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lung wrote:
相信套套和空空都會很...(恕刪)
是阿,就是保守所以沒貸款





我這樣窮有沒有人要賞個紙箱給我



一個打雜流浪漢 wrote:
不要想太多呀!以為想他來就會來嗎?
supersport01 wrote:
馬英九
2008-2016
房價一飛沖天
然後這廢物還想出來選總統
真幹...(恕刪)
小火禪師 wrote:
就我觀察現在有趣的現象是
20~30歲左右的就在喊房價貴買不起
這年紀想買房本來就作夢
除非你有富爸富媽
30~40歲左右的在喊房價貴買不起
20~3X若有點出息、好好存錢的或是靠家人幫點忙 應該最少有三分之一的人可以付頭期了
卻人人都想住蛋黃區 然後喊貴買不起
大多40~50歲左右的 嫌貴 默默的還是買房了 買蛋白、蛋殼
大多50~70歲左右的 嫌貴 買來退休用、買來投資、買給小孩、幫小孩付頭款 買蛋黃、蛋白
話說回來 光是買日常生活用品、水電、油錢 所有人都會嫌貴了
更何況是買個幾百幾千萬的房子 當然沒有人會覺得便宜
10年前長輩看上三重一個房子 一坪25萬 還可以接受 但還是嫌貴 就沒買
10年後 同個地點附近長輩拉高預算一坪35萬 一間都買不到...
當然有人會說過去10年和未來10年是兩碼子的事 未來少子化 景氣不好、供過於求 等等
問題是便宜了就會有人買嗎? 假如大家都想買了 房價勢必回穩往上
如果大家都不買 房價愈來愈低 大家都覺得還會再跌 誰敢買??
那買盤不在了嗎?很多人在那裡少子化少子化 真正有機會影響到房市都幾十年後的事了
1、台灣處於地震帶 1999年921大地震後政府才修訂了法規的耐震基準 台灣目前老屋有多少?
台北市平均屋齡就32年 新北市平均28年 不談地震的風險想換的族群
都更龜速 老舊屋想換新屋的族群的又有多少人?
2、再來民國70年到85年間台灣最風光的日子 這年代的父母 子女長大了進入成家立業的階段
不管是自己買或是父母幫忙買 或是爺爺奶奶做資產分配繼承 原本一戶的家庭勢必會變二到三戶
3、本身收入OK 真正需要房的人 也就是所謂的剛需 湊一湊可以付頭期的人也不少
也就是說 大坪數的需求可能會衰退 但是50坪以下的還是存在著不少的隱性買盤
更何況政府也不可能讓房價跌到哪裡去 再來通澎等因素也要考量進去
現在隨便一碗麵40~50元 還回得去小時候的20~25元嗎?
簡單的說 如果收入不夠快 最終還是會離房子愈來愈遠
不是說一定要買房 如果租金OK房子又喜歡 房東人又好 當然也未必一定要去買來背苦了自己
如果是自住以後要留給下一代 還是可以好好評估自己的需求度和經濟情況考慮入不入手
而不是大家說哪裡好 快買阿 就衝了
又或者是大家都說買了穩慘的 房價要跌了 就慢慢等
等到最後本來可以買蛋黃的變買蛋白 可以買蛋白的變買蛋殼 可以買蛋殼的變什麼都買不了
38樓的大大說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