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0235 wrote:*某些*年輕人不僅想插隊還想便宜買到樓下便利商店的蛋蛋,而不想像前輩先賢們(投機客例外)之前走路到2公里外的便利商店買,國外1.2小時內的通勤距離很正常。 其實很多年輕人砲3/4 甚至5年級生,為什麼當初工作沒幾年就可以買雙北的房子,像我的岳父(三年級/藍領)當初也是工作了十年左右,才買得起12坪的三重市的房子,而你知道那時候三重離台北車站要多久嗎?一個半小時跑不掉.....所以都一樣,大家都是工作十年能得買離上班1.5個小時的房子,沒有什麼以前比較爽這回事.....他們家只有男生可以補習,唸大專,女生只能自生自滅,也要這樣才能買得起第二間12坪的房子有沒有三年級生很爽的八卦? 嗯....我沒有吔....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10年前基礎利率是4...(恕刪) 現在的新鮮人大多是買房無望的,會提新鮮人的平均薪資只不過是突顯房價過分炒作罷了,房價所得不成比例社會嚴重M型化已經是很明顯的問題而持有課重稅正是我所認同的,比照所得稅模式依房地實價課稅才是合理的方式。至於稅繳不出來⋯就法拍reset房地價格吧空屋一堆,明顯供過於求,房價還一直漲的確很奇怪,雙北就算了,連竹北都這樣
所以樓主是認為房價會崩所以不該買嗎?這完全是投資客心態啊!自住的角度應該是房價會跌很合理就像買車會跌價一樣使用者付費只要有需求房子喜歡價錢可接受就可以買了管他會漲還是會跌東西是買來用的不是買來看漲跌的想請問樓主身上有那樣東西正在使用中還不會跌價的?
樓主如果知道台灣人口 民國五十年1100萬人,現在人口2300萬人,大概就不會太意外.就把台灣當成一個巨型大富翁遊戲是一樣的,先來的玩家把地都買完了,還可以傳給兒子孫子玩家,後來的玩家就只能付高價租金過路費.順便附上當年到現在的人口金字塔演變圖,可以看出當年不但人少地大,而且大家都是年輕人,上面沒甚麼老人,起跑點相對還算公平.現在不但地沒變大,人多了兩倍,上面還壓著一堆老人佔著位子倚老賣老,(包括我在內,呵呵)坦白說現在的年輕人我覺得唯一比較幸福的是體驗到比較進步的科技,但是生存的壓力並不比上一代小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