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如果房價不跌,大多數人注定成為農奴

abc003 wrote:
或許他根本不在乎這點錢,也許是地產商自己想用他的名子打廣告撐買氣

如何證明郭董有買,不是看地產商的廣告?

之前也有很多地產商給回扣送錢給藝人,借用藝人名人的名子來買房

後來就很多人上當去買那個社區預售屋用5~10倍槓桿炒房,最後那個藝人根本沒買

只是地產商給了那個藝人廣告費,拜託借用他的名氣房子打折給他都可以

才知道整起就是烏龍事件


有錢人最討厭什麼??

討厭東西買貴被當盤子敲.

老子有錢捐那是老子爽, 老子東西買貴被其他董座笑盤子, 就是不爽

如何證明郭董有買?? 看你打了一大篇, 看得我眼睛都酸了, 你不曉得現在有實價登錄哦??







水果報連地址都給你了, 花點錢去調謄本不就曉得水果有沒有亂亂寫了嘛, 很困難嗎??
牛奶伯 wrote:
有錢人最討厭什麼?...(恕刪)


"水果報連地址都給你了, 花點錢去調謄本不就曉得水果有沒有亂亂寫了嘛, 很困難嗎?? "

嗯!! 給樓上一個建議

"個人"or"公司"買屋....差在那? 那裡可動手腳? 有何利弊 ? Google 一下吧!!

為何媒體可知"買方"資料?! 誰放的訊息? 是真是假 ??

唉.....這就是洗腦文....

P.S 上 google 找一下 "頂新 帝寶 貸款"

就知有錢者如何用極少資金獲取整體最大利益!!

恬適生活 wrote:
"水果報連地址都給你了, 花點錢去調謄本不就曉得水果有沒有亂亂寫了嘛, 很困難嗎?? "

嗯!! 給樓上一個建議

"個人"or"公司"買屋....差在那? 那裡可動手腳? 有何利弊 ? Google 一下吧!!

為何媒體可知"買方"資料?! 誰放的訊息? 是真是假 ??

唉.....這就是洗腦文....

P.S 上 google 找一下 "頂新 帝寶 貸款"

就知有錢者如何用極少資金獲取整體最大利益!!


用一堆問號來否定別人, 真是非常好的見解啊.

頂新那個洞補起來了, 現在還想用1%自備買屋啊, 卡早睏卡有眠.

想知道郭懂借了多少錢, 謄本的他項權利部就寫得清清楚楚了, 犯得著在這兒瞎子摸象嗎??
好文章⋯⋯⋯推!
觀念是對的,出發點是好的⋯
但世界就是一個大循環~
非得發生了,才會有改變的力量⋯
而短時間內,只能靠自身的
「努力與抵抗」
上個月,9月份,我才抵抗了一位惡房東,我寧願生活品質差一些,也不願看他的嘴臉!
littlelin319 wrote:
好文章⋯⋯⋯推!觀...(恕刪)




哈布斯堡王朝就是依靠土地和房地產搞財富世襲的

從西元1000年開始直到18世紀 總共依靠土地繼承和通婚兼併土地這種方式搞了800年的財富世襲

如果沒有房產稅而且依靠市價開徵,房價就會不斷上漲

最終所有中產階級和藍領等都會退化成農奴制度下的社會結構

以後社會會變成不勞而獲和無藥可救的制度性貪婪,

你如果出生在農奴家庭一輩子都是農奴,如果有100棟房子的土地貴族和另一個有200棟房子的土地貴族通婚和兼併土地,

他們的後代就有300棟房子,

在這樣的社會中企業家精神和創新都將被打壓 ,只跟你的出生有關

勞動生產力降低和退化到封建時代

並且不斷用他們的金錢來擴大政治影響力,最終會產生類似歐洲古代的哈布斯堡王朝一樣的結果

人類好不容易才從這種經濟的惡性循環中走出來,政府可以拿房產稅來辦教育和做公共建設

維持機會平等有利於全社會,機會平等不代表齊頭式的絕對平等,

而是每個人能夠依造公平競爭的環境而有不同的結果,

例如每個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和司法獨立平等等等,媒體和自然資源時油和天然氣還有土地等

不應該不勞而獲,而是政府應該開徵能夠不勞而獲的經濟地租類資產的稅,

利用這種「經濟地租類資產永恆的現金流」來推動國家發展,但是降低企業稅

這樣資金就會流入資本資出和科技研發R&D等資本投資,長期來看將會提高國民所得
終於看完了, 很長的一篇, 內容很豐富也很發人省思

重點在"土地","資產","權力"
難怪有錢人一有錢就一直買房地產, 大家都說台灣人愛買房地產, 其實是, 全世界都愛買房地產, 特別是土地, 但國外有房族遠不如台灣甚至一些亞洲國家高, 其實也只是因為這些高度開發的國家內值得擁有的房子早已不是一般人可負擔的, 歷史重演讓房地產逐漸集中在少數人手裡, 導致大多數人無法擁有, 另一個原因或是因為政府(如德國)早設下重重障礙不讓大多數人民有能力擁有房子而已, 而亞洲國家的房價, 擁有水漲船高的戲碼也只是這幾年的事而已

