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也是,想想以前住國宅的也是會有點難以啟齒說自己住那,
但現在國宅整個大翻身 以前最後一批信義區還是哪附近的國宅
都還要漏夜排隊搶人頭去買說
會不會到時社會宅的租戶會起來抗議要政府讓這些社會宅便宜賣給他們啊?
就像很多人明明知道是工業宅還硬是要買,
最後住戶一起抗議陳情,把工業區的工廠給趕走一樣~屢見不鮮 天天發生
moominx wrote:
說住社會宅會被貼標籤...(恕刪)
吃東西怕噎到,所以有人就因為如此而不吃東西嗎?我想這問題的著眼點應該在於如何防止吃東西會噎到。
不好意思,因為看到很多人會講社會住宅標籤的問題,所以想提一下我的想法。因為怕貼標籤,所以應該搭配相應的管理配套措施去維持居住品質,所以品質佳且租金低廉的社會住宅住戶反而會有人搶著進住。
而擔心民粹問題,可以透過一開始的契約規範去待日後有不守合約者,可用進行強制力介入,公家的東西是大家的,可以不做營利便宜用,但不代表可以賤賣給特定人。這常識觀念我相信我接觸的大部分人都還是有的,所以我不會太擔心這個問題。
至於提到的工業區工廠被趕走的例子,我想法是當都市在土地的發展上會往更有利潤的產業發展,從而產生的工業區轉移,而工廠業主也從土地變更的當中得利,甚至是其所希望的。所以執政者在這裡須注意的應該是工業區的轉移是都市產業的升級所致,還是因為炒地皮影響的產業空洞化。(很遺憾的是,台灣目前看起來很多地方的情況都是因為土地利益而促使工業區變更為住商區域。所以才更要平抑土地投機的狀況,不然與其辛苦經營工廠製造業,還不如把員工遣散,廠房土地拿來炒地皮更好賺,這絕非社會之福。)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