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7995 wrote:房子本來就是奢侈品 ,是誰跟你說是民生必需品的?因為來到台北市工作所以政府有義務責任,應該讓人買得起台北市?不要再幻想了天龍國的房子本來就不是給領固定薪資的人買的天龍國的房子不是民生必需品、而是奢侈品既然屬於奢侈品就不該用什麼 [[房價所得比]] 幾倍幾倍、這些數據來檢查天龍國的房價你說政府有義務讓人民有住的地方?住的地方也不一定是指房子可以去搭帳篷啊.也是選項之一 別崩潰,你應該也認為50元便當是奢侈品,20元以下的泡麵才算民生必需品
我來猜猜樓主的意思食衣住行都是現代社會中人類生活的重要需求食:可以自己買菜回來煮~也可以出去外面餐廳吃衣:可以自己買布自己縫製,也可以找人訂做,或是買成衣,沒什麼機會穿的衣服可以用租的住:可以買屋,可以租屋,也可以搭帳棚,甚至有人睡在都市內的公共場所,或是在河灘地,深山中搭房子。行:可以走路,可以自己騎機車開車(車也可以用租的)也可以搭大眾運輸工具...所以:滿足需求的方法很多,買房地產不是唯一能滿足住這個需求的方式。--因此房價高低和居住權益的連結就不是那麼直接了...與基本人權的關係更薄弱。
hantai wrote:滿足需求的方法很多,買房地產不是唯一能滿足住這個需求的方式。--因此房價高低和居住權益的連結就不是那麼直接了...與基本人權的關係更薄弱。 延伸推論: 那房價跌就不用喊甚麼救市了, 反正算奢侈品, 沒財力最好不要亂買房, 免的輸到脫褲!
sunhm wrote:延伸推論: 那房價跌就不用喊甚麼救市了, 反正算奢侈品, 沒財力最好不要亂買房, 免的輸到脫褲! 說得一點都沒錯~投資奢侈品或任何其他東西,成功失敗都是自己負責~再延伸推論就可以得出:要求政府介入干預的都是企圖用政治力挪動眾人的資源去拯救該責任自負的投資。--讀書的時候去上課是一種投資~翹課去打工拿時間換金錢也是一種投資。投身社運也是一種投資~花時間在網路上支持社運也是一種投資~都可以應用上面的推論哦。
cghcep2001 wrote:這⋯神回⋯不知道怪...(恕刪) 一點都不神只是他搞錯的點你沒發現罷了參考這條新聞吧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0829/460677/聯合國副秘書長埃利亞松警告,全球仍有25億人缺乏廁所等基本衛生設施。各國國情不同 各地的資源分配和各種物資(包含內褲和廁所以至於房屋)的需求也不同照:如果很多人沒有就是奢侈品 這個錯誤命題來看就會走進對奢侈品的錯誤認識。他乾脆說:全世界有一半的人沒有男性器官,所以男性器官是奢侈品。 會不會更乾脆點?(當然 出生時沒有從娘胎帶出來,或是因為什麼原因失去了,之後想再裝一套回去的成品目前也不會太便宜就是了。)--回頭說居住,在台灣絕大多數的人居住在有屋頂的房子裡,那麼奢侈的是什麼呢?奢侈的是在特定地段的特定生活環境,由於需求大於供給,因此造成價格上漲,不論是房租或是房屋買賣的價格都是如此。如果只是要滿足居住需求,那麼"房屋和土地的所有權狀"就並不是必需品。如果只是要有地方住,哪裡都好,那麼"租/買在都市的蛋黃區"就不是必需品。而居住這項基本需求被某些特定想法的人轉化為:在他們最想要的地點,以他們願意負擔的成本獲得可居住的房屋(不論租或買)那就不是原本 住的需求,而是對居住品質和生活便利性(就業就學各方面)的要求。就像需要有個袋子裝東西塑膠袋也可以裝環保購物袋也可以裝但有人要求裝東西的袋子必須要有設計感,夠時尚,又有一些人要求要有很多功能,再有一些人覺得應該要有收藏後會漲價的投資價值...那就不是必需品,而越來越像是個奢侈品了。這樣夠清楚了嗎?樓主的標題如果改成:特定地點特定條件的房屋所有權狀是奢侈品,並不是民生必需品也許爭議會少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