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台灣戶籍數約有900萬,而台灣住宅數也有900萬,但多數是掌握在有錢人的手上

A辣愛怕跑 wrote:
多謝大大情義相挺 感動!!

有的~我有認清並改善所處的環境
目前雖稱不上富裕
但也絕對沒有階級複製~走上老爸的後塵
就是因為生活有所改善
才敢在這邊說出內心話 ...(恕刪)


我會這樣說,是因為我能感同身受,
我老爸也很窮、沒責任感、不務正業,還跟別的女人跑了….

還好,我能夠面對這一切,扛下了所有困難,我老爸的惡習我都沒有,所以我能跟他活不一樣的人生,我老爸後來回來我一樣養他,我也不會怪他。

窮困只有三種原因造成
1.老爸不努力
2.自己不努力
3.你爬不出迴圈


所以我也很贊同A辣大的想法,
如果你自己不想過很累,想要平平順順安穩過一生,那別生小孩出來,反而害了他!
財富、家庭、健康,目標120歲!
達克瓦 wrote:
我會這樣說,是因為我...(恕刪)



在正常情況下,塔尼哥說的不無道理。
賭博默示錄的環境下,從奴隸脫身不容易。
帝愛集團會垮嗎?
靠開司一個人的力量,最多也只能幫自己脫離困境,最後徒勞無功是戲劇的梗,無論如何,無法撼動整個帝愛集團的結構。
版上的登大提到打不過就加入的觀念,
實際上就是找出從奴隸變成管理階層,最終變成利川根那樣。
從憎恨帝愛集團到服膺帝愛集團。
lawtaipei wrote:
在正常情況下,塔尼哥說的不無道理。
賭博默示錄的環境下,從奴隸脫身不容易。
帝愛集團會垮嗎?
靠開司一個人的力量,最多也只能幫自己脫離困境,最後徒勞無功是戲劇的梗,無論如何,無法撼動整個帝愛集團的結構。
版上的登大提到打不過就加入的觀念
實際上就是找出從奴隸變成管理階層,最終變成利川根那樣。
從憎恨帝愛集團到服膺帝愛集團

看來你頗具會跟!沒錯 ~ 做人就是要會跟才能獲利。

跟著蜜蜂找花朵,跟著螞蟻找糖果,跟著蒼蠅找廁所,尤其是房地產可以搭順風車。

只要區域房價創新高,就什麼事情也不用做,自己的房產也會跟著井噴。
lawtaipei wrote:
在正常情況下,塔尼哥說的不無道理。
賭博默示錄的環境下,從奴隸脫身不容易。
帝愛集團會垮嗎?
靠開司一個人的力量,最多也只能幫自己脫離困境,最後徒勞無功是戲劇的梗,無論如何,無法撼動整個帝愛集團的結構。
版上的登大提到打不過就加入的觀念,
實際上就是找出從奴隸變成管理階層,最終變成利川根那樣。
從憎恨帝愛集團到服膺帝愛集團。...(恕刪)


既然您這麼說,
我就把我16歲出社會的感觸,
一直到了20幾歲以後,
完全看清這個社會的真相跟你分享。

這個社會是政治搭配財閥主導土地開發,所以財閥需要透過政黨取得執政權,所以先決條件就是,有錢才有權、有權才有錢!

如何瓜分公家資源、決定公共建設發展、土地開發等獲利模式,成了眾多民主社會國家的唯一路線,每個國家都是這樣操作。

一般人叫作「平民」,而平民的任務,就是從出生開始的食衣住行消費,甚至到唸書去學店、補習班消費,學一些沒有用的東西,教你出來後去企業上班乖乖領薪水,貢獻你的勞動力,然後買房、生子,再將你的勞動力貢獻到土地發展、公共支出所需上。

簡單來說,平民就是這樣了。
頂多做一個生活比較好的平民。

那如果你要脫離原有的階級,其實只有三個途徑,一是持有企業當財閥,二是持有土地當地主,三是從政取得政權。

財富、家庭、健康,目標120歲!
icchenk

+1 在台灣開公司當老闆真的很賺~20年前至今員工薪資都沒變,老闆跑車一直買不停耶[國旗][國旗] [國旗]

2023-01-14 14:54
lawtaipei wrote:
在正常情況下,塔尼哥...(恕刪)


這個敘述不對

開司因為不務正業爛賭被迫踏進這個圈子成為奴隸

如果開司一開始睡公園過佛系生活就不會有這個問題了
我隨手發廢文~ 要50歲的路人甲乖乖上班勞動掙錢辛苦檢舉刪我文^_^ 嘻嘻~
ss20180808 wrote:
各位前輩好:台灣戶籍...(恕刪)


我們來算個數學:

台灣1975年~2012年每年家戶數成長均超過10萬戶
但近10年只有均低於10萬戶
甚至去年只增加7.27戶
我們直接假設每年均增加10萬戶來算
平均每年10萬戶增加需求

然後建照數數量
2021建照數16.9萬
2020建照數15.9萬
2019建照數14.7萬
2018建照數12.8萬
2017建照數9.1萬

平均每年供給13萬戶

畢竟家戶數增加才會有剛性需求吧?

