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管怎麼說人的心中都很難有真正所謂的中立
除非對這事是真的毫不在乎
而在心中有一定定見的情況下
任何發言都只是心中的多空之爭
而每個年度討論這問題.
不就是今年若漲了.看多的就來打看空的臉.
今年若跌了.看空的就來打看多的臉
只是前幾年因為連續漲以致空方一直被打臉
今年才剛開始.年尾再來等待"我年初就說XXXXXX..."這類文
然後隔年再繼續"今年一定XXXXXXXX..."的文又開始了
問題是不論漲或跌了.等真的你要的結果出現時你準備好了沒
或若一直出乎你預料的情況持續發生了你準備好了沒.也就是策略.
如看空好了
跌幾趴你會買.買哪裡.頭期要多少.每月還款計劃.等待盤跌評估幾年
而若出乎意料.漲了.漲多少內要追.替代的區域方案是什麼.等等
當然.若你理想的區域目前房價若已完全不在承受範圍內.備案中最遠的那區
承受度也還是離你很遠.那當然只是靠念力.或工作爆發.或中樂透了
而若看多的
基於你一直看多.那理論上就是有能力就再買一間或換更大間的之類的
然後看是何時要見好就收.或真的反轉了.幾趴內要斷頭出場或評估出租租金
的長期維持率..等等
以上為個人的一點感想..
最後事實是現在買不到十年前的價格,發文發了一萬篇還是改變不了事實
十年前的價格你的感覺貴,這樣現在跌個50%還是貴
就只好一直開空文了,只能用文字轟炸彌補心裡不滿
事實上有很多人不是買不起房子,是一天到晚想要買都會區
哪個都會區不是從雜草來的,
有錢人才買都會已成熟區域,沒錢人當然買未來會有建設空屋率高,一堆人罵的地方
機場捷運也不例外,等坐上捷運
舒適又舒服價值就會跑出來了,台北市跟桃園房價隨便一差就是2~3倍以上
還沒有開通之前都會有一堆人說
票價貴、時間長、空屋多、早已經反應在價格上了....
有些人永遠都只會在自己區域看全台灣房價
自己月領22k認為別人不可能領到100k
本人所有言論出於自編小說,純許虛構
勿認真,認真你就輸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