租房的確沒甚麼不好, 但從歷史上看, 就是接受子子孫孫都租房, 沒有累積財富, 世襲資產的機會, 只能等革命再找機會翻身, 而翻身的戲碼都一樣, 趕快累積房地產, 只是可能換一群而已, 因為人性永遠不會改變

心得是: 不管房價漲跌, 有機會就繼續累積房地資產
台灣房屋持有稅低土地私有,人口集中,別老拿歐美日來比,要泡沫可有的等了,中國土地公有房價卻如此高才是泡沫的首波,台灣土地私有造成台灣人均財富近400萬元,整體經濟價值才有影響台灣房地價值的因素在,但靠炒房炒地這點經濟因素要影響台灣整體房價,效果有限,看看財團們何時收手買地了,這指標才是值得參考,畢竟他們也是請了許多專業的經理人共同分析的決策,比起小貓自己google找文章還來得準確多了
abc003 wrote:
哈布斯堡王朝就是依靠...(恕刪)

標記一下好文,有時間慢慢來拜讀。
20202020
川普新政:中美國Chimerica經濟共生體的誕生和毀滅



中美國(Chimerica),又譯中美聯合體、中美經濟聯合體、中美共同體、中華美利堅等,是尼爾·弗格森和莫里茨·蘇拉里克創造的英語新詞「Chimerica」的意譯,指中國和美國間的互利互依關係,與希臘神話中會噴火的怪物喀邁拉(Chimera)的拼寫相近本詞最早在2006年底提出。

中美國的誕生和毀滅

不是中國或美國 ,而是中美國Chimerica變成一個國家........

中美國這個國家西部的人們拼命儲蓄

而這個國家東部的人拼命借債消費

有一天資金鏈條斷裂中美國分裂了.....

「中美國」經濟婚姻的利益基礎,正在出現裂痕,並逐漸瓦解。美國對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的容忍度,本是建立在中國生產、美國享受,中國儲蓄、美國消費的模式之上。未來中國經濟轉型勢必要求將國民經濟的主要資源,從向海外市場傾斜轉向國內市場傾斜,從而減少向美國的儲蓄輸出。這一進程將改變美國繼續容忍中國經濟增長的基本立場。目前,希拉裡宣稱的「美國的太平洋世紀」昭示著美國戰略態勢的根本變化,中國東海、南海問題日益尖銳的困擾,正是這種變化的前兆。 【中國的兩大出口品種:商品和儲蓄】

  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學者就說美國終於發現了自己的「比較優勢」,那就是出口美國國債。當時,日本是美國國債的主要進口國,支付的則是國內儲蓄。20世紀50年代開始,先是德國人,後是中東石油出口國,然後是日本,現在是中國,陸續承擔起向美國出口國內儲蓄的包袱。

  出口部門就好比獵人,出口創匯就是他的獵物,這些獵物無論以何種貨幣形式體現,其本質就是中國新增的儲蓄。當中國購買美國國債時,實際上意味著國內儲蓄流向了美國。獵人本可以用這些儲蓄去更好地改進弓箭,更多地在市場中交換其他商品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質,同時刺激國內更大的消費,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但是,現在獵人新增的儲蓄被借走了一半,這相當於國內新增的技術進步的能力、消費的規模和就業的機會被同時削弱了一半。

  當這些中國人的儲蓄流入美國之後,它們並沒有進入美國的實業領域,幫助美國獵人去改造它們的弓箭,增加打獵的水平,以更多的獵物來償還借入的別國儲蓄,平衡美國的貿易逆差。這些借來的錢實際上流入了美國的金融領域,推高了美國的資產價格。從2001年「911」事件到2003年伊拉克戰爭,美聯儲連續13次降息試圖刺激經濟增長,結果卻催生出一個美國200年歷史上最大的房地產泡沫,中國人的儲蓄變成了美國房地產狂歡的泡沫和伊拉克戰火的硝煙。

