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很慶幸去年有買房(2024/07/09更新近況)

tonypan66 wrote:
你沒看懂我的意思哦第...(恕刪)

你沒有擁有過自住房嗎?你的房子上漲,你想換的房子也上漲,甚至漲更多。哪有照你講的這麼容易,就你妥協買的房子漲20%,好的房子卻不漲,等你賣了賺一倍後好讓你換房?如果這麼好,想必大家都能常常換房成功了。可是現實並非如此。更多時候是,買了就換不起房的狀況。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你沒有擁有過自住房嗎?你的房子上漲,你想換的房子也上漲,甚至漲更多。哪有照你講的這麼容易,就你妥協買的房子漲20%,好的房子卻不漲,等你賣了賺一倍後好讓你換房?如果這麼好,想必大家都能常常換房成功了。可是現實並非如此。更多時候是,買了就換不起房的狀況。



事情不跨出第一步,永遠都覺得難

我也只是上班族,我2005年第一次買房

不賣可以收租,賣了可以賺差價

現在手裡的房子已經超過3套房

而且貸款都已經還清了
我都買兩間了

所以呢
tonypan66 wrote:
我也只是上班族,我2005年第一次買房
不賣可以收租,賣了可以賺差價
現在手裡的房子已經超過3套房
而且貸款都已經還清了

那你的年收入多少?買的房子又是多少錢的價位的呢?
花了多少年才達成「三宅一生」的任務?20年還是25年?

如果你曾經買的房子漲得特別高,
讓你在交易過程獲得超額的利潤,
我相信這中間一定有些運氣的成份存在,
並非人人都可以在短期間複製的。
問一下那些換不起房的人就很清楚了。

以你之前講的例子來說,買了五百萬的房子以後,
對大部份的人來說,不可能每年還能再存35萬了。
更不用說還有稅和交易費用的問題。
要仔細算下去,不見得會比直接存錢快。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花了多少年才達成「三宅一生」的任務?20年還是25年?


2005年才第一次買房,當然不到20年

我現在年薪也就八十幾萬

但是之前買的房子收租已經超過我的年薪

而且貸款都還掉了

---------------------------------------------------

別人的經驗你一味排斥,不肯跨出第一步

我想你就以天鴿大做榜樣

活在自己的世界就好了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裝睡的人永遠叫不醒

聽不進去,損失的是你不是我

回應到這裡為止
tonypan66 wrote:
2005年才第一次買房,當然不到20年

你忘了算你存到頭期款花了幾年。

tonypan66 wrote:
裝睡的人永遠叫不醒
聽不進去,損失的是你不是我

我的投資績效遠勝各種房地產指數,所以買房子一直都不是問題。
每個人的路不同。

如果在存頭期款時只會存定存,
那存錢時的績效鐵定追不上房地產,
對於沒有更好的投資工具的人而言,
的確最好的選擇真的是趕快先買一間。
如果有更好的投資工具,當然不必用你講的方法。

對我而言,買房子只是拖慢了我的資產成長速度。
不過人生是有限的,所以適當時候還是必須花該花的錢享受一下。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每個人的路不同

