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洗風向球的日子結束了 文章已刪除

phalex3 wrote:
我希望到1000年後 看到人類可以進步到甚麼程度
是否還會有人作著夢 卻不懂得如何實現夢想

人因夢想而偉大
你不用到一千年後我就能跟你說這種人永遠都會有
當然一千年後人類還存不存在還是地球還存不存在都是個問題了
phalex3 wrote:
加油....

不一定要買房

多買一些公仔 多買一些照相機

多出國旅遊

乖..(恕刪)



我一向都很乖阿,

房子有得住就好, 賺錢我還是腳踏實地好點
下輩子才不會收破爛....

1tac wrote:
推估85~90年的平均房貸利率也僅6%左右(從上表得知房貸利率略高於一年期定存, 對照樓主提供的85~90的定存利率圖得此估算)


1995年聯合報售屋廣告
樓主這篇立論根本錯誤百出,前面很多大大已經把你打臉打得腫成豬頭了


1.貸款利率高的年代,你存頭期款也會存比較快,因為有高利率幫你存多一些的頭期款

2.現在的房價是20年前的五倍,但20年前月薪就已經普遍3~4萬,現在也是3~4萬,當然是以前房子好買太多了,且現在只能買到20年的老房子,20年前是買到全新的房子,這根本沒得比

3.利率是一直下調的,所以一開始高利率不代表後面一樣要以高利率還款

4.房價低,頭期款相對佔比較重,一開始不用貸到高成數,貸不到3~4成就能買房,現在高房價,可能要貸到7~8成才勉強買得起,以前借得少自然還得少,現在要借得多,還到最後利息支出甚至還更高



我想把你丟在二十年前,我確實可以看到你很慘
其實 20年前台北市房價並非如大家想像的低檔 網友厲害蒐集當年社會動盪新聞 我正是當年在大家拋售身家財產移居國外 房價跌落谷底時撿到便宜買到房的人 當時我家附近一坪約25~30萬不等 我付了2/3房價的頭期款後 每月薪資收入最少要6萬才能支付貸款和生活 所以我判斷像20年前那樣的支出 以現在三四十歲的上班族收入 應該也是很辛苦 只是我很慶幸自己已經苦盡甘來。當時買屋失血過多 沒有閒錢作定存 更沒法再買第二間作投資 (即便現在房屋翻4倍 但賣了就沒屋 要不就住郊區),當時只要有多餘的錢就還房貸 因為當時房貸8~10% 而定存只有5~6% 還房貸比定存賺。20年前的台北市已經是繁華都市,捷運木柵線剛通車 主要交通工具是公車,最高地標是台北車站對面的新光大樓,公司、政府機關已全面電腦化,個人電腦也可連線上網搜尋。
我是宇宙人 wrote:
你這個問題跟「如果能...(恕刪)

人家寫這麼清楚,你倒好,連看都不看就直接嗆人家。這是展現自己的無知嗎?
20年前和20年後都一樣

房子給有錢人買的

高房價也是有錢人買上去的

和所得的相關係愈來愈低


A*Man wrote:
分享幾個別人發表的文...(恕刪)
20年前,1995年,我剛大學畢業,
樓上的高大去年回的內容中肯,
那個時間點買房的,到現在,沒有那麼賺,
因為1999年到2003年房地產市場又有一波急殺。

買房自住,好只好在,有個殼,安身立命。
其他沒了,漲了,也是紙上富貴。
以前300萬而現在3000萬的房子
在它300萬時應該是生活機能不佳,捷運不知道有沒有
20年後漲10倍
在它3000萬時應該是捷運好幾條,生活機能超級好

所以現在應該是去找300萬的地點
等著20年後會發展成3000萬~~~

以上都是夢見的
高橋光 wrote:
其實 20年前台北...(恕刪)



民國八十一年前,房價在高點

利率又高 房子炒作很厲害 也是俗稱的台灣錢淹腳目時代

當時房價高到,有人買不起房,發起無殼蝸年運動

那時候台中南區華廈一坪約十五六萬

森林公園附近 大約一坪十七八萬

七期別墅一坪 二十萬

利率約百分之七

九二一後變南區五萬 森林公園變九萬


老實說,當時我也只能在九二一後買房

之後也沒閒錢買房

尤其房價大跌 誰敢買 除了剛性需求

幾十年前房價也大漲 大跌過

漲的時候 沒錢買 跌的時候不敢買


所以這可以看出個買房方式,就是等大跌,自己有剛性需求,就該買了,平時就要存款,出手時,貸款就不會太重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