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據傳聞是說鑑價是有分區域的,漲很多的鑑價就可能是八成或七成五,漲不多的可能就變九成,鑑價七成五可貸八成的話就是實際貸六成,這可能是在林口、淡水、新莊副都心、蘆洲、南港的區域,鑑價八成可貸八成就實貸六成四,這可能就是天龍國的,鑑價九成可貸八成就是實貸七成二,這應該就是桃園以南一般區域(藝文特區台中七期高雄美術館可能除外)吧,上面有網友說貸出六成五,那應該是在天龍國的居多,畢竟出了天龍國要找到自備三成的買家都難了。
jialiang5745 wrote:如果我簽約的房子買不...(恕刪) 也不用這麼極端啦.應該趕快去找房.如果你是跟建商買的.好辦.他們會幫你簽假合約.把房貸成數做高.就是趕快去談就對了.萬一貸不到這麼高.就只好搭配信貸.但這樣利率會比較高.趕快去談趕快送件審核.多找幾間銀行.如果私人銀行應該會過.過件後.你就會很高興.因為以後如果要自備四成款.應該買不起同等級的房子了.
jialiang5745 wrote:靠~~~~最近才成...(恕刪) 當初在簽約時~~怎麼不加一個但書條件就是如果銀行貸款無法貸到八成,此約無效(類似這種的)而且最近政府動作頻繁~~你還可以買的下去你都沒在看新聞嗎??
道格吐司 wrote:不合理嗎? 老一輩努...(恕刪) 為生活努力是應該,但是老一輩子有能力做醫生、律師賺大錢,難道下一輩的就一定有能力做醫生、律師?就不能做個月薪3萬的上班族?那照你這樣說,那一些社會弱勢,不就只能任人擺佈?自置投機那有隨人講?主要就是看名下有幾棟房子。如果只有一棟,他也願意每次住個一年半就搬家,再去找下一個投資物,那算他厲害。不過賺錢是應該課稅的沒錯。不管自住或投資,但應該要有課稅比例上的差別。你說的北市建設的問題,沒錯,使用者付費是比較合理的。另外, 關於長輩留給晚輩屋等, 也可以規範每個家庭只能有一間自住屋在一定市價範圍內免稅, 超過範圍或是第2間以上屋, 一律都要逐年依稅率繳稅, 這應該會讓很多人拍手叫好, 因為不用繳房地稅了, 但有些包租公婆的房子會通通都拋出急售, 長短期投資客與置產客通通都中彈, 然後房價大崩盤, 銀行一倒數間, 接著就發生類似埃及暴動, 這會死人流血的, 所以就一切照舊吧何必規範每個家庭只能有一間自住屋?有錢人買10間房子有罪嗎?只有他們長時間擁有房子,做為出租,也是一種生意模式,這有什麼問題?現在是打被炒的房價,不是打有錢人。房價大崩盤、銀行一倒數間,絕不是因為長短期投資客會照成的影響啦。美國房市被誰搞倒的?是銀行本身搞倒、是被兩房自已搞倒的。各位網友在反對貸款額度的降低,其實要想想。如果今天任何阿貓阿狗都能貸款(就像卡奴,每個人都能拿信用卡借款。)今天經濟一壞,失業率提高,很多人還不出貸款,情況會如何?銀行呆帳才會多。美國次級房貸最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銀行浮濫放款,貸款人是誰?一般社會大眾才是主因。實例:紐約一個年薪5萬(實拿快到4萬)的女圖書館管理員,貸款買一間50萬美金的房子。後來失業,沒能力繳貸款,房子被銀行收回。只要房子不賣出,就是一筆呆帳。如果當初銀行不放款,門檻提高,這不就沒事。為什麼放款?要業績、要利息。相信很多網友有能力去負擔,但是剩下的多數人呢?如果像美國這樣,後續的社會成本,誰來負擔?投資客錢賺飽了,不在乎這些零頭,但一般社會大眾呢?銀行放款門檻提高,不見得是件壞事,網友需理性看待。目前美國信用卡發放也是採更嚴格的審核態度,因為再浮濫下去,另一波卡債風暴也有可能產生。大多數美國人是靠信用過日子,若有卡債風暴,也是會影響整個社會。台灣發生的卡奴事件,也許有些人覺得沒很嚴重,只有當事者才知,因為消費習慣不同。但是拿上了檯面也好,希望能讓政府和想靠卡養卡的人有所警惕。埃及暴動跟這個沒有關係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