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何時會辦一場遊行 為高房價上街怒吼?

問題是現在有房的人太多了,沒房的人,等繼承父母的房子後也算有房之人,所以你確定辦得起來 ? 就算辦的起來,結果參加的人你問他有沒有房,會不會繼承房子,8成以上都跟你回答 "有",那....頗怪

台灣問題是空屋使用率過低,市區老舊房子過多,很多都一樓出租做店面後,樓上都空著,反正地主屋主不缺錢。政府要想辦法提高未使用率的稅率,包括商業區原本容積率要多少,沒使用或建到目標值就要徵稅,且要夠痛到讓屋主或地主釋放出來,讓建商或是政府利用,蓋新大樓,一旦釋出的空間變多,房價自然回歸合理。
一、 我永遠不懂為何一堆人要擠在那狹小的台北,難道中部不好嗎?
二、 高房價指的是台北,但台中一坪約20萬上下的很多,一定要買在台北市當天龍人比較有成就感嗎?
三、 高房價都是大家造成的,別怪政府,房價有人願意高價買低價賣嗎?沒有,除了跑路、很缺錢的,房價是投資,為何不想要投資呢?房價分為三種:土地、營建、建商獲利
(一) 土地:市區地少人稠,一直蓋新房,相對”市區”能新建的土地較少,大家都想住在生活機能方便的市區,相對土地獲取成本就相對的高,如果願意走出市區,南部很多房價真的很便宜。
(二) 營建成本:這包含建材成本與人力成本,建材成本中除材料外還含部份人力成本,人力成本提高是最大問題,現階段部份年輕人不願意從事營造業,工作環境不佳、危險性高,雖然日薪目前已達3000元(模板工),但很少在工地看到年輕人(20~30歲的佔不到1成),通常都是40歲以上,50歲的居多。人力缺乏,供需問題出來時,相對的成本只能提高,就今年底與三年前的人力成本漲2成左右,建材成本相對也漲一部份10%(人力成本影響)
(三) 建商獲利:在市區百家爭鳴,其實,獲利部份是可估算或預其的,在開放的資訊下,沒什麼好爭議的,或許會覺的建商獲利很可觀,那何不你們也來當建商,而獲利不是應該的嗎?建商不是慈善機構,一個案子幾十億到幾百億,就算跟銀行借也要利息(2~3%),一個案子從買地到興建完成銷售,少說3年,5~8年都很正常,賣了8成,2成賣不出去,利息還在一直在,光利息就被銀行拿10%以上,營造廠賺 10%(物價、人力成本一漲,獲利就被吃光了),建設賺到20%(賣8成不賠,全賣出去才賺2成,但得花5~8年以上的時間),銀行10%+營造10%+建設20%=40%成本,或許你覺的很多,不然,你來當慈善家,

每個月少花1~2萬,IPHONE手機用五年(目前使用IPHONE 6S,還是撿家人換的)、買車買二手(買20萬開15年了)或國產、少吃大餐、少出門,省下來的錢當投資,就不會靠妖房價貴了,或許有人會覺的犧牲生活品質,那反問你為何賺那麼少?房價高只是給那些不努人的人在靠妖用的。

買房先求有,再求好,先不用新房,先二手屋,有地方住,
租房租一輩子,房子還不是自已的,買房壓力大,但真的不行還是可以賣(至少不會賠),銀行利息當租金,本金當定存,房價漲當獲利,房價不漲當定存,但最後還有一件事,建物有拆的一天,只剩土地,需列入考慮。
無殼蝸牛運動如果也算居住正義一種

那喊居住正義已有31年了

越喊房價是越貴

一年又比一年還貴

今年比去年貴
台灣房產自有率高達 84.5%

台灣沒房只佔那少少數裡十幾%

這十幾%中  有的也在想買 有的計畫買

該顧選票時

要犧牲首選就是這些十幾%的

覺青選舉時政治獻金只有100元100元的給

對方大建商一次就給天價

誰不重要很明顯

當電視台來訪問一定說:最注重高房價問題

其實根本不在乎
2227995 wrote:
台灣房產自有率高達 84.5%


這某方面也是問題所在,表示太多人在為建商、銀行在工作,而這些資金如果往產業去,促進經濟的效果會遠大於房地產,而且家庭可用資金變多,至少生活品質改善不少。
買得起也不見得買的輕鬆,很多人還是犧牲其它東西來成就自己一間房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