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學區包租公?爽領房租退休養老?最新2016即將到閉大學排名出爐,25萬交易量將成為台灣史上最高量(未來60年)


小摩星 wrote:
教育部:大學校地可...(恕刪)


教育部大學校地可轉社會住宅

這只是選項之一

大學董事會有可能做嗎?

好處夠嗎?
2227995 wrote:
教育部大學校地可轉...(恕刪)



破產前

五折四折三折二折一折現金,都比一張資產負債表紙(0.5元一張)值錢


除非一堆人干願不領薪不要退休金要當神仙
想也知道快倒閉的學校會硬撐
1.【遭排名】學校要提告?告甚麼?誹謗?妨礙名譽?

(1) 有真實數據統計,有模型資料可稽,有客觀條件,並非全主觀臆測捏造
變成這些學校要提出證明,靠北根本沒有少子化這個事,亂講,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
贊成提告,這樣版主拿到不起訴書後,還能反告一個誣告,搞不好還能民事求償、精神損失

阿不然路上隨便叫人小心,小心會被提告歐,因為這代表你看衰我,我是一個聰明的人我不會跌倒

(2) 少子化本來就是可受公評之事,又不是你說沒有就沒有真要告起來
這樣好了
奇摩網路也要告,因為提供平台亂傳少子化根本沒有的事情,01當然也不能免除刑事責任一定被告

中華電信也要被告,畢竟有能上網的硬體,亂傳了台灣少子化會害大學倒閉這個不實的訊息,這一定要告的


2.硬撐,首選當然是合併阿,台灣大學合併政治大學在合併義守大學
合成台正義大學
隔年繼續合併成功大學、文藻技術學院、稻江科技大學
這樣就變成【台正義成聞到】大學

在合併文化大學、中正大學
這樣下去不難看到台正文誠意中青海到南大學

反正全國合成一所大學我也是不會意外,教育部一點解決的誠意都沒有這也很正常
畢竟我們政府說要組織再造、精簡機關
從我大學畢業的行政院有8部2會
到現在你們自己去查一下行政院現在有幾個部門,有幾個特任官,有幾個部長
廢話,一堆官阿,越裁、越精簡越多啊,這很正常啊

都說了小學都萬掰萬教學也沒差了,大學營利目的,要求老師、教授想留下來,每年學生業績配額也早就是現在進行式了
合併到最後,實在沒人了,就是跟政府伸手阿,就跟國中小一樣
這是我們攤開來看鐵一般的事實,一定會這樣幹的
可惜阿
新生兒實在崩的還是太厲害太多了,這招歐,恐怕未來稅基大崩後10年內會越來越難用
併來併去,老師還是得回家吃自己,部分校區還是得荒廢,部分學生還是得被轉來轉去當白老鼠


3.大學少人倒閉這不恐怖,看一下數字,整個社會未來都少人,這才是真正恐怖的地方

這才是真正房地產剛性需求的崩盤,甚麼大學城附近生活圈崩盤,老房東房租早就收購本,這個都是假議題啦,又不是只有大學倒閉附近收租房東房價會跌
本段標題的最後面才是見真章的>>25萬交易量恐將成為絕響

這個打擊就不分東西南北,不分男女老幼都會受到影響了
啥小?豪宅不受影響
本來10000人可以出一個人中之龍的富豪,40萬人可以出40隻龍
現在只剩下16隻龍,那你說剛性需求有沒有影響

所以沒有人,那就是葛屁,不管你用甚麼方法救都沒用
香港、上海,94人多94狂,房價就是噴,甚麼少子化都不怕
日本、韓國就不一樣了,排他性高,嚴重的少子化就會有影響
台灣??南進??印度人急者來台灣移民?

所以阿,這些未來少掉的人,我們大有為政府正積極地用外勞、外配來填埔
是不是惡性循環我不知道
目前看起來,很像是


4.既然已經是事實,廢校蓋社會住宅有何實益?
當然是有實益阿,而且是真的十億
首先,你可以不用拿我們的納稅錢去補貼一些爛校,該倒就倒、該廢就廢不用合併死撐,早點停損
甚麼,每個學校都說自己認真辦學好,績優
我當然不反對阿,蓋在荒野的大學要是能磁吸學測前500名的搶者分發,那我也樂觀其成阿

其次,爛校清算結帳買單葛屁後,當然會有剩餘資產、校地、硬體設備阿,依照相關規定,該繳納國庫的就繳納,該充公的就充公,該發還的薪資、資遣費不要欠,大家各奔東西,該去對岸深造創業的、該去澳洲殺牛打工存錢開咖啡店的快去,硬撐個10年,保證到後來都是一些老師、學生權益受損,能鄉愿嗎


