跌過,所以我自住沒差‧

而且只有看到貸款利率從10%一路降到1%

只有越繳越少,看銀行利率降太少就再換一家,哪像當時得看銀行臉色才能貸到錢‧

早點上火車是對的‧
當然有差
自住沒差這種話
是建立於以後長期房價會高於現在價格且你沒有資金壓力的情況下,然後你買不下手的情況
也就是你覺得會再漲才會用自助沒差安慰自己買,買了還有更高的價格
若價格跌了又跌,你會拿自住沒差這種說法咬牙買嗎?

那都是自我安慰啦!

賠錢了, 打一下嗎啡安慰一下自己說"沒差"

我最愛這些覺得沒有差的人了

這種人越多越好
不管是不是建商還是仲介的話術。

自住就是沒差呀。

因為就是有人買,台北市,新北市就是有錢的人太多。所以房價不會有暴跌的現象

因為需求一直都在,太多人擠在同一個地區了,太多人都想住在台北市區了

還有你明明只買得起500萬,為什麼要去買800萬的房子??是虛榮??是好面子??

通常自住都是買剛剛好可以負擔的成數。你付不起800萬的貸款。對不起,有錢的人排隊等著。沒錢不要想住市區,或是想住新房子,500萬買遠一點吧,用通勤時間來換去房價。

這本來就是供需問題,

正如前面有人講的三芝熱帶嶼,不錯呀,如果你可以忍受每天通勤一小時,房價省一半。空間一樣大。甚至比市區的小公寓大。你要不要買??

自住買了之後,十年後漲了,又怎麼樣,也不會賣呀,還不是一樣繳貸款。難道十年後你家從800萬漲到一千萬,你會馬上賣掉,賺差價嗎::

通常是不會,因為你不可能在附近再買一間,因為都是千萬了。這跟你原本背的貸款有更好嗎??

如果十年後跌了200萬,剩下600萬,你會賣嗎??更不會呀。都在這邊生活十年了,工作也在這邊,朋友同事都在這邊,你會賣嗎??也不會。

通常有差都是第一代的貸款還完了,老了,把房子過給第二代,第二代的工作不在家附近,在遠方,就會賣掉了,這也是當初第一代無法預料的。

因為你不太可能每隔五年或是十年就換一次房子。

還有你不會因為這句話""自住沒差"",就傻傻的去買超過你可以負擔的房子。

所以這句話基本上跟""泡麵上的圖片僅供參考"""是一樣的意思

最後決定的是你口袋的深度。跟你自住不自住根本沒關係
小弟覺得這棟樓註定沒辦法達成共識,
"自住沒差"的定義大家講的都不一樣,
最後還是各說各話罷了。

目前本大樓說法有:
1. 要買房子自住,高價和低價購入價差幾十萬甚或上百萬,當然有差。
2. 房子買了以後自住不賣,房子漲或跌當然沒差。
3. ...

還沒買房子的人,請參考第一點;
已經買房子的自住客,請參考第二點。
湊熱鬧的,請參考第三點。
自住没差是建商的話術?
那我真是誤會大了,
我以為自住没差是政府打壓房價時,
安定民心的一種說法。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