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認真思考台灣的高房價,台灣人該覺得驕傲還是可恥可悲?

myth0102 wrote:
真正的問題是貧富差距階級固化啦,
低薪? 相較於房價,家庭月收入10萬才勉強買得起吧!
倒楣的就是現在被當韭菜的是年輕人,需要買房結婚生子,面對高房價高物價.

60塊錢的便當,50塊的雞排,那個時候月薪3,5萬也能背房貸,不覺得低薪.
現在的物價,父母幫出了頭期款,然後月收要幾萬才能過生活呢,更不要說要帶小孩了!


錯 !

相比 20 多年前,人均 GDP 漲快 3 倍,但年輕人起薪連 2 倍都不到。

就算科技業,除非當紅半導體相關,才有大輻調整結構性薪資,其於大部份沒有。

台灣本就是薪資太低,全世界都知道,連我們這種中年大叔,已比年輕時調了好幾倍,都感覺薪資不算高,都是靠被動收入去拉高的。

60 元便當時代,3 萬多月薪,能背房貸,不覺得低薪 ?在講什麼天方夜譚 ?在下當年第一棟房就這樣來的,一樣的咬牙拼了,負擔可重的要命。那是運氣不錯,待的公司後來分紅獎金不少,儘快拿來還貸才減輕壓力。
就代代剝削循環嘛~
Gary2013 wrote:
房價太低會跟一堆8+9當鄰居。算不上是嬌驕,住在沒8+9的地方生活品質會比較好一點。

拉高租金過濾房客
看看這個YTR講的「拉高租金篩選房客」,
雖然他是多多,
但這句講得不無道理!
房價漲的主因其實是跟薪資脫鉤
最重要的是自住客不賠錢賣
要說賠錢賣的話
投資客還比較有可能
看錯或是周轉不過來就認賠出場
自住客是如果要賠錢賣就不願意賣的
所以房價才會易漲難跌
kopin0720 wrote:
房價漲的主因其實是跟薪資脫鉤
最重要的是自住客不賠錢賣


01 假空空一樣在屯房,還假稱自住,並鼓吹別人 "落跑"。

他們不肯認賠,房價不可能崩跌。

待會假空空就出來了。
身為台灣人
高房價我覺得驕傲
台灣的低薪讓我覺得可恥
台灣人要團結抵制的根本不是房價,而是低薪
大財團利用台勞廉價薪資賺飽飽
可憐的低薪韭菜下班後還要兼職送外賣才勉強糊口
C_J_W wrote:
高房價我覺得驕傲台灣的低薪讓我覺得可恥台灣人要團結抵制的根本不是房價,而是低薪
有道理,
這個大家都懂,
但是沒解方。
高房價不是少子化的原因,
低薪才是原因,
高房價跟少子化是結果。
臺灣最大問題還是薪水太低 ,
其實臺灣平均房價大概1200w , 也才40w美金
但臺灣整個消費水準,
除了水,電,瓦斯吃便當便宜 ,
其他日常生活消費並沒有到很低 ,
而且水,電,瓦斯, 如果是租房子分攤電表根本就無感
要買車, 養一臺車在亞洲基本上只有比新加坡跟香港省錢
但這2個地方的平均薪水都是大幅拋開臺灣


還有就是臺灣的大筆消費,
都太依靠家中的資產而非本身薪水
現在40歲以下, 能夠買房跟有買大概就一半
然後這一半至少80% 家里多少都幫忙跟贊助,
身邊有些親戚就算薪資真的很高, 家裡還是加碼
這導致房價很難反映真實薪資,
臺灣投資客真的不算多,
但是自住靠著家裡不斷加碼, 房價的確是有支撐
而且臺灣2成頭期款門檻也算是超高,
大部分先進國家都可以1成頭期款買房至少一次,
更不用說臺灣房子沒冷氣, 沒熱水器, 洗衣機, 廚房家電也欠奉
有灑水的天花板也不會幫忙做天花板,
想要住進去弄到好, 家電部分至少要多花個40w
做個天花板鞋櫃, 房間系統櫃又要50w
幾乎等於買房子就拿房價的25%作為第一筆款項

