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公營行庫開始打壓投資客..

sean1972 wrote:
就是股票價錢透明你才...(恕刪)


買方也不用一付就是好人的樣子

其實在這個市場之中

大家都是弱肉強食

每每總有人說,這些屋主如何如何

讓他們要不不喝多少年才能買的起

看起來真的是很弱勢的一群

因為這些屋主的作為,讓這些買方變的很可憐


但當真的有政府幫了他們了

又開始有一大堆的人說

看這次的房市打壓,這些投資客會不會破產或是低價拋出

期待別人因為這次最好是砍個30%以上或斷頭,好讓他們撿到便宜的好貨

有人也是時常說一句話

"去看看屋主缺不缺錢,如果缺錢,就大砍他一筆。反正是他急,又不是我急"

這種心態,和屋主又有什麼兩樣?

因為他們斷頭了,不就是又造成了另一堆人的悲哀



又有人說了,他們破產又不是我的錯,是因為他們要投資房地產呀,活該!

但另一堆人又說,你買不起房子也不是我的錯,那個叫你平時愛花錢,年輕時不努力??


如果這個人不是投資客呢?如果只是突然家中有變故的人呢?這些買方會客氣多個個10%?

到目前為止,我沒看過這樣的好人,大家只會想,我多殺點,未來少付點。他那會管別人少了這筆錢會不會去死!

同樣的,屋主在賣你房子的時後,他幹嘛要管你未來會不會多付幾年,他自已多賣點,就可以未來少工作一點。


到底那邊錯,那邊對??

兩邊本就沒有對錯,這不過就是在資本主義之下

每個人都要努力獲取自已的最大利益所自然而然有的反應而已

每個人隨時都在為了自已的最大利益而戰,

但如果有了利益的衝突之時,又沒人要退,那就只好憑實力獲得


有些人專注在交易公平上,我尊敬你

這是合理的

有些人專注在"不要干預市場"上

我也支持你

但有些人總拿什麼人生而平等之類的話來提這個事,就真是讓人覺的

只不過又是一個"貪心,但卻又沒有能力去獲取"的人的憤怒之言而已!
政府應該要定義清楚
房子到底是投資工具
還是民生必需品
或是把房子再細分
一般性住宅是民生必需品
商辦大樓是投資工具
那麼定義成民生必需品的話
政府當然要去干預房價
不能放任房價被炒作
影響到一般人民的生活
如果被定義是投資工具
那麼當然要將房子的資訊透明化
並且立法去禁止內線交易
就像股票內線交易是要被判刑的一樣
而且既然是投資工
那麼要玩就要認賠
不要到時又再嚷嚷著要政府來救
是嗎?我前面講了一大堆,結果看起來你沒看懂我的意思喔...........
sean1972 wrote:
就是股票價錢透明你才會認為60`70的台積電貴
如果是不透明的狀況
你會買到100元的台積電還認為它很便宜
搞到泡沫化的時候,對你、對我、對大家都沒好處

真的有好處的人應該不會那麼閒著跑來這邊上網打字

艾利克 wrote:
搞到泡沫化的時候,對你、對我、對大家都沒好處

真的有好處的人應該不會那麼閒著跑來這邊上網打字

同意+1
所以目前抑制投機房市的作法,
不讓小泡沫變成大泡沫,或大泡沫變成更恐怖的巨大無法收拾的泡沫,
對未來各方都是有利的(大地主除外)。
我也來這裏打字了
calvinshiu wrote:
是嗎?我前面講了一大...(恕刪)


因為你用了股票來比擬
所以我要請問
你覺台積電60~70元貴的基礎在哪兒
看本益比?財報?看技術分析判斷以往波動區間?
這些難道不需要資訊透明才能判斷嗎?
如果你只是憑感覺那我也無話可說
另外
我想不是利率高導致物價上漲
是物價上漲導致利率調高

財報還要會計師簽證
房子賣了幾成賣了多少錢卻只有建商說了算?

calvinshiu wrote:
另外土增稅沒你想的那麼簡單....有些人繼承了土地.....但是公告現值經過幾十年以後可能已經變很多了....結果,繼承時政府會要你繳一大筆錢....但是土地我未必能賣出去.....


