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chujen wrote:
皆大歡喜?賣房是建...(恕刪)
來一個有點經驗的人跟你說一下故事。我第一次買賣房地產在民國92年,到現在民國106年已經買賣房子有四次的記錄。從沒有實價登錄跨到實價登錄看過一些『有趣』的事。建商要用什麼方法賣房跟大環境有極大的關係,民國92年就是SARS的那一年,市場信心低落,真的就遇到那種登記價錢跟實際成交價差了兩成左右的事情,算我撿到便宜了。當時貸款的銀行也非常幫忙,大概是整個大環境讓這些人都嚇傻了,我第一次買房就傻乎乎的得到許多莫名的幫忙,現在回想起來真是運氣好。
後來房地產開始起飛,所有奇奇怪怪的賣房方法話術也看了不少,直到民國104年實價登錄時大概是上昇波段的尾聲了,那時不但沒有辦法從銀行多貸幾成,反而因為央行緊縮所以要動用到先前的房貸做二次信貸來付頭期款,還要填寫借貸用途證明這次貸款跟房貸無關。其實是因為付了頭期款我就沒錢可以裝修了,自己想住得舒服一點所以必須讓資金寬裕些才動用二次信貸。實價登錄後建商如何維持房價?我想大概就是用『多』的那個部分給買方做少付頭期款,至於繳營業稅的事,應該是因人而異,在信心危機下,建商能賣多少就算多少,能維持現金流生存下來才是企業的第一要務。
所以奉勸現在手上有資金有需求的人,可以試著跟建商好好議價,當然不見得會買到最低點,但看在一堆前面買貴的人的份上,應該算是某種程度的安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