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貸1800萬,每月房貸就超過10萬了,不吃不喝也付不起。
(寬限期不算)
不用管你買多少錢的房子,也不管你有多少本金,總之貸款的部分一超過1800萬,就付不起了
更別說房貸最好別超過收入1/3,那只能貸650萬左右....每月交的房貸才不會超過3萬3。
只能貸650~1800萬(不吃不喝),如果本金有450萬,貸650萬買1000萬的房
現在新成屋公設動不動接近50%,以大安區平均價100萬/坪來說,只能買10坪,扣掉公設只剩5~6坪。
更別說新成屋都強迫附車位,車位一個隨便都12坪起跳(含車道共同持分),房子都買不起,還要負擔車位...
所以現在的大安區新房子是給發薪水的人買的,不是給領薪水的人買的......
一個員工月領三萬,輕鬆付得出每個月10~20個員工薪水的人....才有資格想買大安區新房....
不用自己慢慢存本金的人當然例外,不過那種人就不用討論月收入多少了吧....
但是對投資台北的房子興趣缺缺
算來算去, 最後在兩年前買了美國房子(1200萬台幣)
原因很簡單, 台北房子上漲空間有限.
每月租金根本無法打消貸款
而且美國房子當時已經跌了4成 (過跌).
買了美國房子後, 兩年漲了45%. (5倍槓桿後, 等於用240萬頭款生出了540萬)
而且每月的房貸,稅金,保險 加起來後還比到外面租房便宜.
外加鎖死30年 3.5% 利率 (現在飆到 4.5%)
房貸不到我們收入的 1/9
風險和負擔比在台北買房小太多了
手頭上多的錢, 買基金股票, 一年可以多發我們夫妻倆兩個月的薪水.
不需要把所有賺的錢投到房子, 然後三餐吃泡麵.
這點我很欣慰.
另外, 這間房子以前最高漲到2000萬台幣
所以將來還有的漲.
看著一些住台北的朋友到新北和中南部買房,
我知道台北市房價最輝煌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Nothing worth having comes easy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