會有這種情形的多半是家裡有點小錢,但是不知道自己家裡已經有錢到該要做遺產稅規劃的家庭,或是突然去世。

真的有錢人,都會在生前就做好遺產稅規劃,把財產轉移到海外或是多買一些房地產,不會有這種情形。

我不是幫人做租稅規劃的,但是算是相關產業的;以前也有客戶來問說爸爸去世了,才來問說要怎麼租稅規劃,去世了再來問的都已經來不及了。只能政府說課多少,就課多少,規劃的空間很小

http://phecda.blogspot.com
calvinshiu wrote:
越多的稅並不是越公平.....你想課很多稅.....資金就往外跑....你減稅.....資金就會回來.....人性不就是如此嗎?


資金回來還要看對台灣有沒有好處,不是資金回來越多就越好。

今天假設有海外台商匯回一億台幣要在台灣投資,有下列三個選擇,假設稅前利潤都一樣是兩千萬:

1. 開一家公司請二十個人,稅前賺兩千萬,繳 25% 的稅,要繳 400 萬,稅後利潤 1600 萬

2. 買賣股票賺兩千萬,證券交易所得免稅,稅後利潤 2000 萬

3. 買賣房地產:買進市價一億的房地產,以市價一億兩千萬賣出,淨賺兩千萬;按照公告現值買進成本兩千萬,賣出時公告現值兩千五百萬,所以按照公告現值計算只賺五百萬,如果他的個人所得稅率是 40%,只需要繳 200 萬的所得稅,稅後利潤是 1800 萬

如果你是這個海外台商,你要做哪一種投資?

當然做股票和房地產投資!誰那麼笨去辛辛苦苦經營公司,還要繳 25 % 的稅給政府!

現在的稅制鼓勵有錢人去投資股票和房地產,而不是鼓勵有錢人去投資產業,對於提升就業和國內經濟一點幫助都沒有。遺產稅再低,匯回來的錢再多都沒用。

現在這種資金回來的情況,爽到的只有券商營業員和房屋仲介,賺佣金就賺飽了。
http://phecda.blogspot.com
erskine wrote:
資金回來還要看對台灣...(恕刪)


這位大大的分析真的令人受益不少,深入淺出的講解後,容易理解,謝謝 !!

怪不得現在資金一堆,每一股不同的資金卻有相同的目的:炒作房地產、股票

就是沒有人想要開公司,在就業機會持續流失的情況下,台灣經濟很難有起色

因為我住在楠梓加工區旁邊,這兩年來這邊的就業人口真的大幅下降

連帶著附近作生意、賣小吃的商家也是一家關過一家

講的太好了......所以政府該做什麼??
1.降低來台投資的稅率,吸引資金回來投資?
2.提高國內所有低稅率的交易,讓資金不要來??

採取第二個方法,也可以...但你只是擋資金進來....對於在台灣投資也沒有任何幫助.....採取第一個方法,馬上就被說圖利財團了.....沒有人呼應,一下就胎死腹中了...再台灣目前的社會似乎民粹已經凌駕一切囉
erskine wrote:
資金回來還要看對台灣有沒有好處,不是資金回來越多就越好。

今天假設有海外台商匯回一億台幣要在台灣投資,有下列三個選擇,假設稅前利潤都一樣是兩千萬:

1. 開一家公司請二十個人,稅前賺兩千萬,繳 25% 的稅,要繳 400 萬,稅後利潤 1600 萬

2. 買賣股票賺兩千萬,證券交易所得免稅,稅後利潤 2000 萬

3. 買賣房地產:買進市價一億的房地產,以市價一億兩千萬賣出,淨賺兩千萬;按照公告現值買進成本兩千萬,賣出時公告現值兩千五百萬,所以按照公告現值計算只賺五百萬,如果他的個人所得稅率是 40%,只需要繳 200 萬的所得稅,稅後利潤是 1800 萬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