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98/0917更新一樓~~~政府可以管建商的公設比例問題嗎??30%的公設是否是影響總價的主因呢?

kelonchen wrote:
......我還看不少的房內有"機電設備"這類的公共空間.....(恕刪)

這算是建商鑽法律漏洞.....但往好處想,因為有這些漏洞可以讓房價低一些(因為多蓋了一些坪數可以多攤一點土地成本)....這種違規的房子能不能買只有自己判斷囉.....
js1657216 wrote:
這有什麼好處?建商一...(恕刪)

目前就算花錢買公設的產權
買公設的產權很有價值嗎
每個月還不是要付管理費及修繕費用
另外還有虛灌公設坪數的問題
就算每坪的價錢提高
至少室內總坪數準確一點
少了建商在這裡動手腳的機會
那其他國家分開計算真的有那麼不好嗎?

記得全世界只有台灣和大陸有這樣做
所以分開計算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celica2003 wrote:
分開計算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恕刪)


我認為分開計算和合併計算在數學上其實是一樣的,不會因為計算的方式改變而對房價有什麼影響。房價不會因為計算方式的改變就變的比較合理或是帶來其他什麼改變的。

法律不會去管到房子的公設一定要分開計價的。倘若法律真的無聊到規定這種事,那會不會有一天連汽車也有人說法律應該要規定車身和輪子要分開計價?各國採分開計算或合併計算,應該不是法律強制規定的,而是在那個環境下形成的業界默契或是行規。在台灣,如果有建商真的想分開計算房價,也是可以啊,只是沒有建商會自找麻煩。同樣的,在業界都採分開計價的地區,若有業者想用合併計算的方式來賣房子,也是可以,問題是有沒有這個必要。

celica2003 wrote:
就算每坪的價錢提高
至少室內總坪數準確一點


如果只是這個目的,現場問一下就有了啊!
我之前也有說過我的算法,根本不用管公設多少,坪價多少,自己算最準。

你或哪位網友可以分享一下國外公設怎麼處理的嗎?
不用繳管理費?
電梯誰出錢保養?
守衛室誰出錢蓋?
樓梯誰負責清潔打掃?
50年後大樓被收購要重建,住戶如何分配處理共用部分的權益呢?
花了幾百萬買了公設所有權
跟不買公設所有權
還不是一樣都要付管理費?
既然都一樣要付管理費
就不用擔心誰出錢的問題了

如果是併入計價.每坪總價提高
那公設所有權當然還是住戶的
如果不買公設所有權的話
那公設所有權是建商的
但每坪總價勢必要降低

政府官員常常在出國考察
結果考察個大陸的回來....
ROBERT wrote:
那仲介還說環狀線在中和這邊沿景平路採高架方式,也就是說在快速道路上面搞個高架軌道跟車站在上面,我還笑說那不就有像英式下午茶那三層點心方式,她真的是病了


這仲介說的沒錯唷!
這一段環狀線確實是要以高架方式興建, 軌道會在現有台64線高架之上,
樑柱是從高架雙邊車道中央的縫隙往上蓋...

你覺得很誇張對吧, 我也覺得很誇張! 但是真的是要這樣蓋沒錯......
請看台北縣交通局網頁的路線說明.

其中自木柵動物園(Y1車站)至大坪林站(Y6車站) ,及自五股工業區站(Y19車站)至內湖線劍南路站(Y29車站)採地下型式,其餘路段則採高架型式,全長34.82公里(高架段長約14公里,地下段長約20.5公里),共設有31站(12個交會站,19個一般站)其中高架車站13個,地下車站18個。

有機會開車在台64高架上時, 可以觀察一下,
和景安捷運站共構的那棟大樓, 面對高架這一面,
在高架高度以上幾層樓的位置, 真的有留一個大大的高架車站出入口, 而且四周預留有突出來的樑.

那麼高的高架捷運, 中間還有原來的台64高架, 我實在很難想像完工之後是什麼景觀...

ClydeCheng wrote:
這仲介說的沒錯唷!
這一段環狀線確實是要以高架方式興建, 軌道會在現有台64線高架之上,
樑柱是從高架雙邊車道中央的縫隙往上蓋...

你覺得很誇張對吧, 我也覺得很誇張!
但是真的是要這樣蓋沒錯......
請看台北縣交通局網頁的路線說明.


這資料我後來有找到,說真的真的是很難相信是要這樣蓋,工程難度相當高!台64線高度不知是幾層樓高,風會影響捷運車輛吧!所以我那時是拒絕相信這種設計方案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ROBERT wrote:
這資料我後來有找到,說真的真的是很難相信是要這樣蓋,工程難度相當高!台64線高度不知是幾層樓高,風會影響捷運車輛吧!所以我那時是拒絕相信這種設計方案


完全同意, 真的是很難想像啊!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地下化有什麼困難, 才會這樣設計...

celica2003 wrote:
那公設所有權是建商的
但每坪總價勢必要降低


哪個建商願意這樣做啊?
那建商可不可以規定搭電梯一次收100/人?
地下室車子進出一次收100/車?

大樓壽命約50年,建商公司能撐10年的有幾家?
是你做建商,你會讓自己吸收這些成本,10幾年後公司倒閉,再白白送給住戶嗎?

我還是希望有人能分享國外的相關規定,雖然我在加拿大住了一年,但是沒注意他們集合住宅的相關規定...

js1657216 wrote:
哪個建商願意這樣做啊...(恕刪)

如果所有權是建商的
那設施使用規定當然還是要遵守
這在哪個地方都是一樣的
不過這並不是我的訴求
不知怎麼會扯到所有權的問題?
我記得我只提到希望每坪售價公開透明的計算
每坪單價提高.公設一樣是住戶所有.但要算室內實坪
室內30坪的房子不能說40坪
不要這個建案有20%
那個建案要扣掉30%
還要一間一間問這裡的實際坪數是多少
公設佔了多少.有沒有灌水等等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