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本體跟周邊道路品質,台灣哪一項可跟日本看齊.....建商吃了甜頭還在旁邊唉~~
gnn721013 wrote:
換個方式想如果公設灌...(恕刪)
mauricelu wrote:
就算是沒有公設用實坪計價
我很肯定建商會直接加價30-40%
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想買還是只能被剝
政府似乎也無能為力的軟爛樣
上面的說法只是建商掩耳盜鈴的手段之一
因為政府法令的漏洞讓建商有模糊空間可以鑽漏洞才形成目前的局面,
是否有想過為什麼,現在的新建住宅都幾乎豪宅化,
因為公設既使你不想買,大也灌到你的住屋成本內了,
等於說建商示 穩賺的,一二樓賣像差的樓層改成公設,
反正灌在其他樓層的房價裡,所以大家都這樣搞
名義上讓住宅格調變高,其實只讓市場失去競爭,消費者沒有選擇變成被剝削的一群
所以當大安區的地段建商取得了土地成本高所以蓋了豪宅
旁邊的松山區想大安區都能賣這麼高了我只是在他旁邊一點,
我也蓋豪宅,價格賣比他便宜一點就好他一坪200萬我就賣199萬
之後士林的土地也被建商取得了松山區都能賣這麼高了
我也蓋豪宅我賣190萬好了
之後北投也蓋豪宅賣180萬好了
之後三重也蓋豪宅我賣150萬之後林口之後桃園
所有的建商都想蓋豪宅,所以公設就越堆愈高,房價也越堆越高
我們的家就越來越窄,最後大家都擠在不到十坪的蝸居
確要背二三十年的房貸
但是一搬百姓的需求是否是每家都需要這些豪華設備,
如果法令禁止公設灌入住宅面積販賣,公設只要達到最底的安全法規標準
建商還會這樣興致勃勃的搞這些高級不實用的公設嗎?
有可能會形成,絕大多數消費者只需求最低的住宅面積(像日本這樣)
就不會讓市場全面的豪宅化,有更多的競爭更多的選擇了,
民眾確確實實的買到合理價格實用的住宅面積
社會少了很多浪費資源的高級公設,
下圖:日本東京地鐵站十分鐘內,室內實坪20到35(國內這樣的話估計要35到50坪)
售價1000台幣內,這樣的玄關入口,簡單,乾淨,明亮 不是很好嗎?
需要每一棟樓都是豪宅嗎?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