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總價來說,可能短期內是差不多,畢竟就像樓主說的,羊毛出在羊身上。但是長期來看,當大家知道我們用「虛坪」的價格就已經是房價很高的國家,改成實坪跟其他國家放在相同的天秤上一比可能是太陽系最貴的房價後,大家會去思考合不合理,也會去思考錢倒底都誰賺走了,房價才有可能合理地調整。台北房價所得比15倍 逼近全球第一、香港18倍
minhua0317 wrote:沉寂了一陣子,公設...(恕刪) minhua0317 wrote:用虛坪制,sales會告訴你,你買了60坪,公設比30%,每坪25萬,總價要1500萬用實坪制,sales會告訴你,你買了42坪,每坪35.7萬,總價要1500萬,另有公設18坪 假如都實坪了,sales為什麼還要告訴你另有公設18坪??不想推動實坪制的一般來說都是建商政府居多因為虛坪可以賺更多錢~政府可以收更多稅
對於一般人,房子可以住就好了,我要那麼多公設幹嘛!基本的安全法規符合即可,浪費甚麼健身房交誼廳有的沒的,買都買不起了要那個幹嘛!!!另外蓋公社對建商來說好賺啊!成本低那麼多賣得跟室內空間一樣價格,一坪賣50以上的公設三十幾趴,一坪賣十幾萬的公設也三十幾趴,人民的選擇在哪??
沒事早點睡 wrote:這段話就猛打樓主的臉...(恕刪) 虛坪不是不能測量,而是不容易理解哪裡是灌到住家的公設賣,哪裡是灌到停車位坪數賣.買房子的時候,你可以龜毛一點問清楚,建商一定有一套算法,不然日後被告就賠不完了.
不就是比較方便買了一個方形的5坪房間算一算東西應該放的下結果公設算錯放不下不就gg,省去換算這件麻煩事而以,我相信價錢應該是一樣或更高點台灣的商人,無論什麼理由通常是漲價,而且漲了不會隨便掉下來,除非真的賣不掉那麼明顯的理由,不漲點就不是商人了折衷規定多標示一個室內實際坪數也是可以,方便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