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房市轉多訊號強烈


goodpig wrote:
1. 相信在我提出之前,你也不知道賣地收入只占五分之一
我只是提供正確的資訊,不要覺得是想要跟你吵架

2. 大麥克指數早就被經濟學家證明沒什麼用了
因為根本沒把居住成本考慮進去,偏偏世界各大城市的居住成本都非常高
台灣不僅居住成本比香港低很多,連交通成本也便宜很多
檯面上的各項指數老實講都是參考就好,只有兩邊都有住過才會有最真實的感受
不過我這樣說不代表覺得台灣房價不高
比香港這種變態的地方房價低不等於台灣房價合理


1.只是討論而已
沒什麼好吵的
我印象中有看到一篇報導香港目前的住宅地佔全部土地的4%左右
才知道香港政府管制公有地的釋出
不過一時找不到該篇報導

2.本來物價指數就不是絕對
香港的地很明顯的是政府帶頭炒
而且用賣地收入來填補財政
只是一堆房價只漲不跌信仰者最愛拿香港來當例子
偏偏台灣的現況幾乎跟日本90年代是一模一樣的
其實警訊是....

建商不斷把土地成本墊高,就有定價的話語權

後期進場的打算要多少錢接手?

好不好賣是一回事,那是鄉民在看衰的,問題人家不這麼想。

你覺得這塊地蓋好了賣誰?一班上班族嗎?肯定不是。就算是商用地上權又如何?

大建商通常一定要在精華地段指標性地目插旗是必然的。


goodpig wrote:
你要不要去做功課看看香港租房有多貴?買房有多貴?
把租房買房的成本扣下去,6萬台幣過的生活真的比台灣22k還慘
還有,我說的是比22k還慘,不是說比台灣一萬多還慘,請看清楚再來


老兄,香港樓價高這眾所皆知,難道台灣22K買房就不慘?

我想這兩者痛苦指數是差不多的吧

還有「2萬還嫌有點太多」,這也是你講的,這麼快就忘?

另外我的香港友人,是位醫療人員,月薪約五萬台幣左右

還能年年出國旅遊度假,台灣22K能嗎?
Mark0527 wrote:



老兄,香港樓價...(恕刪)


香港薪水五六萬台幣⋯⋯⋯真的超窮⋯⋯⋯

沒再騙你,是真的不太可能出國,至少日本 韓國不能。

P.S. 如果來台灣算出國,其實台灣22k也可以去香港玩

mogle1980 wrote:
除了對岸來救實在想不...(恕刪)

還等對岸來救,越來越多人去大陸生活了
Mark0527 wrote:
老兄,香港樓價高這眾所皆知,難道台灣22K買房就不慘?
我想這兩者痛苦指數是差不多的吧
還有「2萬還嫌有點太多」,這也是你講的,這麼快就忘?
另外我的香港友人,是位醫療人員,月薪約五萬台幣左右
還能年年出國旅遊度假,台灣22K能嗎?

1. 我是說購買力等同於2萬還嫌有點太多,意思就是等於2萬或是略小於
跟你講得比一萬多還不如意思差很多,懂了嗎?

2. 社會底層當然是以租屋為主,你不要只拿買房來說嘴
香港的租屋壓力比台灣大太多了,租金超貴,一個月3萬能租到的屋子慘不忍睹
台灣22K就算是在台北上班,一個月8000就能租到還不錯的新北市套房
怎樣都比在香港的底層過得好

3. 你的香港朋友,一定是住在家裡沒有房租成本
台灣22K住在家裡的也是可以年年出國,年年換手機
這種例子就不要拿出來了
你到底是不是@神啊,口氣超像的耶

讓我膜拜一下
kevinFord wrote:
央行助長炒房啊! 可...(恕刪)

你的話很多矛盾,希望提高利率打垮房地產,低利率才有利商業周轉成本,經濟才會好!
sgleepapa wrote:
你的話很多矛盾,希望提高利率打垮房地產,低利率才有利商業周轉成本,經濟才會好!

以台灣此時狀況,過多資金浸在房地產裡,以“價跌”的威脅將這些錢打出房地產,它們才會進入其他國內投資發揮應有效益。

更何況:房貸戶對升息感憂慮! 逾7成的民眾承受度上限僅3碼(2018年09月19日報導)

可見,非常小幅度的升息,不至於影響商業環境,即可以產生相當的房價下修+資金移轉效益。

sgleepapa wrote:
你的話很多矛盾,希望提高利率打垮房地產,低利率才有利商業周轉成本,經濟才會好!


看看滿街的夾娃娃機店
你覺得資金真的有進入實業嗎
台灣從2008年降息至今
回流的資金大部分都進入房地產
並沒有給台灣的產業帶來多少進步
房價倒是漲了2、3倍
低利率會釋放資金
如果正確的引導進入產業界可以促進產業的升級
可惜當初並沒有多加管控

現在央行只剩下1%的利息可降
邊際效應下已經沒辦法再放多少資金出來
反而必須跟隨美國的腳步升息
一來防止資金外流
二來再次遇到經濟衰退時才會有工具可用
否則再次遇到金融海嘯
要爬起來就沒那麼簡單了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