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yo0830lu wrote:
大部分的回文內容針...(恕刪)
要讓年輕人對於買房不感覺到是個負擔,房價至少要下修至高點的7折,基本薪資至少要提升1-2成
以上,雙北市至少要搞個1-2萬社會住宅,還要年輕人不亂花錢,以上條件達到才有辦法買房不會感
覺負擔重到無法承受。
資本主義玩到最後就會變成M行化社會,這是無法避免的,所以各國政府才要不斷的宏觀調控來減緩
M型化的進程,市場也會走到某個進程自動重新洗牌,比如金融風暴,當初就是投機玩過頭了結果爆
掉,所以政府才要適時的在投機市場過熱時收回市場的錢,在台灣現在年輕人遇到的問題,在韓國、
日本、中國、美國、歐洲..,先進國家都遇到,尤其以亞洲遇到時感覺特別明顯,特別難解決,韓國
、日本都無法解決,台灣更不用說了,中國是個集權國家,政府一只行政命令下去連續5年每年加薪
10%,哪個企業敢說不,但台灣行嗎?加個5%就要開會協商半天還不見得加的到。
現今台灣這個社會其實不是政府做多少事管多少事立多少法可以改變狀況,比如政府一直量化寬鬆一
直降息,房價自然一直漲,當初不是用了奢侈稅結果失敗嗎,奢侈稅就一定是不好的政策嗎?其實不見
得,主要因素不變格局就不變,主要因素一變格局跟著變,還需要什麼奢侈稅房地合一稅,所以才說
政府不是要做多少事而是要做對事,政府只要做對事政府不用做多少事就可達到效果,但做對事往往
會面臨到很多壓力,或是不敢扛責任而不敢做。
什麼加薪幾%、什麼幾例幾休、什麼國定假日幾天、修什麼勞基法,都無法改變多少事,而政府偏偏都
把精力花在這,政府只要做對1-2件可以改變大格局的事,政府什麼都不用管,那些事都會自然而然的
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