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

貪婪的小島, 不想有遠見的人們?? 我們居然有風險如此高的核電廠????

mp211bb wrote:
根據Earth Po...(恕刪)

辛苦了 貼這麼多資料

但是 風力發電裝再多 太陽能板裝再多


在月黑 但是風平浪靜的夜裡


炎炎夏日 家家戶戶冷氣全開
24小時不停歇的工廠, 依然運作著


請問電從那裡來

叫你花50萬買台太陽能車白天開
晚上再開另一台汽油車你肯嗎?

flycode wrote:
你不反對核四,那你反...你不反對核四,那你反不反對賺錢?(恕刪)


這我懂, 但是如果我們為了經濟要蓋國光石化, 那就不要一整天在那邊喊節能減碳!
01乃嘴砲者的天堂, 取暖者之地獄. http://tw.mall.yahoo.com/store/flowers

shiunger wrote:
這事不會有解的
除非回到騎馬代步
燒柴煮水的時代.....


拉拉5646 wrote:
請問電從那裡來


此事有沒有解,以及電從哪裡來,其實我們都已經很努力地找出各式各樣的資料,搬到檯面上來討論,前面文章都有,請參考之。我其實期望諸位能夠讓討論層級更提高一些,無論擁核反核都能持續揭露觀點與事實,才能讓議題更透明化。

看看日本,想想自己,福島的災難還不足以令人反思自己的處境嗎?
(同屬地震帶,同屬海嘯風險區,核一是同類型反應爐,更落後的技術,更少的資源,更差的管理,更小的國土,更無能的防災管理,更低的危機意識,同範圍內更多的受災者)

面對如此複雜的危機,竟能幾句話簡單打發?我的回覆並不為了改變諸位堅若蓮花磐石的立場,而是為了要讓尚未決定立場的人了解:別為了一句話,放棄保護自己與所愛之人的權利。花點時間看完這串討論串,或許對您會有收穫。
~Pain is inevitable, yet suffering is optional. ~

Fleir wrote:
看看日本,想想自己,福島的災難還不足以令人反思自己的處境嗎?
(同屬地震帶,同屬海嘯風險區,核一是同類型反應爐,更落後的技術,更少的資源,更差的管理,更小的國土,更無能的防災管理,更低的危機意識,同範圍內更多的受災者)
...(恕刪)

不幸中的大幸是,福島核電廠離人口密集的東京200公里,離台灣更是千把公里
距離真的是最低也最後的安全保障!
Fleir wrote:
面對如此複雜的危機,竟能幾句話簡單打發?...(恕刪)

不是每件事都要長篇大論

我沒有很聰明, 但是看看聰明人說了什麼(全文 請見 中時電子報 請點藍色字體)
從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觀點,李遠哲曾經提出核能發電仍是過渡到低碳社會的一個選項,他當時也坦言以前講過贊成非核家園,但非核不是本世紀前半可以做到的。


簡單的說, 如果真的有解決方案, 小英也不會提出這種政見
至於各種發電方式, 雖不是專家, 但也不是完全一點都沒了解
一些什麼備載已過多的數字遊戲, 騙騙小孩可以
前幾年限電是事實, 新建面板廠與晶圓廠的高度電力需求也是事實

我也不喜歡汙染, 但是, 請提出個像樣的解決方案
不然, 只是鬥嘴而已

就像高爾住豪宅嘴裡說地球暖化

吃菜吃到肚臍為界

拉拉5646 wrote:
不是每件事都要長篇大論
我沒有很聰明, 但是看看聰明人說了什麼(恕刪)


其實你只要滑鼠動一下,多引述兩句,文意就截然不同

就算我的長篇大論不好看也要讀一下自己引述的文吧
斷章取義實在是很不好的誤導行為,但這是眾多媒體犯的錯,不是針對你。

就我的解讀,這篇文章所傳達的李遠哲現在的論點,是
一、核一二三「對核能安全的想像需重新調整」,
二、核四有些擔心做不好,要繼續蓋嗎,則要做「很大的檢討」。


咦?怎麼會與你讀到的差異這麼大?免不了又要長篇大論了(唉)

-----引述自原報導前半段------

從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觀點,李遠哲曾經提出核能發電仍是過渡到低碳社會的一個選項,他當時也坦言以前講過贊成非核家園,但非核不是本世紀前半可以做到的。

不過,從這次日本福島的核災裡,李遠哲坦承人類長期以來對地震的想像,可能需要重新調整,「日本要是知道九級地震會來,可能核電廠就不會蓋了!」

(中間恕刪)

Seaborg當時建議,若台灣要蓋的話不要跟美國買...(恕刪)...李遠哲表示,他當然相信專業的Seaborg的建議,而台灣後來核四發包給GE(美國公司),又轉包給日本和台灣一些廠商,過程不透明,所以自己有些擔心是否做得好。至於興建過程中有沒有問題,李遠哲也無法回答,只能說向美國買是不對的。

(中間恕刪)

他說:「現在要完全放棄掉核能,可能不容易,但是要繼續蓋嗎,則要做很大的檢討。」


-----------------------------------

一、對核一二三,其核能安全的想像需重新調整

首先,李院長過去是從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觀點來看,而非"核能安全"與"核災風險"。那麼,現在呢?

他對福島核災的回應是"對地震的想像需重新調整"。既然"地震抗性"是台灣所有核電廠最重要的安全指標之一,那麼這句話不正是在警告:"對核能安全的想像需重新調整"?

我不知為何他要說得如此避重就輕,高人有高人的考量,小民不懂。

二、對核四,工程品質疑慮,是否續建應檢討

提到了對核四採購案錯誤決策與後續分包施工的憂慮。如果你這麼信服聰明人,連他都不放心,你如何放心?

