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試問妳週遭親朋好友有買房賠錢真實案例嗎

看地區吧,連續多頭賠錢很難,但不是每個地方都連續幾年多頭,很多人喜歡說,
如果你40年前買房子,現在漲了2倍,那是現在行情最高的統計數字,
中間也是起起伏伏,如果是台北精華區,人口淨流入,可能穩定都有一些漲幅,其他地區真的還好。

房市多頭幾年每個地區都不一樣,以我家附近來說的話可能是最近五年,
房價飆的高,有能力的或不知道以前行情的就買,本地人觀望看好戲的心態多,
五年前我們同排的透天,30%被法拍過,如果都是多頭,很好脫手會被法拍嗎?
預備進入法拍到整個程序走完,要一年左右。

昨天才跟一個老闆在聊,他說他一群好朋友工作40年左右,有事業成功的也有什麼都沒有的,
有投資房地產,沒有撐到多頭,沒人買沒人租,一間一間被拍賣什麼都沒有。

也許台北、新北、新竹或連桃園都多頭10年以上,其他地方真的還好,盲目補漲。

很多人說建築成本要多少,所以房價多少以上算合理?

前幾天有個新聞,美國底特律一間房間用一支IPHONE 6成交,當沒人買的人時候,
賣的出去就是合理價,而不是成本價固定加多少,美國的例子也許不會發生在台灣,
不過這是一種思考模式。
97年底我在大直明水路買了一間大樓的樓中樓
看上是永安國小的學區 號稱是採班群教學的新學校 從小一就有英文課
想說要是有了小孩這個學區應該不錯
當初窗外可以看到淡水河 捷運還沒開工
現在捷運完工了 但周邊都蓋起來了 只能看到對面的大樓

實坪有13坪 公設陽台將近2坪
自己裝潢成樓中樓 可用空間約20坪
當初買價含車位910萬 裝潢和家具花了將近100萬
從來沒住過 就結婚出國唸書和工作到現在
去年底託媽媽賣掉 890萬成交
十五年的貸款利息 水電房稅管理費 通通打水漂

我本無心 wrote:
房市多頭這樣多年 何...(恕刪)


大家太認真了吧!
還舉這麼多䅁例

樓主說房子是完美的投資工具
這句話根本不成立
就沒啥好討論的

c78a86102 wrote:
大家太認真了吧!還舉...(恕刪)

這世上要是有完美的投資工具還會有窮人嗎?
這句話本來就相當矛盾

BLURRY wrote:
前幾天有個新聞,美國底特律一間房間用一支IPHONE 6成交,當沒人買的人時候,
賣的出去就是合理價,而不是成本價固定加多少,美國的例子也許不會發生在台灣,
不過這是一種思考模式。...(恕刪)


上個月才去底特律開會 真的跟十幾年前差很多 現在非常蕭條
市區和周邊城鎮到了晚上超過一半的房子沒有開燈 都搬走了
上面那則新聞裡的照片 其實屋況看起來還很好
撇開房貸不算 (搞不好都被銀行收回債權了) 美國房子的開銷不少
屋主每年要繳的稅大約公告房價的1~2% 保險費約房價的0.2~0.4% (幾乎大部分的市鎮政府都規定保險費是必繳)
底特律地處溫帶 冬天會到零度以下 即便不住人最基本的暖氣開銷可能也跑不掉
而且不住人也是要割草鏟雪 不然還怕被告被罰
還要怕被闖空門破壞
房子除了本身折舊之外 每天還要燒錢 不是自住又租不出去 只會很慘

目前的趨勢台灣人口將越來越少 房屋人口比例只會越來越高
鋼筋水泥結構撐個幾十年一百年也沒問題 (只要不地震)
如果將來跌價也不意外吧
沒有, 所有親戚和朋友只要有買房的都賺, 譬如當初我買美和市共六戶一坪買的時候約30幾現在都

差不多買一送一, 還有大直一坪買約90現在都快2倍, 簡單講人只會越來越多但地只會越來越少, 能

買就多買不能買也要咬緊牙關買. 所以說崩盤的那些根本都在胡扯, 台北就是剛好處於不敗之地大家

都想來, 管你什麼阿貓阿狗有的沒的只要想賺錢想找好工作多數的都還是會來台北. 其實這道理去研

究倫敦市中心的房價其實很容易懂的.

Devilpo2010 wrote:
簡單講人只會越來越多但地只會越來越少..(恕刪)



????人只會越來越少 房只會越來越多 好嗎!!!!!

蠻多的吧

週遭就4.5例了

高雄的話
買6百多現在剩2百多 (親戚
買1千多現在剩4百多 (後面街住戶.我老家在前街店面不就可以賣2千

台南有土城
買6百多現在剩3百多 (同學家


日本-大板城 wrote:
????人只會越來越...(恕刪)


理論是這樣沒錯, 可是請問照現在的情況是海淹沒地快呢?還是人填海快?

是人會生小孩呢?還是地會生小孩?土地開發的執照聲請的快呢?還是女人懷孕的快?
箱子9889 wrote:
蠻多的吧週遭就4.5...(恕刪)


正常, 都往北部跑南部沒人買房了. 買老家買什麼賠什麼, 買北部買什麼賺什麼. 就算不炒自住

看了數字也爽.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