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這才是所謂的國難


taiwan2008 wrote:

那樓主還不是 擁有的慾望" 太強
2008金融海嘯 當新房

現在
如果你是還沒買的人
你就不會如此想 ..)


人家有那個實力,就身體力行,什麼叫慾望太強?
慾望太強?就是沒那個屁股想吃那個瀉藥的人

比如說有些人說竹北建商黑心,現在炒房都炒到2x萬

事實是? 那些都是河岸景觀戶,其它投資客的物件15以下的都有一堆,都不去看
偏要去跟人看什麼景觀豪宅,這不是慾望太深是什麼?

竹北新成家,三房600萬以下有沒有? 有,多得是,有些人就是要說得沒有一仟萬買不到竹北的房竹似的

因為他們眼中「能住的」都是這種價位


taiwan2008 wrote:
那樓主還不是 擁有的...(恕刪)


小弟的意思是 SOGO 1600萬超值 真有需求(如結婚)可以買 現3400萬我已經感覺太貴
但有錢人(例如有個在大安路開火鍋連鎖店的老闆 每月現金入帳一兩百萬 一月要跟我開3400萬 我也是那種沒4000不賣的黑心肝 結果沒賣)他不認為貴阿 因此 我們可以先租阿 等到機緣到了(價錢 需求 環境 交通等)再買 或是先看看關渡 忠義 永寧 南勢角等有捷運但稍遠一些 甚至三峽北大都很好阿(可全力殺價)
何必年輕人買不起台北市就說成是國難呢 有這麼嚴重嗎? 那北京清大北大畢業的年輕人為了求發展一定要待在北京 住在舊防空洞的床位 四人一間上下舖 公用裕廁(蟻居)數年 這算啥? 那應該叫國恥了喔
今天攤開水果報的房屋版
連高雄湖內、橋頭等地區的透天都敢開800多起跳的價格
許多人說高價是在精華地
事實是大部分的地區都是當精華再賣
許多人說當初還在興起時不買,現在逐漸繁榮了才抱怨貴
事實是當初建商就是用繁榮的價格再賣了,現在更是多賺的

taiwan2008 wrote:
但是 1600 --> 3400 萬
這合理嗎 ??


很好的地段,應該與市價差不多


有哪一位經濟學大師,官員或專家說 "房子是民生必需品"???

房子是商品吧

是商品 價格就由供需定

你買不起,別人不見得買不起





Iria2 wrote:
2.我的資產是自己賺來的,你呢? 妄想靠古時候打家劫舍來假正義?
還說我是搶人家的?現在是只要有幾間房子都是該死就是了?
就說你這種論調就是擺明的----共產思想
你不努力你賺不到錢就要大家跟你一樣窮,跟你去陪葬.....好樣的
...(恕刪)


這版上有很些人
台北市有點房子就自以為中產階級

最近在看房
其實台北市一堆非市中心老舊的房子
有的區域巷道狹小,外觀老舊擁擠(有的到噁心的程度),東西雜亂,耐震度差
我可以隨手指出一堆區域

真正的有錢人住市中心大坪數新房(也許10年都算新,因為太多老房子)
你這種不算甚麼有錢人
我有台北市中心舊房,但是我不敢自許為中產,也絕不會覺得房價高漲是別人沒用

更不會說炒作是有才情
叫別人去農業縣買房
買不起是你活該
這種 xx 不如的話

歷史上種種動亂,都來自於內亂,累積到一個程度
你認為的低下階級就用囤積物資/用私人手段...殘酷的處理不滿
絕對會害到你或下一代
社會不穩定每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

當然你可以移民
但你的祖國沒了,作為一個異鄉移民,我不相信你會過得好

不相信大家可以繼續看下去

現在的執政黨

我認為會是社會不安定的第一個受害者

既然拋出奢侈稅議題,勾起人民居住正義的期待

但是無感復甦 + 無感奢侈稅

絕對會把期待轉成憤怒

所以我說是第一個受害者

從他民調始終拉不起來可以看出端倪



如果政黨再度輪替

兩岸關係生變,陸資投資意願消失

現在高房價背大筆房貸,所謂的中產

會不會變成房價下跌長期套牢第二個受害者

也許可以繼續觀察

也許銀行會是第三個,投資大眾會是第四個.....



如果你覺得社會不安不關你的事

時間絕對會證明你是錯的

而且會是很殘酷的教會你
說得好....


但是每一個社會體制經過兩三代人的經營之後
幾乎都會變成極端的M型社會.... 民主國家也不例外.

歐美國家的人民摸索出一套抗拒資本家為所欲為的政治體系.
所以他們雖然經濟成長率比我們低, 但卻有令我們羨慕的生活品質.

