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中國都在搶進LCD,LED產業,扶不起來的燒錢產業,該放手還是需要讓它倒!有能力的企業自然會從夾縫中尋找出路,越依賴外來金援,越做不好事業!政府主導官員,書都念很高,真正會做事的沒幾人!政府也不應該包疪高科技污染的事實,只為稅收及GDP好看,圖利財團,危害人民健康!台灣肝病比例是世界之冠,原因在哪?!從塑化劑事件看來,許多政府官員根本沒在做事!不然就是收不到錢,弊案才爆發!官員都無責任喔!?所以也該讓它再倒一次!
lcn3338 wrote:看到隔壁棟網友提到媒...(恕刪) 其實這種東西有好有壞, 朋友的土地有兩位被徵收實例如下:1. 朋友父親於民國79年購入清水的農地一甲地80萬一共買了3甲地240萬, 之後被徵收了兩甲地去蓋清水休息站, 每坪1萬元徵收, 朋友父親得到了6000萬還剩一甲地, 前後10餘年投資報酬率高吧.2. 作家具的朋友於大雅橫山的土地被中科徵收了, 當時那裡的價值每坪約5000元, 被中科徵收時每坪 25000元, 當時他爽的要死, 不過才沒幾年大雅橫山的農地也已經漲到7~80000萬一坪了, 現在他是幹的要死
mz3sp23 wrote:關於這點,我是深深感到質疑依照供需法則如果農地不夠,為何閒置農地那麼多如果農地不夠,為何一堆農地要賣的時候,標榜"可三照"、"可蓋廠房"如果農地不夠,為何稻米生產會過剩滯銷?照理說應該要被搶購一空才對...(恕刪) 閒置農地多的原因很多1. 教育體制大量開放無意義的大學 學子不願務農2. 施作成本>收益3. 生產過剩 加入WTO的後遺症
老老人家 wrote:本來您要買綠豆, 但為何"只好"買紅豆呢? 因為老婆想煮綠豆湯或紅豆湯,以綠豆湯為優先。但除非買不到其他產地的,否則我不買中國的農產品。因為有巴西的紅豆,就只好買紅豆了。如果有看到非中國產的綠豆,我就會買綠豆了。我還跟老婆說「怪哉,紅豆從巴西進口,怎麼不連綠豆也一起進?難道巴西不產綠豆。」所以,我才有如此深刻的印象。
sopp40 wrote:胡謅....你只要坐西部幹線火車一趟,就能看見從桃園開始到屏東,眼前風景80%都是農田!!!沒坐過火車沒關係,至少小學書上都有教吧? 你真的有座過火車?還是十年前坐的火車?最起碼,桃園到新竹段,就沒有多少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