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FPSone wrote:台灣以前窮到只剩下...(恕刪) 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這種狀況,對於已經撈到手的那一群人來說已經是不痛不癢,夾蹄膀時漏的小碎肉而已
3dFPSone wrote:台灣以前窮到只剩下錢...(恕刪) 抱歉,我還真的沒經歷過資產泡沫。我只遇過2008經濟海嘯,讓我用一坪七萬在新竹縣竹東鎮一口氣收了五間含車位權狀45坪公寓,一間自住,其餘出租。1.7% 一段式30年房貸,每間房每月房貸支出不到7500,每間房租收入12000。在台灣資產泡沫很難發生,跟您解釋一下大地主房東/大金主是怎麼操作的,您就知道為什麼。最近有銀行推40年房貸,剛好某金主兼房東突發奇想把家裡在台中的三間無房貸店面拿來實驗。將店面貸出1200萬,1.72%固定一段式 40 年,弄到HK做美元保本定存至少6%利率起跳,每年還銀行的貸款金額不超過42萬,在香港生出來的利息有70萬,基本上只要繳完第一年的房貸就差不多等於繳完40年房貸了。以上還沒算到店面每個月10萬的租金收入,這就說明了為何大房東根本不怕沒人租,只怕貸出來的金額不夠多,所以要拼命炒高房價。繳不起房貸要賣屋的人,只要價格合理地點不錯,一定有金主會去收,然後出租再炒高賣。一定要給自已買 "價格合理" 的房子,那是給自己儲蓄,不然只是不斷送錢給房東而已。
jonson0409 wrote:怎麼護房都沒用,最...(恕刪) 其實你說的工作人口下降是沒錯,問題是那些已經不工作的老人,哪個不是房產滿手?反而這剩下1千多萬的工作人口中,有些是年輕一輩才需要買房!還有,當有錢人沒有適當投資標的的時候,房產是最不容易突然貶值的,往往成為投資目標!人家投資可能不是為了賺錢,有可能只是分散投資風險保本而已!
看多看空的人都有,在這種不明確的情況,又想要買房的話,我覺得最好的作法是降低房貸占收入的比重然後去計算能夠買的物件的最高價,一般情況大部分人是建議30%,但現在我覺得不要超過20%最好是15%(比較簡單算法是找年收的5倍以下的物件為主,比方說年收300買1500的房子)這樣要是未來崩盤,手上仍有現金跟金流的餘裕逢低再接,如果真的是緩跌甚至反漲,也不會沒上到車,可以慢慢跟它耗另外現在利率比通澎還低,利息也可以退稅(租屋有些房東不給報稅,又是另一個故事了),我是覺得有需求的話還是可以多看多比較
北漂彰化人 wrote:當你有一間房子,失業的時候就知道會不會餓死了.除非遇到戰爭,台灣的房子長期都是上漲的,頂多小幅回檔幾年後又衝上去.你自己可以選擇不買房子,但是發這種廢文是無法阻止有能力又想買房子的人至於貸款負擔,反正又不是你出錢,在擔心什麼? 這不用猜一個月之後就可以知道"當你有一間房子,失業的時候就知道會不會餓死了."川普那3000億再課下去可以保證台灣蘋概股倒整片到時候失業率就會高了我們再來看看法拍市場會不會飆高音所以你只要猜一個月之後川普會不會課那3000億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