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現在房價那麼高就是被"盤子和實價登錄"害的


goblinlord wrote:

等你當總統再說吧
目前的政治現實是.......政治人物們不會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實價課稅要等你當得上總統才推得動

瑞士的例子可以告訴我們一件事,當持有稅變高時,一般的自住者就會被洗出這個市場,之後籌碼便完全掌握在財團手中(他們有很多方法可以規避這些稅務)
籌碼高度集中的情況下,房租和房價就是隨便他喊了,反正你總是需要一個住的地方,對於買不起的人來說無異更是雪上加霜;所以別太理想化,那些能賺錢而且能賺到大錢的人絕對不會是因為他們很笨

台灣沒有居住正義的問題,因為買不起市區的可以買郊區,連郊區都買不起的也可以租房子住
要是真的搞歐美的高持有稅.......我是無所謂,那些沒房子的可能真的要上街鬧革命了
...(恕刪)


的確照實價課稅是當政治人物的大忌,但是課證所稅何嘗不也是?但還是有總統像現任的這一個不也幹了??

不實價課稅是因為條件還不足吧,等實價登錄久了之後,一定就會有人喊要實價課稅了,當民氣可用的時候,就會有人做了

房子是拿來住的,本來就不應該拿來炒作,舉凡炒房地產炒過度的地方,最後下場都很慘,所以政府才會不希望上漲的太快,當持有成本比租的貴非常多的時候,租房子就好了,何必買?

房租要高也要看有沒有那麼多人要租,現在租房子的人實在遠少於閒置的房子,因此房租才會一直遲遲漲不上去,所以當一堆被閒置的房子急著要人租的時候,房租還會更低,所以即使房子在財團手裡,沒人租還不是一樣會賠錢?搞不好財團還會搞一些優惠租屋方案,收入低的人還可以低價租到房子,生活負擔還比較輕,因此不見得就會像你説的那樣房價房租齊漲

我是不清楚瑞士房地產是如何,但是那邊有財團蓋了一堆房子,但入住率卻不到三成的情況嗎?台灣這種現象是到處都是啊!
KCLin0423 wrote:
高持有稅不可行...


高持有稅不可行 +1

難得看到一篇腦袋清楚的論述!
我有幸持有一戶房子,這輩子大概也只能有這麼一個自住的房子了。
假設幸運地市價漲到2000萬,如前面有人提議的課1%持有稅,我一年要多繳20萬的稅!
年收入不過數十萬,扣掉房貸,每年這時繳完所得稅,所剩幾稀矣~
請問還要不要生兒育女啊,實施持有稅也許能讓房價下來,但年輕人大概更不敢生小孩了。
台灣的生育率會比現在更慘,將來國家的競爭力怎麼辦?
提議課高持有稅的人不知是打那裏來的!?
為了打房非得要把我們這種辛苦的死老百姓拖下去陪葬嗎!?真是腦殘無藥醫~
若政府真的實施持有稅,不管有房沒房的都會深受其害~
還有若政府可以課房產持有稅,那持有汽車機車要不要再課個持有稅!?
買手機電腦時可不可以也課筆持有稅?

KCLin0423大已經點出了,要對症下藥,加重房地產的交易所得稅負。
課個60%,甚至80%的稅也行,這樣有錢人就沒有炒作的誘因了,房價自然會回歸正常供需。
只是這點會打中政商勾結的命脈,所以現在枱面上的政治人物沒人敢做,
如此而已,死老百姓永遠是輸家。

Hygen wrote:
我是不清楚瑞士房地產是如何,但是那邊有財團蓋了一堆房子,但入住率卻不到三成的情況嗎?台灣這種現象是到處都是啊!


真的入住率不到三成的社區,價錢腰斬也沒什麼人要去住啦…
看房市價格的時候,不要眼盯精華區,然後嘴巴念偏遠衛星區的空屋率
實價登錄應該是中性的,漲時助長、跌時助跌

至於"盤子"的效應,就要看佔總成交量的比重了,整區都成交在30萬,只有他成交在45萬,他會淪為大家的笑柄而已;但若整區都成交在45萬,那......

