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下跌真實市場情況就是 . . . . . .一、建商立刻收手不推案,繼續囤地、養地等上漲。二、蓋到一半的如果資金沒問題就繼續蓋,因為買賣合約已經成立,房屋總價不變。三、蓋到一半的如果資金有問題就讓他爛尾樓,死的則是大小承包商跟預購的屋主。四、中古屋市場也會因為價格不優而惜售,手骨夠粗的一樣囤房等上漲,財力不夠的就被銀行收回,再加價丟出來賣,只是從屋主加價賣變成銀行加價賣而已。綜合以上四點,房價下跌後自然就沒人要蓋房子,都沒人要蓋房子所以也買不到房。為啥總是有人喜歡幻想【建商是白痴】呀?房價下跌!建商會繼續蓋房子給你買?
何患無 wrote:沒房的人只希望照實價...(恕刪) 房價照實價課稅就很可怕,自用房屋稅率1.2%房價1000萬元,一年要繳12萬元房屋稅,一個月1萬元。基本薪資2萬6400元。房價500萬元,一年要繳6萬元房屋稅,一個月5000元。基本薪資2萬6400元。
ebola01 wrote:「居住正義」上街後,...(恕刪) 食衣住行這些應該都是基本的不是拿來炒得你這問題根本是腦殘問題也許你這輩子努力讓你拚一棟房子 兩棟好了你生三個小孩 以線在上漲的幅度 你以為你小孩自己買得起?他們的小孩呢? 當然 你阿公阿罵當年如果是大地主 那你不用擔心可是並不是每個人的家裡都這樣我幸運我老爸 當年有買兩棟房子 以後我跟我弟都還有得住 現在不需要擔心住的問題我也還有能力去買一棟 可是以這種上漲的速度 以後年輕人真的拚死也買不起除非你跟那些民進黨高官一樣家財萬貫不然你不去爭取居住正義 那是你自己自私而已最後結論就是 幹你嘛的民進黨專講幹話~~
制度的關係如果按房屋實價課稅,每年課2%的房屋稅,我相信很多自住的屋主就會希望房價不要那麼高,以免影響生活日常開支比例。所以美國很多屋主自有房屋,卻也會對於亞裔移民炒作房市很反感。實價課稅並不是單純增加生活成本,大多數的房屋稅收入都會用在社區建設跟福利。社區裡的馬路、人行道、路燈、公園、休憩場所、水、電、瓦斯、汙水等規劃都有足夠的經費,社區的環境能真正匹配上房屋的價格。而不像台灣現在花3千萬、差不多100萬美金,卻只能在郊區買一棟地坪不超過30坪連院子都沒有的透天,沒有汙水系統、沒有天然氣,出了門就走在馬路上,沒有人行道,一點生活品質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