國庫充裕了,當然就可以不用鳥這些偏鄉小學、中學、大學校地有沒有利用了
賣掉就是了
甚麼,剩下這三個偏鄉的小朋友會沒有老師、沒有書念阿,通勤上學要一個小時阿
拜託,講這種廢話真的是沒有大腦的,就跟都快餓死了還在爭辯,我一定只吃麥當勞,不要給我肯德基
講句誇張的,為了給偏鄉3個小孩有書念的資源,結果有28個小孩因為父母低薪、揹高房貸不敢生,死在保險套、避孕藥上,其實想想也不會太誇張


國家都快亡了,還管三個小孩有沒有書念,又不是叫你不能唸書,該轉學、該補貼通勤費用,該建構遠距教學的就做
平平為了三個小孩,要養校長、副校長、學務主任、教務主任、訓育主任,六個年級老師、人事室主任、會計室主任、出納會計、辦伙大媽、剪草工友……….
一年花個幾千萬

這些國家稅金最大的資出佔比【教育經費】是拿來這樣燒的嗎?

資源重新分配
回到最核心的根本工作上來做
**給企業補貼、提高年輕人待遇、工資、創業機會貸款
**補貼生育補助、多生的家庭少繳一點稅
**廣建社會住宅,讓年輕夫妻能跨越丈母娘天險,有個穩定的家來多生小孩、多消費、刺激消費良性循環,而不是都拿去揹房貸還得意很節儉,嗯嗯我小孩尿布都還是手洗歐,我買房,我全家一天只能花157元

要裁派出所、社工單位、精簡政府組織我舉雙手雙腳贊成阿
不過請搞清楚,缺額和超額在那邊,就去做!!


我看政府是不會管這些事情的,基本上面對民粹也無力,能顧好選票就偷笑了
民粹這麼大,你說要剷平就剷平阿,你說要發生育津貼就發阿,那我老人津貼要更多歐,你說要在我家旁邊蓋社宅我跟你拼命
所以歐
結論,【顧好自己的資產】,少子化號稱雖然動搖國本,但是是個假議題政府不會重視,所以未來國家財政是一定完蛋,請自己提早理財提早因應

PS.這些事情如果發生在共產主義國家或台灣早期民主專制時期,我相信我不會也不敢這麼看衰小

chaver wrote:
呵 想不到母校能拿...(恕刪)


好久沒回去了,大學4年真是懷念呀。

現在還在提少子化何用?政府都不當一回事了 ,真是浪費時間。
迷思.....
少子化的原因是甚麼?
不是沒錢生活,看看幾十年前的人或現在落後國家的人,
更沒有錢、生活更苦但是生很多。
台灣目前的少子化現象應該叫做正常化,
從人口密度超級高的狀態往正常一點的方向去調整。

當前與其鼓勵生育不如鼓勵產業升級,
台灣的經濟本來就不是靠內需市場。
先進國家是以產業自動化來應對少子化,
並非人口眾多就能讓國家富裕起來的。
高壓與高度競爭的南韓大學

看看南韓大學生多認真努力

再看看台灣所謂的「大學生」


南韓 1960







南韓 2015






今年學區不知會不會又是房市最熱最棒題材,快來搶進買學區,買小套房可以設戶籍也好

李建興黎明 wrote:
今年學區不知會不會...(恕刪)


條件好一點的直接讀私立明星學校,學區慢慢成為過去式
以前40萬新生兒只有五萬名大學生,現在不到20萬新生兒,應該只需要三萬名大學生,招不到學生的學校該收一收了,長痛不如短痛,空出來的資源可以做很多事,補貼東南亞學生來台,更是可悲。
40萬新生兒的時代,大學生一年的供給量只有一萬多,因我也在那40萬之中。
只是,那時光這一萬多已經開始有點嫌多了,因那時咱這國立工科的,出來只能從技術員或助工開始幹,不過那年代還能用之字形前進法在三五年內爬上中階,十年內爬向高階,而現在,缺少人更不敢動,過量的供給,更是擺攤一地"學士"。
還好,當年聯電曹老大創了句"Title不用錢",所以"作業員"從此絕跡,"技術員"無限出缺,學士們還是能像我們那年代一樣從"技術員"幹起,只是那年代技術員得管一個組,現在輕鬆多了,管好自己就OK了。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