的確,每個人的投資道路是不一樣的,因為需求要考慮到家庭及工作。
我和內人今年都過50歲了,前年銀行貸給我1800萬,等30年後80歲,還不知道還在不在世?但銀行仍願意放貸?我並沒有薪資帳戶也沒月薪!只因目前擁有的房子都在市中心,這三間實價約4500萬,只剩1600萬貸款,第一間收租近三十年了,但都是給父母的養老金,第二間新板特區收租,年收40當補貼家庭生活費(取得成本810萬,這樣收了8年了),這樣的理財方式比投資市場好太多了,又沒風險。
您投資有投資的觀點,每個人真的是不一樣的。
我的家庭年收是300,採一半投資,一半置產,而我弟弟家庭月收超過100(這是月收),雖對買房沒興趣(其實他也是有三間房,一間透天,一間在捷運藍線附近的四房華廈、一間百貨公司櫃位),但房貸出來的錢是拿來套利的,這是房產的價值,所以他的總資產大了我好幾倍;而我們小時候可是很窮的,還記得小時候剛到新北市時是租在豬圈旁。
空沒有不對,多也沒有錯,要看自己及家庭對房子的需求。
當持有一間時只能當自住,完全無法視為投資,但當開始持有第二、三間時,那麼它就是很重要的投資了,這時您無法用每月收入、付貸款多少來衡量它值不值得。因為是時間價值用買賣差價取得價值,當賣掉持有的房子(沒獲利超過一倍我不會賣的),現金當然就投入其他標的,但我不會去買房,我心中自有一把尺,當我在適當時機再將現金投入房市(就像前年中疫情剛開始)。
上面所說的重點是還是至少要有一間房,才能有各種理財的可能性,當時機對的時候(這指的是收入、可負擔比例、家庭未來需求等),買進第二間(不管是收租、預售屋未來賣出、換大間自住等用途)。
個人認為現在沒有房,即使是租房也沒關係,但是目標不要等房價低,永遠等不到的,看到符合需求的,一定要把握。
祝這里的大家都能買到自己喜歡的房子。
.
archeryang wrote:
只因目前擁有的房子都在市中心,這三間實價約4500萬,只剩1600萬貸款,第一間收租近三十年了,但都是給父母的養老金,第二間新板特區收租,年收40當補貼家庭生活費(取得成本810萬,這樣收了8年了),這樣的理財方式比投資市場好太多了,又沒風險。
您投資有投資的觀點,每個人真的是不一樣的。
我的家庭年收是300,採一半投資,一半置產,而我弟弟家庭月收超過100(這是月收),雖對買房沒興趣(其實他也是有三間房,一間透天,一間在捷運藍線附近的四房華廈、一間百貨公司櫃位),但房貸出來的錢是拿來套利的,這是房產的價值,所以他的總資產大了我好幾倍;

你的投資看起來還可以。
但是真的要算下去,可能有太多盲點了。
以你弟的資產和收入來看,似乎沒有再把錢貸出來的必要。
如果本來就有貸款了,二間房子又能增貸多少?
可能他一年的收入都不到吧。

你的部位,奮鬥三十幾年,淨資產3000萬,似乎是滿正常的。
我找了行政院「台灣歷年家庭可支配的稅後收入」來算了一下。

歷年家庭收支調查主要結果表

以台灣平均收入來算,年儲蓄率50%,每年投報率5%,
應該都是可以達成的。雙北市的中位數收入,
可能跟全台灣的平均收入很接近,所以也算符合一般人的狀況。
這個投報率和我之前觀察到的差不多,比通膨好1%左右。


雖然看起來還可以,不過有幾個點:
1。這只算到2020,2021還沒算。算上2021,應該有3170左右。
2。如果房子都能收租三十年,奮鬥年數應該再多加個五~十年,這樣算起來,您出社會蠻早的?
3。90年代,通膨和利率恐怕不只4~5%
4。據一些看不起「行政院台灣歷年家庭可支配的稅後收入」的人的說法,台灣有太多收入黑數。平均值至少應該加個十幾二十萬。
5。您的年收300,不太算是一般人。看看表上的年收,才100出頭。

要我嚴格的說,以您的收入來看,不算及格。
因為你的收入是95分位以上,而到了50幾歲後累積的資產,卻不到90%。
我就是愛拍照

那請問如何剛出社會就有房子可以出租?

2022-01-02 3:54
archeryang

剛工作第二年買了預售小三房第五年交屋,交屋後就出租了,沒住過,第三年買了sogo櫃位,一個242萬而已,當然是二成自備,但後二年開始就有5%租金收入,這些都只要將租金收入加部分薪水就可。

2022-01-02 12:17
JOJOJOKOKOKO wrote:
你的表假設有點不合理 剛出社會收入就可以達到平均值? 然候收入平均值如何可以年存一半?

剛出社會一般住家裡,存50%以上很正常。
如果是月光族,斷無可能可以買房投資。
況且那時他已經有房子出租了,怎麼會是達不到平均值?
除了他的房子來得不合理,我是看不出來假設有什麼不合理的地方?

我們也別光說他的例子,以前年2020年來說,
住家裡的話,月薪五萬加兩個月年終,一年存54萬,
也不算太困難的一件事。
如果是夫妻兩人沒有小孩的情況下,更是正常的很。

他下面有說了,他是軍人。以軍人來看,今年下部隊的少尉軍官,
底薪587,880,就算沒有任何加給,要年存54萬,應該也是有可能的。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