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大家可能要先釐清一件事, 那就是機場捷運是不是以滿足旅客到機場為唯一目的? 答案顯然不是. 不然機捷路線也不需要七彎八拐的繞路, 還要克服陡坡的地形, 導致行車時間以及興建成本大幅增加.
"捷運系統沿線經過地區將有助於其地區開發,變更其土地使用帶動地方繁榮,促進沿線經濟發展進而增加就業機會。
另配合本捷運系統之興建,將加速相關計畫區域之土地開發,以低地價吸引都會區人口往捷運沿線外移,以平衡區域發展。"
上面一段話是從高鐵局網站節錄, 從上面這段話可以清楚知道, 機場捷運還擔負著平衡區域發展, 帶動就業機會以及地方繁榮等任務. 以這個觀點來看, 機捷票價合不合理不就很清楚了!!? 同樣跟北捷一樣的距離, 機捷票價硬是貴一倍. 政府可以補貼北捷票價, 機捷不行, 這邏輯在哪裡? 那淡水到北站票價也可以訂100元阿, 然後再來說嫌貴不要坐? 淡水房價已經便宜那麼多了還有甚麼好吵的? 這樣邏輯似乎也沒什麼不可以, 不是嗎?
問題癥結點在於, 一條捷運賦予兩種不同的任務, 而這兩種不同任務之間的需求以及票價接受性本來就不一樣, 在車種硬體設備以及行車速度還有票價之間本就可以做一個區隔. 讓到機場旅客可以享受快捷, 舒適方便的捷運同時, 也讓沿線通勤居民有低廉快速的選擇. 這真的做不到嗎? 有很多人提出很多方法, 政府都有審慎評估過嗎? 還是圖自己方便, 管你甚麼車種通通單一價? 好不容易花了千億十數年才完工的建設, 如果因為票價訂定問題讓效益大打折扣, 這豈是聰明的做法?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