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咖 月入 五十萬以上 (成功自營企業 或勉強稱為金字塔頂端)
B 咖 大企業高階主管 月入 25 萬以上 (副總級)
C 咖 月入 12萬左右 (中階主管或小自營商)
D 咖 剩下不贅述
若你屬 D咖一族(請盡量不要用台語發音)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 在 D 級區域 (請盡量不要用國語發音)
(偏遠地區 或剛重劃過但大眾交通不發達區域)
成家立業
試想若是你買房前 有做功課
(審視自己的 屁屁不過度貸款,
審視都市計畫圖看準未來發展特性
降低個人慾望 延後買車或 3C產品,
努力求工作表現)
若是你眼光獨到 不久將來
你住的 D級區域 因都市發展 或捷運設立
漸漸的許多 C咖甚至 B咖都來作鄰居
也就是你的鄰居都花當初你買房兩三倍以上的價錢置產
這時請想想你變C 咖或B 咖了嗎?
(若你眼光獨特 上述狀況只在短短五至十年達到)
你卻還沒變成中高階主管
你當然無法在原地 換屋
要嗎 以D咖身分 潛居在 B 級區域(由D 級變成)
現在台北很多住大安,民生社區的人就是這樣
或賣掉 B級區域 搬到 C 級地區
(差價就是拿來補你 D咖身分但可住到C級地區的 offset)
倘若這時你也變成 B 咖
當然住在晉升成B級地區
你也有能力再買一間B 級地區的房子
或住B 級地區 再買 C 級甚至 D級區域 投資
(要是你又看準了)
你就可能以此投資晉升 A咖
當然投資都有風險 看個人造化 囉
請注意 現在一堆 D 咖 想住 B級甚至A級區域
只能說 沒人幫的了你
yunyunhome wrote:
房仲業者根據主計處最....
更具體說,當原本買500萬房的人(貸款400萬),多年後上漲至800萬,再加上自己存了200萬(貸款已償還掉100萬)
若干年後,他可拿出自備款滾成700萬,就算收入沒有明顯上揚,他絕對可以再貸款500萬,買下1200萬房子
然後賣掉1200萬房子的人(當年貸款1000萬),但房價同樣上漲60%(其實高價屋漲幅會更大,很可能達到100%),漲至1900萬,自己再存了300萬(貸款只剩800萬),他可以拿出1400萬
恕刪)
所以你說的意思是大多數的人賣了這一間30坪的800還了400賺了400
加上自己手上的300,然後差不多的東西變成要用1200去買,又要背同樣的500萬這樣?
我實在看不出高明到哪裡耶?
大多數台北市民都會這樣?
這自住的話何必這樣呢?
為何不乾脆付清第一棟樓算了?
台北市民也有很多第2、3代小孩想買離家不遠的地方,但是怎麼買?會不會痛苦呢?
yunyunhome wrote:
更具體說,當原本買500萬房的人(貸款400萬),多年後上漲至800萬,再加上自己存了200萬(貸款已償還掉100萬)
若干年後,他可拿出自備款滾成700萬,就算收入沒有明顯上揚,他絕對可以再貸款500萬,買下1200萬房子
以虎大的邏輯,就是靠低買高賣,小屋換大屋,因為房價是恆漲的。
但後來換屋買到的1200W房,真的價值1200W?或者是被炒到1200W?
就算房價恆漲假設正確,
10年前,房價大概只有1半,
去問問工作10年的人,薪水有沒有加倍?
若10年後房價又翻倍,薪水會加多少?
如果因此認為現在買房必增值,
那麼想想10年後,是誰會買房?或者說誰買得起?誰能繼續負擔20年的貸款?
新婚家庭?工作了10年的人?辛苦存了20年的人?
到底要賣給誰?
因為有錢人跟我們想得不同,所以有錢人會繼續買賣,
那麼,要爽就給他們爽吧。
我是很期望虎大的心願實現,房價上漲,最好漲到500W/P以上,
台北有一堆人可以不用辛苦工作了,
加上世界經濟不景氣,股市大跌,富豪身價大縮水,
未來的全球百大首富,有一半都是台灣人,
搞不好什麼美元危機、歐債危機,都不求大陸了,改求我們,
這就是第一大經濟體---台灣的實力。
看!多光榮!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