  房地產泡沫助長了金融創新的烈火,美國人房產增值部分得以輕鬆套現。如果一個美國老太太去年買的房子價格是40萬美元,今年房價漲到了50萬美元,銀行將鼓勵她把一年中增值的10萬美元以「增值抵押貸款」的方式打折貸出7萬美元,在沒有任何收入增加的情況下,美國老太太白白多得了7萬美元的消費能力,她開始瘋狂消費,整修廚房、改造花圃、看電影、下館子、四處旅遊、商場購物,當她把錢花出去的時候,就刺激了美國的消費,帶來了就業和經濟的增長。結果,更加繁榮的經濟指標,帶來了更大的股市泡沫和房地產上漲,美國老太太第二年有了更多的消費資金。於是,美國老太太不再儲蓄,2005~2007年,美國的儲蓄率自30年代大蕭條之後,第一次連續三年出現負增長,為甚麼還要儲蓄呢?反正有中國老太太在省吃儉用地打工和儲蓄,反正這些儲蓄都會流入美國老太太的錢袋裡,這樣一種模式不是皆大炊喜嗎?中國老太太負責儲蓄,美國老太太負責消費,中國經濟增長,美國經濟繁榮,這樣一種「中美國」的合作,豈不是美國的「天上人間」嗎?

  中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與美國的資產膨脹型繁榮配合得天衣無縫。從本質上看,正是美國的資產膨脹拉動了中國的經濟增長,中國的第二級火箭的燃料就是美國的資產泡沫。只是這中間存在著一個爆炸性的問題:資產膨脹能夠無限持續下去嗎?

  別忘了,美國老太太每次用房地產提款機取錢的時候,都增加了她的負債,而她的收入增長卻遠遠趕不上她的債務膨脹,資產膨脹背後其實是債務膨脹,越來越大的債務負擔使得美國老太太的還本付息的壓力與日俱增,她不得不指望著利息永遠保持超低的水平,因為她的財務狀況已經到了壓力的極限。最後等來的卻是美聯儲2004~2005年的連續7次升息。

  如果美聯儲繼續維持超低利息政策呢?那麼房地產泡沫的規模將會更大,泡沫破裂的殺傷力也會更強。美國老太太的「債務堰塞湖」在2007年終於開始崩潰了,2008年更多的美國老太太出現了集體債務違約,美國的資產膨脹型繁榮終結了!

  伯南克試圖用印鈔票的法子來進行「資產再通脹」,恢復美妙的資產膨脹型繁榮。可是,印鈔票能帶來真實的儲蓄增長嗎?能創造真實的投資和消費嗎?美國老太太在原有的沉重債務負擔之外,又增加了拯救華爾街的巨大社會成本,不斷飆升的國債為美國老太太的「債務老虎凳」又加上了一大塊磚,美國社會的痛苦指數飆升到30年代以來的最高水平,不堪痛苦折磨的美國人紛紛湧上街頭,點燃了「佔領華爾街」的世界風暴。高失業伴隨著沉重的債務,再加上退休賬戶上金融資產的萎縮,已壓垮了美國老太太的進一步透支消費的任何念頭。美聯儲超低的利率政策,一輪接一輪的貨幣量化寬鬆,打消不了銀行貸款經理們如驚弓之鳥般的狐疑,也提振不起美國老太太再去炒房的慾望和能力。

  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這是一種模式的終結!

  80年代以來,美國的債務驅動型經濟增長帶來了資產價值的膨脹,這一新型經濟模式在21世紀的頭7年,為美國贏得了快樂而逍遙的美好時光,為中國經濟起飛的二級助推火箭提供了充足的燃料。如今,這一美妙的經濟「永動機」熄火了,「中美國」必將開始分裂。

  那中國老太太借給美國老太太的儲蓄該怎麼辦?美聯儲的法子就是QE1、QE2以及未來的QE3,甚至QE(n+1)。所謂量化寬鬆貨幣的本質,就是稀釋貨幣購買力,變相沖銷負債壓力,美元對其他貨幣貶值的主要目的,正在於侵吞其他國家的儲蓄!

  除了第二級火箭帶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實際儲蓄面臨著重大損失之外,更為嚴重的是,第二級火箭的燃料沒有了!中國新增儲蓄的能力面臨日益枯竭的困境。沒有新的生產率大幅提升,就沒有新增儲蓄的來源,也就不可能進行真正的投資和消費。中國政府的財政刺激和投資推動,帶來的必然是通貨膨脹的壓力,最大的效果僅僅是維持經濟運轉,而不會帶來真正的繁榮!


不斷累積的債務已經型成一個堰塞湖

歐洲太平洋資本公司的CEO彼得希夫(PeterSchiff),在一次演講中將QE3對世界的危害表達得形象傳神,他模擬未來有一天美國總統發表的電視講話:「同胞們,我們將大幅削減公共開支、提高稅收、取消基礎醫療保障、減少養老金發放,這麼做的目的是中國人想要我們還錢。你們認為這會發生嗎?永遠不會!美國人民會說,你們這些可惡的中國人,明知道我們還不起錢,還硬要把錢借給我們,你們是高利貸的吸血鬼!我們永遠不會還錢!」

彼得希夫尖刻地指出:「中國人似乎都是鴕鳥,當有人告訴他,美國人從來就沒打算還錢給你們,因為他們幾輩子也還不清這些錢。中國人聽到這話的反應竟然是將腦袋埋到沙子裏去,然後告訴自己說:不會的,不會的,美國國債是全世界最安全的投資。然後一如既往地將中國的資源送往美國,換取綠紙片,接著去買美國國債。而中國還有1億的貧困人口,這些同胞的生活似乎完全比不上美國國債重要,原來世界上最歧視中國人的竟然是中國人自己!」





美國永遠不可能減少債務赤字和貿易赤字原因很簡單..............