這還沒算上可繼承的人,
2021年繼承房6.2萬人(創新高)
把這除2

2021老房子被拆除共4000戶在*個5好了
2萬戶老房子無法居住

13-10+3.2-2 = 4萬2
等於供給就多了4萬2

然而空屋率現在高達166萬又創歷史新高,

不管怎麼算都看不出供不應求的算法
看海成花 wrote:
我們來算個數學:台灣1975...(恕刪)


這樣就算夠嗎?請問:

1.有規定一個人只能買一戶或限購幾戶嗎?

2.有規定建商蓋好的房子,一定要出售嗎?

都沒有,所以據報導,有個上市公司的大老板,近幾年內,一個人就買了十幾戶,總計六、七十億的豪宅,不是用來住,也不會出租,據報導說是用來放置擺設其收集多年,高價、稀有的古蕫、字畫!

另外,看我們家附近有幾個建案,都已建好多年的房子,也有不少住戶入住了,但偶爾還會打開一樓尚未拆除的售屋展間,據說還有大半戶,還沒有賣出,因訂價過高!
建商不急,因財力雄厚,餘屋還可辦貸款!

台灣曾在某一時期,屯口罩有罪,屯米酒有罪,屯大蒜有罪,政府派出大批檢調,一經察獲者,嚴懲重罰!

但屯房養地,坐等增值發大財,卻從來都可獲得懂得理財,投資有方的美譽!

據調察統計:

中國大陸人民平均擁有自有房屋比率,比台灣高。

中國大陸人均居住面積比台灣大。

中國大陸人民首次購屋年齡為27歲,台灣為38、39歲左右。

以上數據,上網皆可察證!

台灣一般民眾購屋難度,不但比歐美日國家難,也比大陸人民困難,也比很多台灣人可能瞧不起,來台打工的越南、泰國、印尼等移工,更加的困難及無望!

台灣不但有地震,有大陸武統戰爭威脅,還有自作孽的高房價,所以說,台灣稱之為鬼島,一點都不誇張!
看海成花

我那算法只是單純以剛需 供給需求來算而已

2023-01-15 8:21
看海成花 wrote:
我們來算個數學:

台灣1975年~2012年每年家戶數成長均超過10萬戶
但近10年只有均低於10萬戶
甚至去年只增加7.27戶
我們直接假設每年均增加10萬戶來算
平均每年10萬戶增加需求


由於台灣也開始走向歐美日工商業社會的家庭型態,年輕夫妻結婚後,自組家庭,無論是買房或租屋,總是會需要房子住,對吧!

這一部分,去估算適婚年齡層,當年的出生人口,也可以從每年的結婚對數,來算出每年約需要15萬戶左右。

另外就是,台灣屬地震帶,對於房屋耐震要求,應該要提高,房屋平均使用年限,不該過度高估,估算五十年算是合理!

若要維持屋齡不超過五十年,總數900萬的可居住宅,每年新增住宅及重建住宅,合計應該要有近十八萬的數量(900萬/50=18萬。

無論是15萬或18萬,都超過台灣現在每年的興建房屋數。

那要如何解決台灣住屋不足的問題呢?

例政府制定政策:
加速加量發包社會住宅的興建、增加都市計劃數量、
擴大現有都市計劃範圍、
對與建商養地、屯地加以懲罰,等等等。

分法很多,對吧!

不過很不幸的,台灣政府並不做為,既不怎麼興建社會住宅,對建案延後開工,也是一再通融,甚至還助長歪風,例如鼓勵台商資金回台,炒房炒地皮,吞屋養地。

甚至把房價、地價大漲,當成政績宣傳,簡直是顛倒是非,匪夷所思!

經濟成長,所得增加,非但不會解決台灣一般人民的居住問題,甚至可以說,相反的絕對只會使得台灣一般民眾居住問題更加嚴重。

所幸台灣未來總人口,已不再增加,甚至還加速萎縮!

等待人口大幅萎縮,是台灣一般年輕人,未來能購得立錐之地、成家的唯一希望,這是身為台灣人,最大的悲哀!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