不知道何時我們才能擁有百年前孫中山所期望的社會體制.
其實大家不用在這爭得那麼拼命,當然有錢大家可以買高買好,這是資本社會主義下所允許的。

只是樓主的要求是第三把關的政府機構要照顧弱勢團體,大家都知道弱勢一定會比強勢的多,政府應該要照顧這些弱勢族群,比較沒錢的人也想要住在大台北啊。

是說現在的大台北地方已經被少數的強勢者炒作到弱勢望屋心嘆的地步了。不然政府打房幹嘛呢?只是說時間點不對!!該打的時候不打,等到民怨四起的時候或者是選舉的時候才在那打,外行的看到政府終於有作為就開心,內行的就知道政府要那些人避避風頭不要太張揚。

我只要求政府有作到嚴格貸款機制,因為再多的投資客,也無法一手全包,籌碼很重要,所以後面的金主(銀行)的放款必需要把管,如果要打房,先從銀行作起吧!!
Ambroise wrote:
你開口就說別人該吃藥

你覺得我會需要你的尊敬嗎?





此版看多了,會發現有七八成以上反他人抱怨高房價者,口氣都很高姿態或很衝,好像視希望政府做點事的人都是垃圾一樣,這些人又大多有兩棟以上房產,身處於既得利益者的立場,又老是愛提當年也是苦過來什麼的……我不知道原來一個號稱進步的國家要一代更苦過一代耶?

當年房價對當年的人來說已經是高房價,顯示這是一直以來的制度問題,到了現在沒有改善還變本加厲,不要求政府改進,竟然是要後代繼續承受更大的痛苦,這什麼心態?我知道你們覺得你們自己過得好就好,而且為了保護現有資產,別人死活苦痛不干你們的事,雖然事實也是如此,但你們也不必表現的這麼明顯吧?









你們老是愛說房子不是民生必需品,這其實是觀念問題,
當一個地方有九成以上的人想到「住」就會想到「買房子」時,那買房就是當地「住」的民生必需品,當然這標準只適用食衣住行(不先提這個前題,待會搞不好就會有人說:「當一個地方有九成的人想到『育樂』就會想到ipad時,那ipad是不是就是當地的民生必需品,政府必需讓人人都買得起ipad?」這種無俚頭的發言)(而「行」,搞不好就會有人說:「當一個地方有九成的人想到『行』就會想到賓士……」,拜託,請舉實際可能發生的例子行嗎?台灣可是的確想到住就會有九成以上的人想到的是買房子吧。)。

當然你們最愛說「租房」就滿足了住的需求,這種說法的基本架構就是:「如果一事物有另外別種可以拿來代替並滿足同樣一種基本需求的事物,該事物就不是必需品。」,這種說法看似合理,但套用到食衣住行就顯得不太合適。
比如說米漲翻天,麵包便宜的要死,這時候米就會自動變成非必需品嗎?不會吧,我們只是因為買不起才吃麵包,但米身為民生必需品的地位是不會變的,因為我們的觀念裡,米是我們的主食,它就是我們吃的民生必需品。但把米放到很少吃米的地方呢,那米可能就不會被當做民生必需品了。

說到底,一個理論只要扯上觀念的問題,似乎就只會是各說各話了。

結果也只能以成敗論英雄,就讓我們看看到底房價將來的變化會怎樣。還繼續亂漲,就是你們既得利益者贏了;而只要房價能回到一個多數人都能承受的合理價位,那就是我們贏。
但你們贏還是我們贏會讓多數人感覺過得比較幸福一點點,似乎不需要等待,事實就已經很明顯了。
freeflow wrote:
當然你們最愛說「租房」就滿足了住的需求,這種說法的基本架構就是:「如果一事物有另外別種可以拿來代替並滿足同樣一種基本需求的事物,該事物就不是必需品。」,這種說法看似合理,但套用到食衣住行就顯得不太合適。(恕刪)


請告訴我一堆便宜到爆的房子,為什麼又便宜又沒漲,但還是沒人買?
這些不能滿足生活必需? 非要天龍國的房子才能滿足?
若是這些人都能正眼瞧一下這些房子,我保證人人有其屋
但是有人就是覺得自已該住更好的,還要怪一堆笨蛋去高價接投資客的貨
不屑個老半天,還是什麼也沒買到

freeflow wrote:
「沒產出卻能獲利的投資,講難聽點,扣掉通膨,剩餘的就像是合法的從別人口袋裡偷竊。」


你的經濟學
股市版那邊一堆偷竊,你要不要去罵一下 ?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