三、他的結論是放棄不容易,續蓋要檢討。

"放棄不容易",是每個人都有的共識,放棄本來就不容易也非一蹴可躋。問題是你不做就不可能達到。

"續蓋要檢討",你,沒讀到嗎?應該沒有。我想堅定喊著核四一定要建的政府與台電也沒看到。但會留意自身安全的北台灣人應該都看到了。

-------------------------------------------

拍謝,我又長篇大論了。但是這就是現在核能安全問題的所在:

一句表象的空話,加上優勢媒體強力放送,就想化解人民疑慮,但背後有太多隱藏資訊沒有釐清。甚至隱瞞,欺騙,誤導。

如果一切如官方所稱的完美,何必搞這些小手段?

而為了解析這一句表象空話背後的意義,就是必須做這麼多的論述。

這也是很弔詭的,或許一句表象空話加上媒體強勢洗腦真的比較有效,而我這種試圖解析內容的長篇大論沒人看,官方的目的就輕易達成。

所以在此還是呼籲對核能安全有疑慮、但尚未決定立場的人,「請務必多花一點點時間深入了解雙方論點,再來決定對您、您的家人、您摯愛的人最好的立場。」
~Pain is inevitable, yet suffering is optional. ~
延續「資訊不透明、核安難放心」的論點,分享今天看到一篇2009年的文章:

核電鹹魚翻身?台灣記者沒說的事

我只引述其中提到「台灣媒體隱而未提的部分」,不做論斷只看事實,看了這些資訊,加上福島核災,加上對李遠哲先生的文章解讀,誰還能對核安放心?誰能輕易說服自己放棄監督?

-------------------以下為引述-------------------------------
1.英國《衛報》(The Guardians)大膽且直接地列舉12項歐洲核電廠近年所發生過的事故和安全問題。例如:

一、向來被歸類在核電先進國家之列的法國,光是去年(2008)一年就發生了8百件核電廠安全事件。
二、今(2009)年7月,因為熱浪侵襲,法國的核電廠在無法取得冷卻用水的情形下,被迫向英國進口電力,甚至到了冬天,還因為3分之1的反應爐處於停擺狀態,必須再度進口電力,以免發生大停電。

三、芬蘭興建中的核電廠不僅工程進度嚴重落後(至少3年),預算更是遠遠透支(已超過50%)。
四、從2001年到2008年,全英國核電廠共發生了1,767件輻射外洩、跳電、核電安全事件等。

2.「Global Research」網站上最近的一篇文章,回顧了德國幾項大規模的核電廠流行病調查。結果都顯示,從德國國內16座核電廠,到全球10個國家內的近兩百座核電廠周遭,居民(特別是青少年與孩童)罹患白血病和其他癌症的機率,都遠高於非核電廠周遭的民眾。
-----------------------------------------------

全球核能先進大國、核能使用大國、核能出口大國--法國,也因核能的不周延而不得不向英國進口電力。

台灣何德何能可以端坐蓮花?
~Pain is inevitable, yet suffering is optional. ~
Fleir wrote:
延續「資訊不透明、核...(恕刪)


我挺了解英國的,讓我先說說吧。

首先英國的報紙也是有強烈的政黨支持傾向。再者,終究這是一份報紙,並不是說它不可信,只是你有沒有設想過,是否之後已經有其他學者跳出來指明報導錯誤呢?

而且引述這種東西,建議還是要給連結,不然誰知道是不是又有被台灣的媒體加油添醋過。

談論到核電廠的白血病,那也應該說說火力發電廠的癌症吧,這不是更被公認的嗎,怎不要求台灣的火力發電廠也關一關呢。

台灣號稱有足夠備用電力,但有時候也因為電量的不周延而不得不面臨限電的可能,臺灣何德何能可以說廢核就能了事?
DACport, ATH-A900X Ltd, Philips X1, DT880/600, HD650, IE8, SCL5, SE420, GR07

小魚111 wrote:
只是你有沒有設想過,是否之後已經有其他學者跳出來指明報導錯誤呢?


如果有質疑,就請提出來吧。可否別用'一句話'簡單帶過?

法國核電廠不敵熱浪的新聞,我引述的新聞還算含蓄的。
關鍵字查一下,從2003到2009都有因熱浪而關閉核電廠的情況,顯見就算給予五年時間,也無法解決核電廠冷卻不易的問題。

法國因熱浪侵襲而必須讓核電廠停機並向鄰國買電的事實,證實這項疑慮:科技大國也無法預測極端氣候對核電廠帶來的影響,所謂"安全"只是一個依據有限經驗所做出的相對承諾。

Wiki列出了各國曾經遭遇過大大小小的核能意外,也夠瞧的:
http://en.wikipedia.org/wiki/Nuclear_power_accidents_by_country#France

只能說,看不見的始終看不見。願意看得,我希望我找的資料能夠對你們有幫助。


~Pain is inevitable, yet suffering is optional. ~
小魚111 wrote:
談論到核電廠的白血病,那也應該說說火力發電廠的癌症吧,這不是更被公認的嗎,怎不要求台灣的火力發電廠也關一關呢。


這就是所謂的急迫性/優先順序的選擇。

當核電廠的安全疑慮與核廢處理徹底無解時,我會選擇先捨棄這個既有近慮也有遠憂的危險玩意兒。

至於你說出廢掉火力發電這種玩笑話時,我只能選擇默默跳過,嘴砲不予回應。
~Pain is inevitable, yet suffering is optional. ~
  • 6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