贊成實價課稅,買高繳高實現社會公義.
社會是不公平的

最後倒楣的 絕對是弱勢的 底層的 你我
絕對跑不掉
高所得的 絕對會從你我這扒皮

別以為大家會跟你我一樣
其實一開始就不一樣了....
paulchiang wrote:
贊成實價課稅,買高繳...(恕刪)
我說開板大,

你都說是盤子價了,就算實價登錄,你怎麼會去參考他拿他作基準?




kkman1227 wrote:
捷運的價值不就在於站越多越便利嗎?
怎麼會導出站越少越好炒的結論...


因為當時鄰近捷運的稀有性,應該是相對高的。
站點越多越便利沒錯,問題是~大部分人應該都是要進台北市特定地區的,
去辦事、去工作、去遊憩,主要都還是以淡水線為主。
例如我家在中和和板橋,新蘆三重線通車其實對我們是沒什麼利多的,
因為對我們不是住那些區域的人來說,這路線可能不知道多久才會撘一次。
反過來說~住新蘆三重線的人,往中永和新店板橋方向對他們來說用到的頻率也不高。
至於機場線和高鐵...又是另一回事了。
現在出國從二高接機場,開車還不用半小時,而坐機場捷運光轉程就不知要花多少時間,
更別提還要搬行李了,這條線應該對國外旅客較有幫助吧。

便利性只是個炒作的梗,我老家在桃園,桃園約3年前也還很多機能完善交通便利的區域,房價是很低的~桃園地還很多,過去很多建案都是新屋的房價是最高的~之後逐年遞減,少數會漲的區域幅度也很有限;
當然~這幾年也是捷運、賣場、機能等話題突然飆漲。
其實投資房地產的人一直都有,只是過去沒那麼多人同時聚焦在房地產罷了。

KCLin0423 wrote:

高點買進自住的呢?
就因為你要打房?

而以目前房價的上揚趨勢而言,每年1% 或 五年5%的賦稅,根本就微不足道,轉嫁更沒有困難
而在轉嫁效應下
自住者只好越早買越好,更助長房價的上揚

我不懂
明明課資本利得稅就可以做到的事情
一堆人就是要持有稅拖甚麼事也沒做的自住客下水
是何居心?


..(恕刪)


所以你的論點是在房價永遠會上漲的情況下才成立吧?但是從歷史來看,房價本來就是漲漲跌跌,有大漲有大跌,從來就沒有只漲不跌的,雖說房價的低點是愈來愈高,但那是經濟發展加上貨幣價值下降造成的,所以用房價房租比去看房價才比較準,可以去掉經濟跟通膨的因素,目前的指標這麼高,還會期望它可以更高,其所根據的,只有人類貪婪的心而已,沒什麼根據吧?並不是因為景氣大好,大家收入翻倍造成的吧?這種背離現實基本面的上漲不就是泡沫嗎?

至於買在高點自住的那些人,實在只能祝福他們,沒有他們,高點不會出現,在買的時候,有人跟他們説這是高點嗎?就算跟他們説,他們會相信嗎?我相信沒有人會相信在買的那當下會是最高點,而最高點也是過一陣子之後才會知道的吧? 不過,很遺憾的,一定會有人買到最高點,而這些人常常都是自住客,要不然,投機客賺什麼呢?

每年1%或每五年5%的確對財力雄厚的人或財團沒差,但景氣低迷時,房價10年沒漲,甚至二十年沒漲,這樣沒差嗎?前者發生在台灣民國82年到92年之間,後者發生在日本1990至2010年。當然啦,你錢多到不行的話,我想一棟房子一年賠20萬,連續賠10年,甚至20年大概是真的沒差,而且政府還會感謝你的貢獻!

至於資本利得稅,唉!我們大有為的政府之前為了拉抬房市,不增反減,也是造成今日房價高漲的原兇之一,
不管如何,也許未來不會調升房屋稅或土地稅(其實目前自住就1.2%了)但是照實價去課稅一定是趨勢,要不然幹嘛去搞什麼實價登錄呢?不管是資本利得還是房屋稅,應該都跑不掉

chen0043 wrote:
千萬不能實價課稅~不然賣方及建商一定會轉稼到消費者身上!
到時候房價又要一波大漲~大家又要叫苦連天~投資客頂多不投資~自住客就慘了~(恕刪)


正解~~現在的房市最佳方案就是緩漲緩跌
政府與其在那邊想怎麼課稅
不如好好想想怎麼增加台灣就業環境與競爭力
讓人民所得有所增加

現在是拿未來的錢再硬撐
有這麼想搞跨台灣的未來嗎?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