1960年代經濟學家特里芬就已經給出答案了

美元是國際儲備貨幣如果減少貿易赤字把美元賺回去,那麼全世界會發生流動性緊縮


1997年亞洲經融風暴、中南美洲的金融風暴、2007年赤貸危機 、1999年網路泡沫等等等

這些事件都和升息有關

同時美元是以國債當作發幣基礎的,也就是絕大部分國家的紙幣背後都是美國國債

如果國債到期之後不增加新的債務,或幣發行背後的抵押品美國國債減少會導致貨幣供應減少和流動性緊縮的狀況

那麼債務體系會發生內爆,所以債務只能不斷增加供應,

這也是各國央行這麼害怕通縮的原因。

而不斷供應的國債又需要不斷的壓低利率干預,以避免政府借了太多高利貸而破產

這又導致了資產價格泡沫,各國負債比的高漲

美國為什麼能夠長期的印綠紙片和長期維持貿易赤字買回實體商品消費大家呢?

因為美元是貨幣債務的經濟系統,是用債務驅動型的經濟

在古典金本位時代,國際貿易是能夠維持均衡的

1.如果一個國家長期貿易赤字,匯率遭到高估,黃金就會大量外流,

導致本幣匯率貶值,而導致出口產品更據有競爭力

而更多的出口又會賺回那些黃金,

2.相反的如果一個國家匯率遭到低估,會導致貿易的出口賺回黃金,導致本幣升值,而匯率升值降低該國的貿易出超

所以長期下來 進口=出口 這就是貿易體系的「均衡機制」

沒有國家能夠無條件消費其他國家,生產多少才能消費多少

古典金本位導致國際貿易體系的均衡,金本位時代沒有國家能夠長期維持貿易赤字

而二戰結束之後美元做為國際貿易結算+儲備貨幣,打破了這種均衡

在更早之前英鎊也是如此一戰之後英國沒有足夠的黃金,因此1922熱那亞會議之後

誘導各國央行建立起外匯儲備,而美國又透過道威斯計畫和楊計劃把自己的美元塞近德國威瑪共和國的中央銀行裡

最後自己卻玩起了貿易保護主義減少對外輸出美元,而各國在得不到美元供應之下無法還債發生了1930年代大蕭條

這最後也導致希特勒的崛起和日本軍國主義








美國在雷根時代1980年代大量舉債消費,同時美元指數上升到160

這是那時候經濟獲得高速發展的原因,這個代價就是雷根第二個任期結束之後美國國債增加3倍




而小布希的伊拉克戰爭又成功讓美國國債翻倍

歐巴馬時代QE也成功讓國債再次翻倍

川普時代如果又維持雷根時期的經濟高速成長

那麼債務擴張不可能比歐巴馬時代和小布希更少

如果美國要維持5%經濟成長率 那麼債務至少要每年增加12%以上

一方面減稅可能導致中產階級多消費,而大量公共建設和政府支出干預經濟的確也會造成名目GDP的成長

但是大量舉債這是不符合保守派的作風的

美國國債泡沫一定會在2030年以前崩潰

但美債崩潰這也不代表美國崩潰

,因為川普是賴帳專家和「破產專家」

在成功賴掉所有美國欠各國的債務以後

美國無債一身輕,直接拿出FED壓箱底的8000噸黃金恢復金本位

倒楣的就是各國央行買了一堆美債

請注意,美元崩潰決不意味著美國崩潰,

相反,在賴掉所有美元債務之後,美國反而得以輕裝上陣。

在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科技創新能力和豐富的資源基礎之上,

美國通過「破產保護」,徹底擺脫債務糾纏,更改世界貨幣遊戲規則。

最終,美國將拿出它壓箱底的8100噸黃金儲備和3400噸IMF的黃金,

此時,美國為了「拯救貨幣信用」,

不得不將「新貨幣」與黃金掛鉤,以取信於天下。

當然,世界上缺少黃金儲備的國家將是最大的輸家。

屆時,美元失去的不過是一條「債務的鎖鏈」,

而得到的將是一個金光燦爛的全新世界。

會重蹈1923年德國超級通貨膨脹的覆轍嗎?

如果會,那麼極少數人開始大規模做空美國國債就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彈。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