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你框起來-----------|
|225 vs. 215 的量測方法 |
|--------免得又說沒看到----|
如果225 視線心到線心
215是線內到線內
那就是同一件事,只是選擇性凸顯有利說法
訴求到底是啥?
(買房時是開march, 所以買小車位嗎?)
還是重點是 8000/120 = 6X萬
(說真的,很難相信有人會花6X萬買天青,
我老闆買聯聚信義也沒花到這個價位, 不過是要資格審核就是了)
還是6X 是希望惠宇收回去的價位?
順便把台中板的本主題連結幫你作一下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60&t=1975019&last=26736497
為何?因為投機客發現時機差,房子不好脫手了

於是會想盡辦法,研究看看要怎麼讓自己的損失最少
這種情形在房價一路往上飆的時候,是看不到的。
誰會管你建商公設是不是二次施工?好賣好賺就好了
現在的契約裡面,我記得車位的大小,多少乘多少是寫的一清二楚,
自己有部大車,卻選了小車位,很有可能這是要買來投資的,而非自用。
至於120坪近八千萬?呵...難道曾先生買的是頂樓?
這更不合理啦!頂樓通常是一層一戶,坪數不只120吧?!買的起頂樓的豪客,會選小車位?
所以我推測...推理假設一下不犯法吧?

曾先生跟記者報這個價錢,或許是在鋪梗,因為他的訴求第一優先是"要求建商原價買回"
第二才是"或提出回饋金贊助社區"
一般我們說原價買回是按照雙方當時的契約價,但我聽說..(不知道是不是這個案子)
有投資客跟建商打官司,要建商照價買回的意思是,要"按現在的市場行情"買回...

難道是傳說中的"機會成本"?真的有夠狠~接下來就看誰在法律上站的住腳了
奢侈稅發威,下半年,原形畢露囉...
1.旁觀者在資訊揭露不足的情況下很難掌握全貌,在事實不明朗的前提很多結果只能推測...不管是新聞報導或建商自清,常常各說各話,陷入羅生門...
2.買方誇大許多說詞, 與常理不符,此以一般經驗法則來推導,大家心知肚明, 台中哪裡有120坪賣8000萬的東西,記者也沒常識,胡亂報導...
3.買賣雙方當初簽的合約是如何?相信只有在訴訟中會提示給法院做審酌,除非當事人願意公開,否則可能你我得到的都是第二手誤傳的資料...
4.一般該建商的車位都有大小之分,價格也不同,"特殊位置"的更有議價空間....前文許多朋友提到買方心態的推測個人覺得可能性相當高...
5.買方布條寫"黑心建商鑽法律漏洞", 這是代表建商行為是"合法"? , 只是法規有漏洞...在訴訟上若是合法,法院拿建商沒輒,而若真的法規有漏洞,應該是要修法,即凝聚眾民的意見督促立法機關修法,才能遏止建商繼續胡搞...
6.我推崇消費者與企業經營者的抗爭以維護自身權益,但若是權利濫用,對社會造成訴訟資源的浪費與混淆視聽那就不好了...
彭律師~
彭天石 wrote:
這個議題個人觀察了一陣子,以就事論事與就法論法的角度提供一些淺見供參考:
1.旁觀者在資訊揭露不足的情況下很難掌握全貌,在事實不明朗的前提很多結果只能推測...
不管是新聞報導或建商自清,常常各說各話,陷入羅生門...
2.買方誇大許多說詞, 與常理不符,此以一般經驗法則來推導,大家心知肚明,
台中哪裡有120坪賣8000萬的東西,記者也沒常識,胡亂報導...
3.買賣雙方當初簽的合約是如何?相信只有在訴訟中會提示給法院做審酌,
除非當事人願意公開,否則可能你我得到的都是第二手誤傳的資料...
4.一般該建商的車位都有大小之分,價格也不同,"特殊位置"的更有議價空間....
前文許多朋友提到買方心態的推測個人覺得可能性相當高...
5.買方布條寫"黑心建商鑽法律漏洞", 這是代表建商行為是"合法"? , 只是法規有漏洞...
在訴訟上若是合法,法院拿建商沒輒,而若真的法規有漏洞,應該是要修法,
即凝聚眾民的意見督促立法機關修法,才能遏止建商繼續胡搞...
6.我推崇消費者與企業經營者的抗爭以維護自身權益,但若是權利濫用,
對社會造成訴訟資源的浪費與混淆視聽那就不好了...
彭律師~
+1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