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租屋與買屋,過了20年後會有什麼樣的差別!? (在12樓更新了近況)

zaq011 wrote:
在論壇一段時間都是當...(恕刪)

先佩服大大能夠心一橫的離開台北,我也很想,但是要顧慮的太多了,我爸媽在台北、女王的姐姐也嫁台北,朋友、工作都在台北....阿嘎那一句x你媽的台北真的是說到心砍了‧可惜我走不出去

llinsh wrote:
你只需調查周遭親友長輩
你說的兩種方式 哪一種真正積累財富的人多就好
你在想的跟仲介沒兩樣
只是仲介買賣房子 你比較像理財專員

我身邊所謂的房產很多的親朋好友大概只有我老闆娘吧,台灣大陸美國歐洲都有房產,公司有超過30年歷史,以前公司是很賺錢,房產他是近10幾年才開始做的,現在公司沒那麼賺了,靠房產反而賺的更多,在我眼裡,真正累積財富的是開公司當老闆,而房地產只是他其中之一而已,而不是靠薪水買房等增值的人‧

嘿嘿...對阿~我同事都說我應該很適合當理專或銀行職員之類的工作,幾年前出社會沒多久後就開始接觸基金股票這類的,對於幾趴幾趴總是特別有興趣,哈~可是我自己覺得不適合拉~我本身只是機械科出生的

舊稻草好點火 wrote:
買房或租屋
全憑一念之間
以及伴侶意見
總不能一直扭扭捏捏
最終也還是要決定落實
買房與租屋的抉擇好似父子騎驢故事
租屋也是要伴侶相挺

大大說的很有道理,我的個性就是扭扭捏捏,老是定不下案,有時候連上網拍買東西都要考慮很久,有一點你說的沒錯,租屋也是要伴侶相挺,如果為了租屋而被女王瞧不起或是吵架,那我寧可懶x夾住就給他買下去了‧

jim_raynor wrote:
所以樓主的文章在大台北市以外的地區可能就不適用
因為其實並不會被房子給綁死。
唐代就有"長安居大不易"的說法了,可見首都真的比較難生活
自古以來就是這樣了~施主!

當然當然,我同學在楊梅買了兩間投資用,約20p與30p,兩間加起來在台北只能買個小套房而已,兩間也一樣可以租個兩三萬,想看看套房要租到兩三萬,這間套房在台北應有什麼樣的水準‧
一地一思維,我所有提的想法與問題,都是以台北市做出發點,外縣市當然不能以偏概全,大大很有見地喲
不要買超過自己能力的房子, 這句話講得真好

優惠房貸讓太多人買超過自己能力的房子, 惡性循環
有五百萬現金在身上 能做的事情可多了!!!

做投資 做生意買賣 讓子女受好的教育

讓自己再進修~......這些都是無形的效益~

確有可能讓您翻身或改變一生~~~


但另外的選擇(很多人把他當成最終 或唯一的選擇)

就是購屋 好像這件事做了就此生無憾 老年有保障

對長輩有交代 在同輩又優人一等的感覺~~~~


台灣人好像在同一時期只能一窩蜂做同樣一件事情~~

耳根子軟 奴性又重 .........
我們家在台北租房子租了40年了,,

三年前我結婚了..二年前我和我家苦力下定決心..買了房子..
先不論資產配置問題..
只因為..好房東不多

1.房價漲..房租就要漲..
2.房子不能釘!裝個分離式冷氣都要問
3.家俱不敢買好的..因為不知下次搬新家時新家合不合用..(小孩會長大..家俱配置一定會變動)
4.社區開會訂公約..不論合不合理都只能照單全收..因為沒有投票權
5.小孩學區也會影響..很多學校必須是自有房產才能入學..有的是房東不給簽入戶籍
6.房租不一定能做為所得稅扣除額(因為房東不給報)..但房貸利息郤可和存款利息收入(27萬內)互抵
7.中古屋房子或多或少都有些狀況..好房東隨叫隨到還包維修..惡房東不應不睬還要求使用者付費!.
8.遇到鄰居不OK 反應時..鄰居看你是租客乾脆不理..只好搬...(然後小孩就要換學校.帳單.電話.網路.第四台.戶籍.冷氣移機.全部都要一一去變動..請假一天都不見得辦得好!)
9.我學生時分租雅房還遇過一個房東..他的車子被刮傷了.硬說是我的摩托車移位時刮的..(他前一天比我晚回來.當天比我早出門)..因為高度一樣..我XXX!
10.還有一個房東..我們租大安區還不錯的大樓.當時半工半讀.為了多拿點錢回家.我上大夜,所以10點下課回家一次.11點又出門..凌晨4點又回來...居然有鄰居告狀我們家出入份子復雜..晚上電梯開關吵到他們小孩..什麼這是高級社區云云....哼!.. 我們家的錢就比較低等嗎?...

