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年輕人反而不買房買車反而多

ameko25 wrote:
有些人咬牙買房 揹貸款20.30年
就自以為是成功人士,人生勝利組
開始數落年輕人拿兩萬多的手機
而且這種人01特別多
我看了也只能笑笑
以為別人是井底之蛙,殊不知真正井底之蛙是自己
每個人要過怎樣的人生是由他自己決定
並不是都要循著省吃儉用 勉強揹房貸的模式
年輕人買車租房搞不好交到漂亮女友
你房貸還完 棺材也踩一半進去了
房貸期間過著低生活品質
揹了20.30年換得了什麼?
真的認為比年輕人更成功?!


每個老頭都年輕過
被數落的人中有很大一部份不知道自己才是最大的問題
或者說是明知自己是最大原因卻不願意承認只會說謊
將自身責任全歸咎於外政府社會巴望別人解決的媽寶呆瓜一族
也就是手拿高價手機身上腳上穿者不便宜潮牌追者虛無流行
沒能力攢更多錢卻整天想放假出國玩樂每月錢花光光的月光族
這種人不用過於成功事業有成也有很多普通人能贏過他
至少別人還知道"問題"在哪裡並有試圖解決的作為
再說這類問題也不用啥"成功人士"才能說嘴
吃過虧有體悟過的人都知道實質問題在..."短視近利"
自身可以什麼都不放棄而得到什麼卻都應該

至於人各有志富貴在天若以自由為前提旁人也不好說些甚麼
但問題就出在於這些人中的抱怨中問題多來自於自己
分不清現實中個人需要與必要並故意混為一談
現在想輕鬆又想以後更輕鬆卻什麼都不要付出或是認為這樣已經夠了
可事實上就是不夠才會抱怨卻還不願意認真面對
說穿了某些不滿現況的某些他要的其實是兩全其美通通要
但自己要付出與捨棄的一點都不給也沒意願給
這種人的"總總問題"連討論價值都沒有
因為上網抱怨問題的他早已排除了原因選項中的"自己"
也就是為了檢討別人當網路是許願池來者
對於"事實"他根本就沒興趣或是要找更容易的方式而來的

最後成功於否藉由你個人文章意旨
既然你都認為成功該由個人定義
那你又來認為別人模式是如何不成功或是沒有更成功呢?
實際上多數的問題是由個案單項所衍生的一般性問題
並不是個體人生如何"成功"的大哉問又沒有人是"神"
因此就事論事下沒有甚麼絕對的答案實質變數太多
若連相左意見與經驗都無雅量採納聆聽只想者他人附和認同
那過於本位主義心態前提聽不聽別人其實都是多餘
連問都沒資格問

miamivice wrote:
每個老頭都年輕過被...(恕刪)


所以現在老頭們對年輕人都很不爽
以前買車是工作環境不得不

現在是不買車你把不到妹

我說真的

說實在的我覺得車實在太多了 台北的空氣品質實在有夠糟糕 很不喜歡
Syaoran wrote:
40分鐘很久耶 我是...(恕刪)


40分是我的極限忍受,實際上目前才20分左右,換工作倒是不擔心,最近幾年的地點都差不到五公里。

曾經住過內湖港墘站,走路五分鐘,搭捷運到忠孝敦化站附近也是40分,轉乘時間長,住在捷運旁不見得比較快,供你參考。
想當年我住家里,騎著三冠王,去女友住的小套房約會。。

後來慢慢存錢買了桃園親威想脫手的一塊地,放二年賺的80萬才拿來買車。第一次嘗到投資房地產的甜頭。
幹麻買房給建商賺? 年輕人可算得精呢
現在都是等繼承父母的房子就好了
剩下的錢拿去買車把妹出國玩

那些有能力買車出國玩的年輕人
家裡都會有房子可住

真正買不起車的是連房子都沒有只能租屋的年輕人
因為每個月必須提撥一筆錢繳房租才沒閒錢可買車
小嫩樺 wrote:
幹麻買房給建商賺? 年輕人可算得精呢
現在都是等繼承父母的房子就好了
剩下的錢拿去買車把妹出國玩...(恕刪)


父母們看到了哦, 年輕人只想爽不用自己辛苦, 自己多的房子可以賣一賣, 和老伴去坐郵輪環遊世界多爽, 自住的房子拿去以房養老, 兩腿一蹬後銀行收去反正也看不到.

你會爽我也會爽, 你會算父母也不是不會算.

莫小米 wrote:
40分是我的極限忍...(恕刪)


真的,要看地點而論,從地圖上看,離蛋黃區比較近的市區,未必會比較快

我家這裡也是這樣,雖不是雙北,從我家到蛋黃只要20分鐘,但建案一堆的市區地圖上看是離蛋黃比較近沒錯,有的房還4000~5000萬,算一算時間,都超過40分鐘了

miamivice wrote:
每個老頭都年輕過被...(恕刪)


將自身責任全歸咎於外政府社會巴望別人解決的媽寶呆瓜一族

你以上的這句話,說的就是這則新聞嗎?

房仲3年減千家 政府無感

中時電子報
王莫昀╱台北報導
2017年7月30日 上午 05:50

政府打房,房市急凍,房屋成交量銳減,導致店頭一家家關門倒閉,據不動產仲介公會全聯會統計,在買賣移轉量由高峰的32.6萬棟降至去年的24.5萬棟下,全國房仲家數也從6500家,大減至今年6月的5496家,3年來全台房仲家數銳減逾千家,猶如「蕉價房仲版」。公會期待政府改善稅制救市,但也有業者認為健全產業發展也非常重要。

房仲公會理事長林正雄指出,在政府近幾年打房下, 全年買賣移轉量從100年的36萬棟,減至103年的32.6棟,並進一步下滑至去年的24.5萬棟,案量少了,全台房仲家數跟著大減,從6500餘家大減至5400餘家。

林正雄認為,房地產面臨崩盤危機,政府卻無感,為此,仲介公會近期將積極拜訪內政部等相關部會,及立法委員,爭取政府啟動兩重稅(房地合一稅、持有稅)稅改。未來更將集結整體房產力量,成立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躋身第八大工商團體,向政府發聲。


財政部則回應房地合一稅初上路,實施不到2年不會檢討,但持有稅稅基確實有在評估進一步改善的可能性。但內政部則指出,現今只是希望比照國外利用大數據,精準評估房價地價,這項計畫需時5年,未來是否用於持有稅稅基修正上還未定。

不過有業者指出,房仲家數銳減,不應全怪在政府打房,首先大型房仲為求發揮經濟規模,不斷擴點,形成大者恆大效應,小型仲介在房市暢旺時,還能跟著賺;但當景氣反轉,沒有網路、電視等整合行銷能力的小房仲自然首當其衝。
近十年房子被炒作漲了至少一倍,房價至少要崩盤到十年前(最少崩50%),回歸正常供需機制。
崩盤到十年前(最少崩50%)也只是把非正常供需、被炒作的得利吐出來而已。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