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jan64 wrote:樓主想得太好了吧,一(恕刪) 錢沒有不見 只是變成自己需要的樣子這句話在以前行得通因為是在沒有天災人禍的前提下但現在不一樣了如果飛彈打過來 或者病毒更可怕時不是人沒了 就是房子沒了把錢全部in在房子上其實在現代環境 算是風險最大的投資了沒有早二十年買房的就不要去冒這個風險了(人死了還沒還完貸款.....)買房的時機 早就過了
這問題本來也就跟每個人的想法跟心態還有內心世界都有關聯租車買車也是同等道理怎麼算 都是租車搭計程車包車划算那為什麼車賣的一天比一天多 大家還是想要有自己的車那就是心裡踏實感的問題不能只用金錢多寡來衡量今天我要出門 樓下開了就走 想開就開 想走就走半夜想吃消夜 沒有外賣 沒有計程車 隨時都能出發老婆要回娘家 小孩要去哪 你隨時都有自主權 不用看任何人臉色搭計程車可能遇到繞路影響心情 遇到爛司機對你咒罵 攔不到車心慌當然這些機率都很小 但你有自己的東西 可以自己照顧自己決定 那心裡的感覺是不同的買房更是你看好屬於自己的一間房 你可以在自己能力範圍內 針對那間房做你自己想要的任何規劃 只要符合法規租屋呢? 房東給你爛家具 你又覺得是租的不用用太好,不就間接降低生活品質不要說那就租貴的 那根本就已經偏離討論了自己設計自己喜歡的 那個滿足感 成就感 不太能用金錢衡量房東想要拿回來自用 想要漲租金 你能說什麼又要面臨一次搬家自己搬還好 老婆小孩父母 全部都要舉家遷移 搬進搬出 重新適應自己就有在租屋給別人一定年紀以上 站在現實面 就算說勢利也好就是不會願意租給他 除了金錢 還有 健康 等等問題當然還有變相存錢和增值等等的好處當然你要說有壞處當然也有但如果你把自己局限在台北市中心我買不起 當然租划算很多那原本的立基點就有差別了其他區域 其他地段的都不是人 他們住的都不是房子小小見解 當然每個有每個人的價值觀金錢觀沒什麼對錯 只是做自己覺得對的事
sometime0924 wrote:現在是出門就有可能被傳染很快就掛了 以下我不是講01房東, 我是指一般房東.現在空房多到一般房東想做防疫旅館, 無奈設備和派頭不如飯店和旅社,東奧回台選手怎麼可能住一般房東的空屋? 台商, 商務人士亦是.一般房東只好繼續空房.01房東們就不一樣了, 他們的客層不一樣, 遠遠超過一般人水準.01房東們的房客一定要符合以下要求.要先經過面試, 至少國立大學以上畢業.至少半年前就要排隊, 原有租客要拜託房東讓他們續租, 不事先預約, 押金全歸房東.01房東的房客不可能砍租金, 即使被漲租也甘之如飴, 否則被列入黑名單, 永遠不得錄取當房客.一次繳清一年房租, 所以不會有拖欠房租之行為, 更不會有不合理的要求, 家電自己自費換新.如果萬不得已要搬走, 搬走之前, 一定把房子整理得乾乾淨淨, 甚至重新粉刷, 讓下一個房客有房子越住越新的感覺.如此高水準的房客, 當然不會有想掛就掛在裡面的行為.
除非是新建的社會住宅,不然根本就搶不到而且房子不先賣掉,財產不轉移,也不會符合資格外面一般房東又不愛租給老人,很可能房子賣了就變街友了年輕打拼是小房換大房退休就是大房換小房啊何必去租呢?再說,社會住宅還是留給有需要的人吧良心多少拿一點出來,不要全部放銀行
sometime0924 wrote:錢沒有不見 只是變(恕刪) 你講的太誇張了把所有財產壓在房子上?對我來講買房就是行有餘力做的存款有保障金額外,有能力才買房但我沒有像你直接叫人不買房太極端了。另外北漂的人都懂,繳房租給房東十年當然不爽所以有能力時當然在台北市買自己的房。買房時機早過了?那這半年成交實價登錄的人你去講給他們聽我知道01標準這種叫魯套。
華人普遍做法:有土私有財25歲購屋/壽命75歲/55歲財務自由65歲退休/平均收入5萬(65-75退休金收入),50年收入3000萬租屋50年:50年*12月*2萬=1200萬購屋1000萬:200萬頭期+30年x12個月x3萬=1280萬當55歲時,租屋:30年收入1800-30年租金720=1020可支配購屋:30年收入1800-30年房貸1280=520可支配+房子資產1500(扣除維護每年1%增值)=2020萬65歲時租屋:40年收入2400-40年租金960=1440可支配購屋:40年收入2400-30年房貸1280=1120可支配+房子資產1800(每年1%增值)=2020萬==>搬入社會宅,原屋出租(售)可再賺差額一生結算:以不留資產,花到最後一課的最佳狀態租屋:約1800萬可支配(收入3000-租金1200),每月平均3萬購屋:約3600萬可支配(收入3000-購屋1280+房屋1800萬),每月平均,前30年2萬,後20年12萬結論:如果養的起房就要一定要養,增值收益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