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歲月不留人..民國120-130年間..累積超過150萬棟房子留給你們處理

40-50 歲這一代, 都會有房地產繼承, 下一代, 只會繼承更多, 因為人口銳減的太厲害...

我們家, 在台中市精華區, 有3間住店, 孫子有2位...

我們家的下一代, 都已經洗成澳洲籍了, 小朋友, 今年要讀大學了, 根本不可能回來台灣, 連台灣身份証都沒有...

再20-30年後, 我們會把房子賣掉, 然後把錢轉去國外, 就把房子留給台灣需要的人, 我們的下一代, 已經不會在台灣...


===============================
努力拼事業, 是因為想要知道, 自己能走到哪... 並不是想要賺更多的錢, 而是單純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雖然待遇很好, 但是我預計45-50歲就要退休了, 準備半年住國外渡假, 半年住台灣...

該出清的資產, 我們會慢慢出清...
嘿!幫我擦大便的那位仁兄,Mobile01感謝您~
hsieh1001 wrote:
所以回頭想想都更這件事,是要靠建商取得現有住戶同意,藉由蓋更多的樓地板面積,分給原住戶,多出來的售利。老房子拆了,新房子更多戶,人卻變少了,這是我從不認為都更政策長期會成功的原因。

是的,聰明人用智慧的心看出去的確實是不同。
我外公鄉下的超級大房子就放著都沒人住,連門都繡光了,地段真的很重要
暗渡陳倉 wrote:
我外公鄉下的超級大房子就放著都沒人住,連門都繡光了,地段真的很重要

我剛上來台北時,忠孝東路才剛整地好,仁愛路還在整建中,主要交通還是八德路和基隆路。101附近不是軍營就是稻田。

當時好的地段是西門町和八德路周邊。
40多年了回頭看,好像好地段會變耶。


3年前去迪化街看了一間近150年歷史的新房子。
屋主說當年這裡可是地段中的地段。現在保留一樓很厚實的磚柱,上面重新用鋼構整建和請領新的使用執照。(不知是否被列入古蹟,只能整修不能重蓋?)

看看現在的大同區,當年也是一級好區段。有多少大廟蓋在那就知道了。至於萬華,那又是更早期的一級好地段。
純聊天~
時代在變化、政策也會因民心及現況而出現調整的~

就像自動化趨勢下、未來機器人會搶走很多人的飯碗(也搶走了所得稅)
而南韓首開先例: 課徵「機器人稅」目標是把流失的稅金要回來~

而房地產,大家都知道都更很難、但當天平嚴重失衡到一定程度時
肯定也會出現更有效率的政策啦~
ganman wrote:
1945年日本宣佈...(恕刪)

我就是要留著老屋當公害,這輩子這個社會不讓我家老屋都更,我就要讓他們得到報應,要死大家一起死!讓幾十年後的台北充滿廢墟,大家每天像乞丐一樣活著。
根本不會有這個問題, 那個時候兩岸早就統一了, 只不過是武統還是和統的區別

20XX年老共直接宣布土地國家化, 變得跟大陸一樣.

只有地上權的人給一筆拆遷費教你滾蛋.

年輕一輩的不需要到那個時候就早早出國工作了, 有能力早離開, 不管是對岸還是其他地方當台勞

三爽mobile01
想起我外婆家位於南投的房子

以前到外婆家過年,親戚朋友至少都還有3-40人

現在那裡剩下好幾棟的空房還有一些不願去市區居住的長輩

記得十年前一次颱風,家裡接到電話說是外婆家部分牆面跟玻璃窗損毀...

結果上次路過外婆家,從外頭看真的跟廢墟沒兩樣...


R6.2 wrote:
剛好前陣子也在看這...(恕刪)


看到這篇很逼哀....2037年時如果我還活著我也是老頭子,
以後擔心的不會是房子,而是去哪一家養老院,
房子到時候賣沒錢,連養老院可能都住不起。
20202020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