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喜歡分析、統計、數據的各位 不妨 把物價指數拿出來研究研究
一年線、十年線、乃至於二十、三十年線(這足以判斷了吧?畢竟都比貸款年限還大了)
過去的指數經驗也是看漲少跌;又如同板上的大大們說的~
一路漲、局部跌,看準時機當然最重要,但別忘了 跌的時候政府會有題材、政策;實質上對消費者(也可以比喻成散戶)總是吃虧
用租的=手上現金多、可做的事也多、沒房子
用買的=手上現金少、可應變的事也少、但有房子
應該~只是選擇和決心的問題罷了~~
老家在都市者:夠住的話沒房子也沒差?
老家在鄉下者:總覺得在城市有個窩,可以展望未來 哈~
離題了~
主要想說的是,買屋、然後換屋 汲取房價的價差 也當成投資工具者 行之有年
買下第一房,就買了遊戲門票;沒買就只能分析、統計、看漲看跌、出世入世 僅在一念間~
有個朋友做過有趣統計,外資券商調高目標價的時候,往往該支股票在一週內會開始盤整過是跌價。但調低目標價的時候,該券商反而狂買該支股票....
消息啊...資訊啊,還是自己分析一下....媒體報假的、報爽的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反正他說房子要跌了,明天沒跌他也不會死...
相對的買家投資的不是土地而是建築物而這行為是否正確... 只能說跟建商比對買家來說有兩點不利, 一.建築物有使用壽命, 二.土地持有比例少. 買家買的是地段價值. 至於說那地段價值合不合理就看買家的想法.
所以樓上有人持續看空也不是不對, 只是價值觀的差異...
至於說這5年一直漲, 後面還會不會漲. 我覺得這房價還會維持一段有3個原因.
- 這段時間剛剛好是台灣社會人口結構買房機率的高點, 人口平均年齡差不多在30~35左右, 剛剛好是成家買房年齡.
- 大環境對市場刺激 - 政府促銷, 銀行低利, 可能出現的通貨膨脹壓力.
- 退休潮出現 - 銀發族的出現還有其存款轉移. 有什麼繼股票崩盤及銀行低利息存款更好的投資產品....房地產
所以我覺得還是在撐一下. 沒必要急著買. 工資都沒在漲, 賺來的都給銀行去了.
但如果鄉民們有這個需求要來自住,並且有財力來買自己喜歡的地段, 那麼請自便.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