整體看起來就是臺灣的薪水真的太低
不光是房子,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沒有一個月7-8w
真的很難談得上有品質的生活
vhygdih wrote: 
整體看起來就是臺灣的薪水真的太低

不光是房子,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沒有一個月7-8w
真的很難談得上有品質的生活
...(恕刪)


生活費增加,是生活習慣改變了。
以前三餐幾乎都是在家煮,現在都外食居多。
以前買菜都跑傳統市場,現在都跑大賣場。
以前夏天,吹電風扇就不錯了,現在每個房間都要有冷氣。
以前出門摩托車,現在幾乎人人都有台汽車。
現在有零食賣的比便當貴的,還有天價的吃到飽。
這樣的錢坑還真的不少,每個月幾萬塊就這樣不見了。現在以為的低薪,其實是現在花錢的花樣太多了。
如果生活習慣回到以前基本工資不到2萬的那個時代,5萬塊會不夠花嗎?
JOJOJOKOKOKO wrote:
生活費增加,是生活習...(恕刪)



生活樣式隨著時代改變, 其實這也沒有對和錯,
不然原始人住在樹上, 連買房子問題都不用想了
叫現在60歲老人不要吹冷氣他也不要啊XD

實際上現在狀況一個月賺個三~四萬
在這個年代也很難過上所謂比較好的生活
車絕對買不起, 跟買房子更加是沾不上邊
我爸一輩幾乎畢業出來工作都馬上買車,
那就是當時的社交生活需求,
現在畢業買車的人其實很少,
講白了他們以前高級餐廳也沒在少吃,
從小辛苦到大出來畢業遇到臺灣經濟爆發期
拿到的錢當然也是會享受,
其實現在60~70歲的中年人,
工作真的沒有電視上面講的這麼的辛苦
成長時期可能真的是辛苦,
但只要不要太混出來社會的回報跟當時的物價
絕對是讓他們有感提升
也沒有真的生活很沒品質
主要是他們花錢會比較謹慎一點都是以投資方向,
但畢竟現在年輕人小時候就是沒苦過
很難要求這種環境的人像以前的人這麼謹慎


整體的問題還是回到最根本
臺灣整個物價的上漲, 薪資沒有跟起來
每個月4萬不到的族群占了一大部分
其實在網路上面看到罵房價的人,
很大部分現在房價跌一半都買不起
跌到4-500萬都會嫌貴, 嫌小
但其實薪水賺不多的一種發洩,
臺灣是幾乎沒有國宅系統,
買不起房子不住家裡,
就要接受自由市場租金挑戰
租不起一整層,
還要接受比一般貴兩三倍的電價, 水費
付完這些生活基本費還有什麼消遣娛樂?
如果今天臺灣薪資中位數可以往上拉個2萬
房子是不一定買得起,
但至少較多餘錢消閒娛樂, 多出幾次國降低社會怨氣,


但全世界都是有自己的問題啦,
幫忙想太多也沒有用,
像是香港政府花這麼多錢做社會住宅系統,
大部分只要幾千塊臺幣的租金
結果這些國宅後代整天怨天尤人,
因為實際上這只是香港政府讓底層薪水拉不起來的藉口
結果小孩長大比私人住宅後代少了幾千萬的資產
住在國宅父母沒壓力, 過了十幾年也沒賺比較多,
然後香港人也是跟臺灣人一樣,
根本就看不起沒房子住國宅的人,
慘到那些在國宅出生的男生, 交女友重重困難
也讓香港成為貧富懸殊世界數一數二嚴重 ,
反正呢想買房子就努力賺錢才是正道,
也不用想說什麼政府會幫你之類, 全世界都不可能~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