以上種種..當我訴于我家苦力時...他定了定神!

說了一個字..

買!

因為只有苦力一份薪水所以我家連小孩3人..後來買了林口樓中樓60坪..因為負擔的起..同樣的環境或生活機能..在台北..只能買到1個10坪的套房吧!..

不論未來漲跌...只論現在住的開不開心...

供您參考囉..

租屋與買屋,過了20年後會有什麼樣的差別!

租屋:沒有房子
買屋:起碼有一棟房子

流動資產:看個人造化吧

個人感覺:
沒有不動產的人
會多有錢???多會投資???多會算???
窮酸鬼一堆+屁
eric@5888 wrote:
有五百萬現金在身上 ...(恕刪)


同意,不過很多台灣人寧可在高點買房子也不願投資自己。

人生悠悠,只要有賺錢實力和存錢意識,等個幾年找機會逢低進場撿便宜,才是明智之舉。

與其現在去買外圍,我還是寧願等自己準備好,買在精華區段。

與其現在拉大槓桿去享受,我寧願趁年輕多拼多存,做有把握的投資。

房地產齊漲的階段已經過去,還有機會上漲的永遠就是台北市人文薈萃的那幾塊區域。

說實際一點,我等待的是XX風暴,無論是政治或經濟上的動盪,市場只要從風聲鶴唳轉為悲觀消極,就是進場時機。

股市和房市都是錢堆出來的,反應出持有者的信心。

是別人的判斷失誤或恐懼,我才有便宜可撿;而眾口鑠金的時候,不正應該退場嗎?

有耐性的,走自己的路。Keep Walking.

租屋與買屋,過了20年後會有什麼樣的差別!

租屋:沒有房子,但有現金
買屋:有一棟房子

流動資產:看個人造化

個人感覺:
有不動產的人
會有錢到什麼地步???多會賣?? 多會算都更財
窮酸鬼一堆+屁

等利率調升,一堆繳不出房貸被法拍斷頭的..

沒有房貸就沒有動力存款?? 去銀行開"零存整付"就好啦...每月銀行還給你利息咧

結論: 買不買房跟致富沒有關係...和人的性格和理財方式才有關
不知道為什麼
我一直覺得版上有好多人是"仲介"也
平安、健康最重要
其實債券基金投資,最重要、最該看的重點,是總報酬率,而不是配息率。
拿到配息,本金虧掉,賺在哪裡?

這是我上網google高收益債之後其中一篇文章講的一句話,
也就是說這種高收益債,跟定存還是不一樣。
定存利息高低,你本金都不會受影響。
但是高收益債本身是有其淨值在,利息收8%,結果他的淨值下跌20%,那就...
金融海嘯的時候此高收益債的淨值也是大跌過。

更有趣的一點是此高收益債居然全世界來說,有八成是台灣人買的,
要是真那麼好每年坐收7~10%,那...是台灣人太聰明還是歪國人太傻?

真要比較還是跟國內殖利率穩定的上市公司來比才好,例如中華電。
一般來說還是5~6%,並且要承擔股價下跌的風險,當然放久一點風險也低一點。


回到主題。
若有一筆錢,可以拿來買房,或是拿來吃大餐,出國旅遊,買奢侈品。
一個人要從哪邊可以得到最大樂趣不一定,只不過是不同的人生方向而已。



天使晚安 wrote:
不要買超過自己能力的房子, 這句話講得真好

優惠房貸讓太多人買超過自己能力的房子, 惡性循環
...(恕刪)


政府的優惠房貸+奸商炒作的房市=包著糖衣的毒藥

就好像以前的基金廣告,只向投資者洗腦每年有固定幾趴的獲利,但決不會告訴你投資分險是有賺有賠....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