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個過程 wrote:怎麼好像說得好像預...(恕刪) 預售屋可能的發展分析1.預售屋因為敢買的人變少,大家不想扛一個流動性低,風險又較高的合約,所以建商減少這種案子2.遇到狀況只能跟建商解約,15%只能賠給建商,這陷阱有點大,故推更多預售案至於成屋要年輕人一次拿出20%-30%頭期款壓力會相對預售屋機制來的太很多有些年輕人買預售屋也是買給自己預計幾年後要使用的房子並利用幾年的時候攤平繳款的壓力這些年輕人都是努力勤勞,有規劃到年輕人為何要害他們面臨更多風險,關門棒打?他們比起網路上言之無物,其實缺的是99%資金的鍵盤魯蛇人數多也好多了
周志紫 wrote:1.預售屋因為敢買的人變少,大家不想扛一個流動性低,風險又較高的合約,所以建商減少這種案子2.遇到狀況只能跟建商解約,15%只能賠給建商,這陷阱有點大,故推更多預售案 只能說 想法異於常人.
年輕人買不起的還是買不起,但少了預售屋的財務槓桿銷售模式會減少許多炒作房地產的投機行為也是事實。炒房投資客會轉向成屋嗎......資產流動率不考慮嗎.....台灣現在又不是只有房地產能投資,投資客轉向國內外股市與其他投資標的也是爽爽賺,現在只是少了預售屋炒作而已。
riklin wrote:年輕人買不起的還是買...(恕刪) 炒作是紅單,紅單是投資客,可禁預售屋不能轉售,是你有色眼光把所有人都當投資客,一間預售屋蓋好要至少4年跑不掉,為何要禁售?更何況民眾訂立合約時,並沒有這點外部因素政府卻擅自溯及既往,這是粗暴並未訂立基準日後才生效我是站在合理的角度上認為這條過了才是問題
周志紫 wrote:有些年輕人買預售屋 我覺得年輕人還是會買預售屋,畢竟不用一次拿兩成出來,但預售屋買的人變少,價格就不會跟成屋高太多之前竹北成屋才三四十,預售開到七十是怎樣所以沒馬上需求就買預售屋,需要買上住的需求就買成屋總之一句,價錢很難再亂吵,只是好像之前都炒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