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y3472 wrote:
樓主的觀念沒有錯,...(恕刪)
在10多年前,或是更早之前所置產的群組,不管是甚麼種類的房,甚麼地點都是賺
差別賺多賺少的問題。大環境房市起飛時,白癡去買都會賺。
從奢侈稅、房地合一稅通過後,有一大族群的人喊崩跌,
現實是過了許多年,沒有看到崩,連跌個二成都沒有看到,現在房市不上不下的很尷尬。
最重要是,用複製過去的房市的經驗,是否能夠成功套用在未來的房市,這誰能肯定?
《名劍》 wrote:
在10多年前,或是...(恕刪)
大大你指出了重點。
tany大大教導的是,如何在一堆拉機之中,分辨出假拉機,在一堆碎玻璃之中找到鑽石的法門,
適合居住的物件,不一定會賺錢,
價值被低估的物件,才是挑選的重點。
名劍大大則指出以前的環境和現在已經不同,能否複製過去成功的經驗,是有疑問的。
我的看法是,
投資客成功地篩選出假拉機,利用地租、差價,把房價抬高了。
賤賣不動產的屋主會審視自己慘痛的賠售經驗,自動提高價格,並且會把這樣的經驗利用各種管道傳播出去,形成「惜售」風氣。
投資客抬高了價格,就算賺到了差價,也買不到更好的物件了,
市場僵持在那裡,宛如一灘死水。
再加上政府管制措施,
投資房市不是不可行,但技術難度提高了。
市場上太多拉機物件,
最後「同時具備居住與經濟價值」的物件才能勝出。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