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打房不縮手] 房貸鑑價殺至六成!


黃小宗 wrote:
你不買人家要買好不好- -" 搞這東西、我自備款要存多久呀...(恕刪)

房價如果跌下來,你的自備款就不用那麼多啦.市場供需會自己調整,不用擔心
老虎不會在乎綿羊的態度。 世上沒有完美的時機,但是 有準備的人可以讓時機變得 完美
房價如果跌超過二成,就會有一堆人等著法拍
到時就是台灣版的金融風暴,想買房?有飯吃
就不錯了~~
沒辦法

誰叫很多人簽第二套契約來貸款

景氣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算了

金管會再不管 難保房市反轉銀行慘兮兮

不過說真的新聞看看就好







Jack.He wrote:
重手再打房 房貸鑑價...(恕刪)


這招是兩面刃呀......

短期打一下還ok...長期下來房市就會慘慘慘...

到時房子還沒到手就要先做二胎...

PO文最怕是一些腦x,明明都做人身攻擊了~還說沒EQ 動不動就提告~~~你父母教的嗎??那我問候他們你有沒有意見呢~
其實據傳聞是說鑑價是有分區域的,

漲很多的鑑價就可能是八成或七成五,

漲不多的可能就變九成,

鑑價七成五可貸八成的話就是實際貸六成,這可能是在林口、淡水、新莊副都心、蘆洲、南港的區域,

鑑價八成可貸八成就實貸六成四,這可能就是天龍國的,

鑑價九成可貸八成就是實貸七成二,

這應該就是桃園以南一般區域(藝文特區台中七期高雄美術館可能除外)吧,

上面有網友說貸出六成五,那應該是在天龍國的居多,

畢竟出了天龍國要找到自備三成的買家都難了。

jialiang5745 wrote:
如果我簽約的房子買不...(恕刪)


也不用這麼極端啦.應該趕快去找房.
如果你是跟建商買的.好辦.他們會幫你簽假合約.
把房貸成數做高.

就是趕快去談就對了.

萬一貸不到這麼高.就只好搭配信貸.但這樣利率會比較高.

趕快去談趕快送件審核.多找幾間銀行.如果私人銀行應該會過.過件後.你就會很高興.
因為以後如果要自備四成款.應該買不起同等級的房子了.



jialiang5745 wrote:
靠~~~~
最近才成...(恕刪)



當初在簽約時~~怎麼不加一個但書

條件就是如果銀行貸款無法貸到八成,此約無效(類似這種的)

而且最近政府動作頻繁~~你還可以買的下去

你都沒在看新聞嗎??

有點好奇以目前台北的房價,如果自備款4成都準備不出來的人,現在進入升息循環,2年後真的還的起貸款嗎?
道格吐司 wrote:
不合理嗎? 老一輩努...(恕刪)


為生活努力是應該,但是老一輩子有能力做醫生、律師賺大錢,難道下一輩的就一定有能力做醫生、律師?

就不能做個月薪3萬的上班族?那照你這樣說,那一些社會弱勢,不就只能任人擺佈?

自置投機那有隨人講?主要就是看名下有幾棟房子。

如果只有一棟,他也願意每次住個一年半就搬家,再去找下一個投資物,那算他厲害。

不過賺錢是應該課稅的沒錯。不管自住或投資,但應該要有課稅比例上的差別。

你說的北市建設的問題,沒錯,使用者付費是比較合理的。

另外, 關於長輩留給晚輩屋等, 也可以規範每個家庭只能有一間自住屋在一定市價範圍內免稅, 超過範圍或是第2間以上屋, 一律都要逐年依稅率繳稅, 這應該會讓很多人拍手叫好, 因為不用繳房地稅了, 但有些包租公婆的房子會通通都拋出急售, 長短期投資客與置產客通通都中彈, 然後房價大崩盤, 銀行一倒數間, 接著就發生類似埃及暴動, 這會死人流血的, 所以就一切照舊吧

何必規範每個家庭只能有一間自住屋?有錢人買10間房子有罪嗎?

只有他們長時間擁有房子,做為出租,也是一種生意模式,這有什麼問題?

現在是打被炒的房價,不是打有錢人。

房價大崩盤、銀行一倒數間,絕不是因為長短期投資客會照成的影響啦。

美國房市被誰搞倒的?是銀行本身搞倒、是被兩房自已搞倒的。

各位網友在反對貸款額度的降低,其實要想想。如果今天任何阿貓阿狗都能貸款(就像卡奴,每個人都能拿信用卡借款。)今天經濟一壞,失業率提高,很多人還不出貸款,情況會如何?銀行呆帳才會多。

美國次級房貸最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銀行浮濫放款,貸款人是誰?一般社會大眾才是主因。

實例:紐約一個年薪5萬(實拿快到4萬)的女圖書館管理員,貸款買一間50萬美金的房子。

後來失業,沒能力繳貸款,房子被銀行收回。只要房子不賣出,就是一筆呆帳。

如果當初銀行不放款,門檻提高,這不就沒事。為什麼放款?要業績、要利息。

相信很多網友有能力去負擔,但是剩下的多數人呢?如果像美國這樣,後續的社會成本,誰來負擔?

投資客錢賺飽了,不在乎這些零頭,但一般社會大眾呢?銀行放款門檻提高,不見得是件壞事,網友需理性

看待。

目前美國信用卡發放也是採更嚴格的審核態度,因為再浮濫下去,另一波卡債風暴也有可能產生。

大多數美國人是靠信用過日子,若有卡債風暴,也是會影響整個社會。

台灣發生的卡奴事件,也許有些人覺得沒很嚴重,只有當事者才知,因為消費習慣不同。

但是拿上了檯面也好,希望能讓政府和想靠卡養卡的人有所警惕。

埃及暴動跟這個沒有關係好不好。





sean1972 wrote:
沒辦法誰叫很多人簽第...(恕刪)


如果真是如此,那就是在走美國的後步。

看看最後誰買單。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