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社會宅的建議(我是認真的)

真的找不到國有地可以蓋再來想這招吧,
社會住宅管理問題已經夠麻煩的了,
到時某一層的所有權是政府、其它層卻是社區管委會,
然後建商有可能弄出一些手段去區分不同樓層的出入管道、
甚至刻意讓該層不好住、租不出去等等,
徒增困擾而已。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
不錯的idea
不過應該不可行
因為蓋好了
若是花同樣的錢 或者差不多的錢
每個人都想要搶市中心的社會住宅
怎麼分配 怎麼抽籤 都是很大的問題
調高價錢來決定順序
那還是會回到原點 根本照顧不到弱勢的族群


創意很好,但可行性不高

20%容積所增加的建築成本+社會宅造成的商品貶值很可能大於10%的容積獎勵價值

而且若是合建,則必需要與地主瓜分那些獎勵容積

若不分給地主,合建案勢必破局,地主沒有好處為何要同意讓社會宅進入?

所以都更也是不用想了,原住戶在好處不大的情況下,也是不會願意與社會宅做鄰居

結論,僅10%的獎勵容積在市場上行不通
說住社會宅會被貼標籤的
的確也是,想想以前住國宅的也是會有點難以啟齒說自己住那,
但現在國宅整個大翻身 以前最後一批信義區還是哪附近的國宅
都還要漏夜排隊搶人頭去買說
會不會到時社會宅的租戶會起來抗議要政府讓這些社會宅便宜賣給他們啊?
就像很多人明明知道是工業宅還硬是要買,
最後住戶一起抗議陳情,把工業區的工廠給趕走一樣~屢見不鮮 天天發生
d1994830715 K大 wrote:
付一點點年費<--不是繳稅的概念

強制加入公會繳年費,不就是換個名目繳稅?
公單位想從別人口袋拿錢,就是繳稅,
唬不了人的......

不是說繳稅好或不好,
而是兩面討好的結局往往是兩面不討好.

豪哥大 wrote:
結論也是多數網民認為可行嘛

大多人對社會宅的定義是中低收入戶社區(很可能還是低收入戶救濟型社區).
說起來當然滿口正義,真正蓋低收入戶社區在住家旁,到時想法可能又不一樣了.
除非市長大人願意一起住進社區內.
不知道柯P會不會蓋成這種的~

柯P: "這塊地蓋五萬戶, 成本要低!"
賤商: "沒問題! 像101一樣蓋高一點就行了~"

五萬戶 嗡嗡嗡 去上工


moominx wrote:
說住社會宅會被貼標籤...(恕刪)



吃東西怕噎到,所以有人就因為如此而不吃東西嗎?我想這問題的著眼點應該在於如何防止吃東西會噎到。

不好意思,因為看到很多人會講社會住宅標籤的問題,所以想提一下我的想法。因為怕貼標籤,所以應該搭配相應的管理配套措施去維持居住品質,所以品質佳且租金低廉的社會住宅住戶反而會有人搶著進住。

而擔心民粹問題,可以透過一開始的契約規範去待日後有不守合約者,可用進行強制力介入,公家的東西是大家的,可以不做營利便宜用,但不代表可以賤賣給特定人。這常識觀念我相信我接觸的大部分人都還是有的,所以我不會太擔心這個問題。

至於提到的工業區工廠被趕走的例子,我想法是當都市在土地的發展上會往更有利潤的產業發展,從而產生的工業區轉移,而工廠業主也從土地變更的當中得利,甚至是其所希望的。所以執政者在這裡須注意的應該是工業區的轉移是都市產業的升級所致,還是因為炒地皮影響的產業空洞化。(很遺憾的是,台灣目前看起來很多地方的情況都是因為土地利益而促使工業區變更為住商區域。所以才更要平抑土地投機的狀況,不然與其辛苦經營工廠製造業,還不如把員工遣散,廠房土地拿來炒地皮更好賺,這絕非社會之福。)
john0002 wrote:
給建商增加20%的容(恕刪)


你這個方式很好,很棒,但不會過。

建商力量比你大,他不想在豪宅裡面蓋社會宅,
政客智商比你高,你只有一票建商可以金援。

結案。

所有喊居住正義都是假的啦
iSam Say Say Song
一鍋湯裡加一顆老鼠屎

老闆告訴你多送 10% 湯料

請問,你還會買嗎??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