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lashaskawoder wrote:
以前50-70年代..
我爸媽20幾歲薪水每個月1萬以下(公務人員)...但是滷肉飯五元以下...我記得我國小滷肉飯10元
一棟透天100萬上下(市區)
(不吃不喝簡單除法:100萬除2萬=50個月=4-5年)...
父母買的(民國70年左右)...
隨著薪資水平上升(80-90年).薪水漲為4-5萬.(90-今)在之後薪水漲為6-7萬
(其實年薪還要再往上加,因為還有分紅,加班甚麼的)...
他們照顧自己比我照顧他們還要吃得更補....
不用說40年前的事,
大概4年前,桃園地區不少地方租金和房貸還差不了多少的,
不要太差的地點,店面租金投報率還有5~8%以上。
如今...嗯~這波我也覺得漲的莫名其妙...
超偏僻的地方竟然開價也要1000~2000萬起跳~
雖然我一毛也沒貸
但如果幾年前沒買房,現在也根本不會買,
尤其是短短幾年時間飆漲的幅度,根本是瘋了。
該跌的還是會跌~再等等吧~
ssmmss wrote:
現在民間企業領高薪的都是當年出頭的老幹部/高層 百萬年薪到N百萬都有
苦的都是下面打雜的新鮮人 年薪50萬不到
這是現實~先來後到原則到哪裡都一樣
台灣的工作環境濫透了,
但比較一下美國的情況吧~
青年失業人口可比我們想像的高的多~
我認識30歲以下的美國人中,不論男女,
大概有將近1/4沒工作,不然就是幹Part time
加拿大情況更嚴重,以前開心全家移民過去的同學朋友,
大學畢業通通跑去端盤。
比較台灣,至少這種案例週遭至少還沒出現幾個。
我只聽說當年爸媽買房時只有基本生活所需的傢俱,
一張摺疊桌和幾張凳子就當全家飯桌和功課桌, 環顧全室只比家徒四壁好一些,
永遠的綠色大同電鍋, 上學上班的便當都是昨晚剩菜冰起來再拿去蒸,
睡覺只用簡單木板床舖蓆子或棉被而已, 夏天也就這麼一台綠色大同電扇全家吹,
一台偉士牌三貼四貼五貼騎好多年, 刮風下雨大不了就披個雨衣,
現在很多人買了房子後要求什麼呢~
害死人的一次到位、天花板間接照明&氣氛投射燈、高檔牛皮沙發、大尺寸日本品牌液晶電視、
高級日本進口冰箱、強調不傷衣料的滾筒式洗脫烘衣機、多功能水波爐、高階冷暖變頻、
全室木地板、一體感系統櫃or木作、飯店用某某牌名床+床架、天絲床套組、蠶絲被......
還有還沒存到頭期款就一直燒你錢的車、酷炫手機、平板、單眼相機......
沒有難忘的求婚儀式有人會被記恨一輩子、沒有鑽戒甭想叫某些人點頭、
度蜜月沒有去個歐洲或馬爾地夫是找死、什麼每年至少要出一次國、啥紀念日大餐.....
現在的人物慾好像也比以前強了很多, 而有些人真的是完全買不起房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