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通縮經濟---->工作到老死

llinsh wrote:
楼主要是身体力行 把...(恕刪)


沒辦法啦。

通篇論述
都是零散的
也沒數據支撐

真的是清談而已
或像朋友間,酒後的闊論吧!
這整篇文章看起來很多似是而非的想法
不知道大大是經濟科班出來的嗎?

Irving Fisher給予Deflation的定義是
"貨幣減少,購買能力上升,影響物價之下跌所造成的。長期的貨幣緊縮會抑制投資與生產,導致失業率升高與經濟衰退"

日本在80年代因為貨幣升值(Plaza Hotel Agreement)帶動資產價格暴增
銀行同時大量放貸不動產 加速資產泡沫
而在日銀升息刺破資產泡沫後 銀行呆帳急速上升
但是日本銀行原有的交叉持股及民族性 導致處理不良資產動作緩慢
不斷惡性循環下 產生新的問題

經濟擴張會有不同的表彰
我可以同意過去十年我們的薪資幾乎沒成長
使我們的所的在通膨的摧殘下 顯得相當的薄
但是換一各角度來看 我們的生活是在進步的
祇是大大沒注意到而已
十年前有多少人在用手機?平面電視?汽車的舒適度也提升了!
這些生活條件的變化 也是經濟成長的一環

我們之所以感到窮 是因為名目所得過低
1990-1997年我們每年名目經濟成長率都高過實質經濟成長率(主計處資料)
現在是名目高過實質
換言之...我們面對的是通膨...

而解決的方式只有一個
增加競爭力....
我們過去三年輸入通膨...卻輸出通縮....(主計處資料)
簡單的講....前年賣10個包子收到100塊
今年一要收到100塊...但是卻要賣11個包子
這就是我們真正面對到的問題
企業濫用央行的好意...躲在低匯價的後面....作薄利多銷的生意
缺少了創新及改革...當然別人吃肉我們只能喝湯...

除此吃外...所得分配方式改革也很重要
我們通常看的GDP是C+I+G+X-M
但是鮮少有人注意所的面向是 分配法:勞動者報酬+生產稅淨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
依比例來分去年45%是勞動這報酬...也就是一般受薪階級
35%是營業盈餘...也就是企業手握的現金及企業主所拿走的
如果以美國去年的比例來看55%是勞動這報酬...25%是營業盈餘(台灣過去最高是1990年的51%)
這樣被企業及雇主多分配到的金額約為7000億
所以我們才會感覺到...有錢的越有錢...怎樣都有人在買房子....
如果這各不解決...我們在這邊講的都是口吠火車...
有錢的人一點感覺都沒有
所以近期張董改變薪資策略...如果可以被其他企業所效法....
效果會慢慢出現的
只有錢放給員工...員工購買力增加....企業獲利...員工加薪...良性循環產生...很多現在看的問題就不是問題

至於房地產...我還是建議大大...看一下1990年到2008年房屋餘絀數變化....
如果單純以為房屋過高...就會崩盤...就會通縮...這似乎太小看市場了
目前房地產價格的確相當的高
但是市場幾乎不可能會看到十年前大崩毀的情況
因為供給需求趨於平衡...未來十年會怎樣我不知道...但是未來3-5年難看到....
最多價格持平或小幅下滑...但別忽略目前是長線經濟擴張的起點...
而已經濟歷史來看...一句話跟大大共勉之...
"存錢的人永遠是輸家...只有借錢的是贏家"
wisetwin2000 wrote:
................................但別忽略目前是長線經濟擴張的起點...
................................只有借錢的是贏家"恕刪)

這二句是結論?
請問
第1句是您的判斷?還是那一些專家的看法?
第2句是否包括沒錢買房子而借錢買房子的人? 此為房地產版, 請問可否引申為:只有借錢買房子的是贏家?

