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忘記,我們的「社會」是否應該要盡一份教育責任
父母、老師的言教與身教極其重要
但是別忘了,孩子常把「父母」與「老師」的話語當作耳邊風
而去追逐「社會」給予他們的「享樂」觀
有時候是同學之間的次文化,有時候是青少年追逐刺激
家庭教育對孩童早期的發展影響很大
但到了青少年,次文化或社會價值對其影響甚鉅
早年馬克斯提出經濟決定論:
作為社會下層結構的「個人經濟」,會決定整個社會(上層)的文化與政治
在現今社會,仍見其端倪,所以別說「打房」對社會無影響。
年輕父母更加投入於工作-->忽略家庭教育與親職教育-->青少年的偏差價值
考慮大多數家庭屬於勞工家庭
1.父母忙碌疏於陪伴與管教
2.父母自認學識不夠,教不動自己的孩子
我想,更艱困的環境,而我們又對社會風氣低落毫無作為,教育是令人擔憂的!
還有,01最近的討論風氣有愈來愈「情緒化」的趨勢
1.「酸文」不等於反面的「批判」,請提出合理的見解與邏輯演繹
2.笑貧不笑娼的扭曲文化
01上有很多大學生與高中生,甚至國中生
倘若我們允許論壇的討論風氣如此隨便,那,這也是社會性的反教育吧!
kuo116 wrote:
至少,要衡量的話,也...(恕刪)
呵呵!我的意思是,要求政府停止使用GDP成長率作為檢驗施政優劣的指標,停止使用平均值這種最易混淆視聽的指標,改用更符合社會公義的指標。考試引導教學。若政府從一開始的施政目標就錯了,接下來只能越走越偏了。
所謂工作太忙碌,沒時間陪小孩。其實往往是因為你自己本身就過度追求名利,覺得不賺更多是不夠的,才造成時間用釁,忙不過來。有這樣的父母,豈能怪罪小孩好逸惡勞只愛名牌?
決定人生幸福與否,有沒有錢吃飯,有沒有地方住當然重要。但是,開裕隆也是車,開賓士也是車,甚至搭捷運公車也都能滿足交通的目的。如果受到名牌與奢侈品的束縛,很快就變成物欲的奴隸,跳進追求名利的漩渦裡,當然永遠忙不過來。因為你永遠覺得自己還缺了什麼。但若你量入為出,能有多少才用多少,你就能成為自己的主人。
與其追求擁有更多物質面的東西,還不如打造更多能力。買全套英語教材,請名師一對一指導,並不能增進你的英文能力。真正投入時間下工夫,英文實力才能提升。買名牌服飾,除了滿足你的購物欲,抒解你的工作壓力,並不能提升你的氣質,也難以讓你真正改變外表。用 iphone, ipad, 其實只會讓你更忙,視力更退化,肩頸背更痛,與家人相處時間更少。雖能增加蘋果公司股票市值,卻會惡化你的生活品質。
到圖書館多借幾本書,免費又充實。剪掉垃圾充斥的第四台吧!把時間留給自己與家人。到戶外攜伴踏青,比打小白球更健康也更環保。
對於女兒的教養,我也有莫名的焦慮感;
其一,夫妻對於小孩的教養方式,雖不至今南轅北轍,卻也有不小的歧異;
其二,雖然我也知道怎麼教育小孩是比較好的方式,實際上卻常常力不從心,由於孩子是女兒,我平常工作的
時間又長,所以常會在不知不覺中太寵了小孩.加上自己本身較為寡言木訥,所以除了必要的應對之外,好像
也很少會跟女兒閑談.甚至小五的女兒現在會想些什麼(另一個還不到4歲),我可能也想像不到了.
所以,我的焦慮應該是,我真的沒有把握女兒成長後,會是別人眼裡的天使?公主?或是惡魔?我自己可以是別
人眼中的好人(或是正常人),或許我父母給我成長的環境有著絕對的影響,但今天我卻沒有把握我的下一代
會是怎樣?除了是自己的問題之外,整個社會的氛圍與外在條件,似乎更加深了這樣的疑慮.
我想每個為人父母的都會替兒女打算,也都不希望自己的兒女"匪類",所以我絕對同意,與其花太多時間賺錢,
倒不如多些心思陪伴兒女成長,只是,現實的生活往往很難讓人瀟灑地選擇,很多人都在等"那一天想通了",我
想我也是其中一個吧.
所以,繼續焦慮是必然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