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說不定不會跌
比如說台北市
一般上班族根本買不起房子
我在"外商電子業"上班
這行業賺得不敢說多 但應該不算少
我買不起房子
我主管買不起房子
我主管的主管 還是買不起房子
不是指帝堡那種豪宅 而是台北市的電梯大樓 十年新左右 買不起
我阿姨 姨丈 兩個人都是銀行某分行"行長" 他們住公寓 買高雄的電梯大樓
SO 金融業 電子業高階主管 都買不起台北市的房子
那誰買?? 小S那種帝寶幫啊
那種炒股票的 內線交易 獲利一下子就是十倍百倍
只要有它們這群人在 房子絕不會跌
它們的消費力 是一般人的百倍
人口少又怎樣? 那些人 一個人都可以買十戶~幾十戶帝寶的
人口多 人口少 景氣如何 從來都不影響他們那群人的
你看之前證所稅要課
藍綠立委集體反對
就知道那票炒股幫
根本無人能敵.....
現在買房子 如果繳20年房貸 那一定要設想一下20年後的台灣
目前沒有甚麼大利多讓我相信20年後的台灣有多富強 所以 我現在選擇只租不買房
或許有人會說甚麼老了很難租房子之類的 但我覺得20年後 需要租房的年輕人反而是少數 有人要租房子就不錯了
現在 我寧可把握青春妥善規劃想買的東西 去看看世界各國 一方面也"適度"存錢, 反正未來空房一定一堆
到時候想買想租再看看
至於說對岸同胞會來台灣置產 聽聽就好 自己花個錢去大陸看看人家那邊的環境 我就不相信他們會習慣這裡
最後 我愛台灣 所以現在我不買房 因為不想助漲炒房!!!

umtlalala wrote:
不好意思,這裡有個數...(恕刪)
這位大大你好,小弟也只是一位二十出頭歲的小毛頭
您這說法我從很多先進口中都聽過,
以下想有些粗淺的想法請教一下,看可否給後輩一個正確的思路
很多人都是以投資的角度來看,
小弟的疑惑剛好也是投資的方面,
年輕人買房子很少有用現金一次繳清的,
身為一個七年級生,連兩百萬都沒看過,就要借個五六百萬來投資會不會風險太高?!
而且還一次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是不是有選購的訣竅??還是就憑建商.房仲.投資客怎麼吹怎麼買?
只論租房子花的租金是否有失偏頗,租房子也省下不少錢不是嗎?
像是維護.折舊.稅金.裝潢.貸款要付的利率..等等
租房子換取的優勢也不小呀!
像是資金活用,分散風險,可以嘗試更多較小額的投資理財工具,這樣是賭太小沒搞頭嗎?
而且靈活的資金運用是否更容易應付各種狀況呢?
租屋跟買屋談論至此,短期的優勢應該再糟糕也可以算是互有優劣兩相抵銷吧?
長期來看選擇了不一樣的資金管理方式,
即使十年後房價不跌反漲,也不能說"虧損"呀!
頂多只能說"少賺",因為我根本沒有"入場"何虧之有?
為何有很多立論點都是這樣,在房市賺的才是"賺",
房市漲時沒跟風就是"虧",
拿資金從事"生產""創業""學習"不是比較適合年輕卻資本小的年輕人嗎?
投資都是低買高賣才有獲利空間,
很想問問有經驗的高手前輩說說,依房市現況,追高要怎麼操作才會比較穩妥?
恕小弟才疏學淺,還請指點!
remix2008 wrote:
這位大大你好,小弟也...(恕刪)
我只是把你提出的話題中數字上的疑慮寫出來而已,我本身也不是專家。
我先回答後面的:虧損跟賺錢的問題。
這單看你的基準點放在哪裡,就像孔子說的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有些人認為通膨繼續,錢沒變多就是虧。
有些人則不然。
台灣的房屋自有率高於80%,依照你的例子來看:
當全台灣的房市都"沒有下跌"20%時,剩下那些沒有持有的人,就是相對虧損了。
因為當他們在10年後再度抉擇是否要購買房屋時,他們的立足點似乎又更不利了。
另外你說你也是從投資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
可是你手邊卻連一、兩百萬都沒有...
又何必考慮現在是否購屋呢?
無論你得到什麼答案,也於事無補呀。
你的結果已經確定就是不會現在買房啦。
聽你的內容大概可以判斷,你完全沒有接觸過房地產。
你說到購屋所需要支付的成本...
台灣房屋的持有成本趨近於零,這是房市狂漲的重要原因之一。
remix2008 wrote:
只論租房子花的租金是否有失偏頗,租房子也省下不少錢不是嗎?
像是維護.折舊.稅金.裝潢.貸款要付的利率..等等
租房子換取的優勢也不小呀!
租屋跟購屋一樣,同樣都要維護住家品質,所以並無不同。
折舊:也完全不用計算,因為之後的房價就是房屋折舊過後所計算出來的了。
10年後的房價就算完全不漲,也就是折舊過後的價位等同於當初的房價。
稅金:房屋的稅金,主要分成持有稅與交易稅。
持有稅就是房屋稅以及地價稅,我前面已經說過了...超級低,非常不合理的低。
另外交易稅的部分,在房屋過戶時才需要支付。
也就是說這是當初房屋購買成本的一部分。本來就應該計算進去。
裝潢成本:這就看你對居住品質的要求了,若是用每月不到一萬元的租金可以租到的房子的生活品質來看。
我想裝潢應該是不用計算在內的。
利率:目前年息約2%,未來應該會更高。
就看你的貸款金額是多少囉?
投資應該分散風險,是個正確的基本概念。
可是你手頭上有多少資金呢?
也要考慮每項投資所需的最基本資金是多少,當你手上的資金只能夠投資一項項目時,只需考量哪一個最適合自己,而不是如何分散風險。
這邊又順便提到一個房市上漲的主因之一。
有錢人很多,而且手邊有很多錢。
他們最缺的是良好的投資標的,可是目前卻找不到更好的東西可以把錢砸進去。
所以才把錢放進房市裡面,因為房市的風險相對低。(高獲利只是現在而已啦)
你說投資在生產、創業、學習,我是很贊同的呀!
學習就是投資自己,這要找到知音才有可能有外力幫助。(通常會投資"個人"的只有父母吧...)
生產、創業?
你能提供多少的EPS?有錢能賺的事情,一堆人想要投資呀...
就看你有沒有本事囉。
p.s.現在景氣不好,創業有多難,請上網看一下就知道了。
區區一、兩百萬,在台北市開個店面都不太可能呢。
更何況大大你目前連這點錢都沒有。
先投資自己吧。
其他的問題就先別想了,除非你想要從政...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