謝謝.
cccylll wrote:
這二句是結論? 請問...(恕刪)


第二句話我覺得是這樣啦:

歷史記錄長期下來,物價都是在上漲的… (通膨,而不是通縮) 所以先借現金買資產的人,都是贏家… (因為通膨的關係,你的實質債務隨著時間而變少… i.e. 30年前借的 100 萬,可能是天價… 但 30 年後,你還這 100 萬,還得很輕鬆得很)
JJ8009 wrote:
第二句話我覺得是這樣

歷史記錄長期下來,物價都是在上漲的...(恕刪)


以目前薪資下降的趨勢來看, 結論似乎剛好相反!!


同樣還100元

以買便當的人來說
去年只要少吃兩餐, 今年卻要少吃三餐(39元便當)......
以賣便當的人來說
去年只要多賣兩個便當, 今年卻要多賣三個(39元便當)......

個人認為是緊縮還是膨脹, 端看國家競爭力.

就像對岸不會有人會擔心通縮(國家實質競爭力正在快速膨脹)
對比台灣, 很多人反而是擔心通膨不會發生(全民一起吹泡泡).


JJ8009 wrote:


第二句話我覺得是...(恕刪)


當初造成美國的次級房貸風暴也是基於同樣的假設- 房價長期是上漲的.

這個假設 "請小心服用."
cccylll wrote:
當初造成美國的次級房...(恕刪)


他們的假設是 "房價 *只會* 上漲,不會下跌"… 所以只要一跌價,就受不了… (無法轉手了)
wisetwin2000 wrote:
這整篇文章看起來很多...(恕刪)



你的回覆內容,盲點很多,我有點忙,陸續會再這樓回覆你.
可以的話,您自己可以檢視一下,再作修改.



分享一下,

我們支付薪水給警察,(更可包含監獄工作人員),是為了防治壞人

但今天我們反過來,在壞人會成為壞人之前,將這些人培訓成警察,

呵,那壞人會在哪???!!!扭曲的資本主義制度,就是這樣,

至於壞人的前身是什麼,大概就是一些壞小孩,不良少年等等.

有看得懂的人可以幫忙補述更多相關的實例,

我要說的是,實際上,我們的社會很多工作都是虛設的,根本沒那個必要,

很多工作都是互相衝突的,給a群工作者薪水,是為了對付b群薪水工作者.


-----------------------------------------------------------------------------

再例如,便利商店,為什麼要請員工,事實上,自動販賣機的形式是可以取代大量勞力,

便利商店是不需要這麼多員工的.這算是虛設的實例.

-----------------------------------------------------------------

hinewday wrote:

突然想到一個很好笑...(恕刪)


你看到部份事實,卻以此導出一個離奇的結論。

我能同意很多的工作是不必要的。
除了真正的勞動者或作業員以外,尚有許的工作者在其8小時的工作當中, 也並非100%具有生產力。
甚至有許多人並沒有從事工作或生產,但也獲得分配(資本利得)(錢或食物)。
無論工作有無生產, 工作有無必要, 或有沒有工作, 我認為共同的部份是:在經濟活動+社會結構當中, 每個人都獲得分配金錢或食物。每個人生活在這個平台上, 這個平台上所生產的各種食物能源產品, 以大部份人都接受的方式進行分配.
以前的平台較小可能僅限於小區域, 現在則已經擴大含蓋幾乎整個地球。無疑這個系統是有效的, 即便有許多的副作用, 但這個交換及分配系統卻是支撐著目前驚人地球人口消費消耗.

人類的繁衍和和其他物種一樣, 最底層是基因不斷地自我複製以生存的原力. 每一個人只是此基因的載具.

資本主義不是完美的, 歷史事實試過了共產主義, 發現不符合"人性". 社會主義在少部份國家表現還可以, 但這少部份的社會主義國家是建構在全球資本市場之下, 是不是能全球適用, 有待時間來證明.

這個平台並非平靜無波, 以前發生的故事很多就不說了, 就連目前仍有局部地區的生產與分配失靈而有戰亂, 如果整個平台的生產與分配失靈, 那禍害則難以預料.

個人不成熟的看法.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