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這年紀的世代(90年)有機會改建就改建了不是說這樣就能發財但畢竟是自己要住的房子能住新房子雖然小一點也沒關係呀房屋整體價值上升是好事(資產上升啦)不然現在的薪資不漲也沒辦法買房啦現在一家子住的人口數量也不多阿不用多大了
胡博士是我長期follow的作者基本上每篇文章都是精闢講解且一針見血。所以買房子必須跟對好建商,蓋的品質好與否,建商是否認真於售後服務。之前有幸買了品嘉的建案,不論是事後收尾或著保固都做得非常用心,董事長又很樂於分享房地產相關知識,這種才是有用心再做事。
不過房價好高~~~~~回不去了作者真的滿專業的!!!!老屋改建的領航者之前家裡有老屋改建需求拜讀超多他的書籍跟文章意外發現作者胡偉良有創辦 台北市/新北市老屋改建協會馬上打電話去請教協會人員非常熱心回答問題也非常專業!雖然本身住家是五樓公寓,協會人員說機會非常渺茫原因是牽扯到房價跟本身自家的土地狀況但是讓四處碰壁的我,至少有了個答案非常感謝作者~~~~~~~另外,小小的希望 作者未來能替五層樓公寓爭取老舊建築物更新機會!!!!________小粉獅路過
OldWilliam wrote:從市場機制看當前房價(恕刪) 是這樣嗎? 當今天房貸年限提高到40年, 這已經不是市場機制了.沒錢的人也可以透過這麼長的房貸年限來應付高房價, 當大家都可以這麼做的時候, 要怎麼期望房價下跌?乾脆來個60年房貸不是更好.
多數商品價格的波動的確皆有市場機制的運作在其中。 呼籲人們選擇自己可以負擔的房子是相當務實的建議,也可以避免衝動決策下,負擔不起後果的悔意。 不過現在幾乎每個地區的房價皆呈漲勢,在薪資行情沒有成長,通膨持續的狀況下,無法負擔房價的人原本就是經濟沒有那麼有餘裕的族群,他們是有條件去擁有次要、再次的選擇的族群嗎? 也就是說,畢竟真正的生活裡,買房定居勢必要考慮交通、工作機會、薪資等,原本的經濟弱勢如果想要活下去,或是不要放棄階級翻轉的可能,真的有很多選擇嗎? 最要緊的可能還是有什麼好方法可以抑制不合理的炒作吧? 文末提到政府的角色,搭配留言區的討論倒是滿有趣的。大家到底是期待大政府還是小政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