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部的一堆建案蓋一蓋賣光光還都有人入住大約2種1.換新屋的2.父2代 家裡買給孩子的大概就這2種居多投資客比較少(地點不優)賣的還是附近居民居多工作外面跑過一段時間很多都是家長買給小孩的景氣差可是有實力的還是很多小孩要來這邊讀書所以買一間出社會了買一間工作在這邊買一間娶老婆了買一間要嫁人了當嫁妝買一間我的朋友不少這種人土地房子在老一輩的觀念買了丟著不虧錢反正一堆人愛租房子嘛(買不起的除外)價錢好就出掉有不少都是有人自己跑來買的我的觀念還是買房好有自己的家真的不一樣不過我還是買不起
傻,真的傻1.你以為一人只能有一戶房子? 一人有10戶的到處都是,台灣有房外國也有房的人滿街都是2.你阿公生幾個孩子? 你爸媽生幾個孩子? 幾個孩子基本上就需要幾間房! 你不生那是你下一代的房價會便宜,不是你3.就算我只有一間房子,我也能把舊房子賣了或乾脆不住了租人,然後買新房子,新房子跟新車新手機一樣,永遠有需求
鄭柏欽 wrote:很多人一直拘泥不動產的功能是給人居住使用...(恕刪) 是啊, 哀~ 小朋友只知道少子化, 需求減少, 供給過剩, 一定會跌跌跌到1折房子是金融商品啊古早人會買金子藏床底準備逃難, 各位多久沒買金子了? 這年頭沒年輕人買金飾了吧沒需求, 金價有跌到1折嗎?
01白虎哥 wrote:阿不是說自宅擁有率...(恕刪) 住宅自有率的定義是這樣的100間房子,裡面住的人是房子的所有權人,也就是屋主,總共有80間,自有率就是80%例外:屋主長年出差或是住小三家都不回家, 家裡只有住媽媽跟小孩, 那間房子不算在自有率裡面不是大家想的100人裡面有80人有自己的房子,自有率是80%這個定義是2010年改成跟全世界相同的統計方式,2010之前是用房子的所有權來計算的,不是用實際居住的方式, 可以去查一下統計數字2009跟2010由87%變為84%掉了3%自有率, 數字就是這樣來的
除了有錢投資客外有足夠經濟能力,想住新房還是老屋?老屋在人口越來越少 生活機能日漸衰退的區域,會不會想搬新家?繼承來的老透天,會不會想花金錢與心力重建(找到的小營造品質未必會比有信譽的大營造建案好)年輕人常往工作機會好的地方找工作,當繼承來到生活機能日差,又距離工作地點遠的老透天,會想放棄工作住老家還是把老家賣掉當買新家的資金有各種因素讓建商肯推新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